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力劝,秦王催逐(1/3)
再说郑安平领十万秦军驻扎于邯郸城外树林深处,伺机而动。而王龁明知邯郸难攻,怎奈秦王之命不敢违,数攻邯郸仍不能拔。一天,郑安平遣使送信给王龁,让其用计引诱邯郸守军倾巢而出。王龁从之。
这天,阳光和煦,万里无云。王龁率大军袭击邯郸。赵胜、魏无忌、黄歇则站于城垣上指挥赵、楚、魏三军作战。秦军奔袭时,赵胜令城垣上的赵卒齐齐张弓射箭。秦军则以盾牌挡之,徐徐来到城垣之下,架起云梯。赵军转而以巨木、圆石砸之。秦军死伤不少,仍奋力上爬。这时,楚军、魏军分别从斜侧杀出。王龁见情况不妙,速鸣金收兵。
秦军撤退十里,见敌军并未追来,王龁复令秦军攻城。赵、楚、魏三军则再协同而战,将秦军赶走。王龁见敌军仍未追来,则继续调头骚扰邯郸。如此数次之后,赵胜按耐不住,欲全军出击,乘胜追击,以一举歼灭秦军。此时秦军又退,于是赵胜与魏无忌和黄歇商议,对其二人说道:“如今我军士气正盛,何不乘胜追击,将秦军赶尽杀绝,使其不敢复攻。”
黄歇回道:“平原君此计可行。秦军之所以不退兵,皆因秦王之令,而屡败不撤。”
魏无忌补充道:“今日王龁数败仍返,想必是被秦王逼急,不得不一攻到底。”
赵胜窃喜,说道:“二位君上既然与在下意见相同,那么下次秦军攻来,即出城攻之。”
黄歇和魏无忌皆点头赞同。
这时,一直站在赵胜身后的毛遂忽然走出,跪于赵胜跟前,说道:“君上,万万不可出城迎敌。”
赵胜嬉笑道:“如今秦军屡败,有何不可?”
毛遂说道:“恐防有诈。”
黄歇说道:“秦军已是倾巢而出,何来有诈?”
毛遂问道:“春申君怎知秦军已全军出动?”
黄歇回道:“方才在下门客已往秦营探得,秦营并无余兵。”
毛遂又问:“那它处呢?”
魏无忌说道:“如今邯郸东南北三面十里皆已被楚、魏两军控制,秦军只能从西面一路而来,我军顺其退路而追,秦军对我们无可奈何也。”
毛遂再问:“那十里之外呢?”
黄歇大笑道:“如今秦军已是势单力薄,若再分军,岂非自取灭亡?”
毛遂则说道:“秦军兵强马壮,国内全民皆兵,若再来援军,有何不可?”
魏无忌说道:“秦王已屡次增兵于此,加之长平一役伤亡过半,恐难再有援兵也。”
毛遂起身朝着黄歇和魏无忌说道:“二位君上怎可如此武断?”
赵胜思虑片刻,说道:“先生言之有理也。所谓兵不厌诈,不可不防也。”
毛遂向赵胜作辑,说道:“君上英明。”
赵胜对毛遂说道:“以你之见,为之奈何?”
毛遂答道:“王龁之所以屡退屡返,依在下之见,是为计也,是欲引我军出击。待我军出击之时,其伏兵即出,将邯郸拿下。故应当固守邯郸,日后再伺机而动。”
黄歇说道:“王龁屡退屡返,是否为计,只为在下猜测。若非敌计,我军又固守于此,将失灭敌之机也。”
魏无忌补充道:“如今我军虽处于优势,也会久战而怠。且战事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毛遂说道:“二位君上既不以为是计,何不使尔等门客向四周打探,再定是否出城灭敌。”
赵胜说道:“先生之言,言之有理。我即刻遣斥兵出城查探。未查探清楚之前,切勿轻举妄动。若探得秦军并无伏兵,秦军下次攻来,既是其死期也。”
魏无忌和黄歇亦说道:“我也派门客去探。”
于是,赵胜、黄歇、魏无忌各遣门客,分别向东、南、北三面探查秦之伏兵踪影。其门客皆穿微服,扮成平民,或乔装成樵夫,或扮成放牧人。果不其然,魏无忌一扮成樵夫的门客,在邯郸北面深山中,发现秦军踪迹,后速回邯郸报之。赵胜、黄歇、魏无忌皆对毛遂叹服,后继续按兵不动。
王龁则多日来攻,欲引诱敌军来追。怎奈赵、楚、魏三军只挡不追。几日下来,秦军无一胜绩,且颇多伤亡。王龁见状,便不再发兵攻城。郑安平闻之焦急,亲往王龁营地劝其继续发兵。王龁不从,郑安平则苦劝不弃。王龁无奈,只得让郑安平军抽兵来援,对其说道:“郑将军欲我继续攻击邯郸也可,可我军为引敌出城,连日苦战,损伤不少,将军须调兵来援。”
郑安平问道:“王将军欲调兵多少?”
王龁答道:“少则两万,多则五万。”
郑安平寻思片刻,心想自己有八万兵也足以攻破邯郸,于是说道:“好。我调两万兵给将军,将军可要尽快引敌出城。”
王龁说道:“我只能尽力而为,至于敌军是否出城,只能看其主将何时中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