王稽通敌,应侯免相(2/3)
佚庄忙跪下说道:“此计乃大逆不道之罪,鄙人不敢言。”
王稽说道:“尽管直言,我觉得有理即用之,若无理也恕你无罪。”
佚庄于是站起来说道:“大人可将秦军伐魏之讯告于魏王,使魏王早做准备,尽早向大王请罪。如此,大人便可免于率军伐魏,也就可免遭未知之祸。”
王稽思虑片刻,觉得佚庄言之有理,说道:“此计虽不忠,然却可使我免祸,又可使秦魏免动干戈。此计可行。”
佚庄又言:“大人任郡守多年,兢兢业业,得之甚少。大人还可乘此机会,得魏王赏赐。”
王稽说道:“可若被大王知我通敌,我人头不保也。”
佚庄说道:“此事只有你知我知,魏王知。秦王若知,你我皆人头不保,试问你我谁会将此事告于秦王。而魏王又怎会以灭国之祸,将此事告知秦王?故请大人放心。”
王稽起身踱步,认为佚庄言之有理,自己此番通魏,虽错失立功机会,却得魏王赏赐,算不至于人财两空。王稽乃复坐于案前,提笔写信,随后令亲信送信给魏王。
魏王阅毕,大为惊恐,即遣太子增入秦为质求和,并修书向秦王谢罪。秦王受之,遂遣人告于王稽:“对魏息兵。”王稽得令窃喜。后魏王又遣使送千金予王稽,王稽欣然纳之。
几日后,秦王收到一匿名信,此信揭发王稽私通魏王之事。秦王阅毕,大怒,即命人抓拿王稽,将其治罪,关入大牢,择日问斩。
范雎闻知此事,甚为恐慌,立即向秦王请罪求情。秦王怒火未消,欲兼诛范睢。
范雎忙自辩道:““臣,东方鄙之贱人也,开罪于楚、魏,遁逃来奔。臣无诸侯之援,亲友之故,大王举臣于羁旅之中,托付以军国大任,天下皆闻臣之身与王之举也。今大王疑臣与罪人同心,而大王欲杀臣,即为大王重用臣乃大王之过举,而为诸侯所议也。臣愿请药赐死,并恩准以相邦之礼葬臣,大王虽处臣以死罪,却无误用重臣之名。”
秦王认为范雎言之有理,幽幽说道:“范叔无罪,快快请起。”范雎起身,但内心仍极为惶恐,对举荐郑安平和王稽之事极为懊悔。
从章台宫出来,范雎直往大牢见王稽,欲知何故。
王稽一见范雎,忙叩首谢罪:“鄙人之罪矣,请应侯向大王求情,免我一死。”
范雎嗟叹道:“我自身难保,怎还有余力就你。”
王稽听到这话,瘫坐于地,面如死灰。
范雎继续说道:“我已为你谋划周全,你为何反其道而行,去与魏私通。”
王稽哭诉道:“是鄙人轻信人言,方遭此祸。我有一下属,名曰佚庄。他劝我通魏,以求安逸。”
范雎问道:“此人何在?”
王稽回道:“此人在魏使馈金于我之后,便失去踪影。”
范雎哀叹道:“你中计矣!”
王稽说道:“我与人无冤无仇,他为何害我?莫非他乃魏人?”
范雎回道:“我想不是。若他为魏之细作,他在得知秦将伐魏之讯后,便可亲告魏王。何必大费周章,由你去告。”
王稽不解:“可他此举又是为何?”
范雎继续说道:“你与人无仇,他又非魏细作,难道是冲我而来?试想我乃举荐你之人,若你有罪,我与你同罪也。使你获罪,亦是使我获罪。”
王稽又不解,问道:“可你又与何人有仇?”
范雎说道:“我为官多年,与人结仇无数。但能用此计害我者,天下无几人也。”
王稽又问:“何人有此本事?”
范雎脑中一闪,喊道:“凤鸣。”可转念一想,说道,“可凤鸣已与武安君同死,应该不是她。”
王稽说道:“兴许凤鸣未死。”
范雎摇头说道:“那时,我为求周全,在武安君下葬时,亲自验证与武安君同葬者,确为凤鸣也。”
王稽说道:“如此,又是何人欲害于你?”
范雎说道:“那佚庄何人也?”
王稽回道:“此人两年前入我门下,为我所用。两年来尽忠职守,颇得我信任。”
范雎问道:“此人来历,可清楚否?”
王稽说道:“未作详查。”
范雎哀叹道:“看来此人确实可疑。”
王稽说道:“可已让其逃脱,如今无从查起。”
范雎则说道:“罢了,罢了,日后再查。你安心去吧!”言毕,转身离去。
王稽见范雎离去,胆颤心惊,心灰意冷,于牢内哭喊道:“请应侯向大王求情,请应侯向大王求情,请应侯向大王求情……”
范雎无奈,掩面而去。
次日,王稽被斩于市,其尸遭弃于街。范雎亦不敢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