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稽通敌,应侯免相(1/3)
次年,秦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又攻赵,取二十余县,斩首俘虏九万。
周天子恐,背叛秦,与诸侯合纵,将天下锐兵集结于伊阙,准备攻秦,使秦不能通行至阳城。秦王甚怒,出兵攻西周。周天子恐惧,亲自入秦请降,向秦王叩首认罪,并尽献其邑三十六城,人口三万。秦王受献,放归周天子回周。
同年,周天子郁愤而终。国权被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次年,即公元前二五五年,西周文公姬咎薨,西周民往东逃亡。而秦王使人入西周,迁九鼎入秦。
秦王既得九鼎,大喜,修书使诸侯来秦朝贺。除魏之外,其余五国惧秦,皆遣使入秦贺之。秦王怒于魏王无礼,欲起兵攻之,乃与范雎商议。
秦王谓范雎曰:“秦得九鼎,诸侯皆遣使来贺,唯独魏毫无表示,寡人欲发兵伐之,范叔以为如何?”
范雎答道:“大王得九鼎,说明大王乃真命天子,它国入秦朝贺乃理所应当之事。然魏王无力,无视大王,大王出兵伐之,乃正义之战也。”
秦王说道:“善!既然范叔亦赞同寡人伐魏,明日寡人便下诏,任将击魏。”
范雎问道:“大王欲任何人为将?”
秦王回道:“蒙骜。”
范雎沉思片刻,说道:“杀鸡焉用宰牛刀,臣以为此役将者,王稽即可。”
秦王说道:“王稽就是昔日将范叔举荐给寡人者乎?”
范雎回道:“然也!王稽为河东郡守久矣,领兵打战之事已掌握不少。如今秦正当提拔良将之时。今伐魏,便可由王稽为将,正好看其本事。若胜,则秦又得一员大将也。”
秦王疑惑道:“可若败呢?”
范雎说道:“若败,则证王稽非将才,使其继续当河东郡守即可,再另遣蒙骜继续伐魏。”
秦王思虑片刻,说道:“好,秦需将才,今寡人便让王稽一试。”
范雎作辑说道:“大王英明。”范雎又言,“臣愿亲往河东郡,下诏任王稽为将。”
秦王从之。范雎遂往河东郡见王稽,王稽与其下属于衙署内跪拜接旨。
范雎宣诏道:“秦王令,王稽任河东郡守多载,一直勤勤恳恳,但无立功之机。今命王稽为伐魏上将,即日出发,务必得胜。诏毕。”
王稽起身接旨,其下属亦起身,退至两侧。王稽有一下属,名曰佚庄。此人两年前拜在王稽门下,为王稽出谋划策。他站于众人身后,仔细听范雎和王稽的谈话。
范雎对王稽说道:“此等立功良机,君勿错失。”
王稽回道:“在下必当尽力为之。”
范雎又言:“昔日郑安平降赵,使我在大王心中地位有所下降。你为河东郡守多年,一直无功无过,故得不到升迁,而魏比赵弱得多,如今它国也不敢贸然助魏,此战由你领兵,必能取胜。若你凯旋,必得重赏升迁。你若升迁,在朝中我又多一帮手。且你有功,我又为举荐之人,也能沾光,以此来弥补昔日荐郑安平有误之过。此乃一举多得之举也。请君切勿让我失望。”
王稽作辑说道:“应侯放心。”
是夜,王稽宴请范雎,两人彻夜详谈。次日,范雎驱车回都,王稽相送。范雎走后,王稽回衙署,于堂内正位阅卷。这时,佚庄求见,王稽纳之。
王稽问道:“先生何事?”
佚庄说道:“大人处境危矣!”
王稽不解,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佚庄回道:“大人伐魏,若胜则一切好说,若败则命危矣!”
王稽笑道:“应侯已言,魏易攻也。”
佚庄说道:“这些年来,大人只守城,从未领兵出征,此次伐魏,先生如何击之?”
王稽回道:“昨夜应侯已授我计,强攻即可。”
佚庄又言:“昔日郑安平伐邯郸,应侯亦授其计,怎奈反遭敌计。大人还敢用应侯之计乎?”
王稽不解道:“应侯乃我之贵人,他举荐我为将攻魏,又是何意?”
佚庄说道:“大人伐魏,若胜,则你与应侯皆可领功;若败则大人之过,应侯却可幸免。大人莫忘了郑安平降赵时,应侯本应与之同罪,可应侯深得大王希望,故而无罪。另外,大人莫本末倒置,大人方为应侯贵人。莫不是大人冒死将应侯接入咸阳,莫不是大人向大王举荐应侯,应侯怎有今日之地位。”
王稽嗟叹道:“应侯怎会害我?”
佚庄继续说道:“应侯此举非有心害你,把你当成棋子耳。若成,应侯则地位益尊;若不成,对其亦是无害。只是苦了大人。”
王稽慌乱,问道:“为之奈何?先生可有良计?”
佚庄迟疑,支支吾吾,未敢开口。
王稽见状,说道:“有话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