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我的后高中时代

第16章 午夜漫步

我的后高中时代 四十不错 3697 2024-11-13 18:00

  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我去找田野老师还书,就是上次去她家时带回的那本《泰戈尔诗集》。

  这一次我看到的田野老师没有穿运动服,而是一身浅色的连衣裙,脚下是一双白色平底鞋,脸上照例一副金丝眼镜,但是看上去气质却与往日不同,透出一种知识女性高雅的书卷气。

  一进她的办公室,田野就看见了我手里的书,用她一贯柔和的语气问道:“还书?都读完了吗?”

  “读完了。”

  “哦,那你有什么收获?”

  “挺好的,泰戈尔的诗空灵柔美,对生命的体验也很独特,富于想象力和深刻的哲思。”

  我说出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嗯,还不错,说明你认真读过了。”田野赞许地说。

  “林一鸿,你这次英语成绩不错,有进步,以后继续努力。”她说。

  以后?以后谁知道会怎样呢?没有田野老师的英语课,会是什么样子呢?

  “怎么了?看你有些不高兴啊!”她微笑着问。

  我赶忙说:“不,没有,只是觉得再开学换了学校,不能再听您讲课了,挺遗憾的。”

  我说的是真心话。

  “哦,不要这样想,总院那边的老师更优秀,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我笑了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田野收拾了一下办公桌上的东西,指着旁边地上的一盆君子兰说:“这是我新买来的花,如果你现在不忙,能不能再辛苦一次,帮我送到家里?”

  “当然可以,我没什么事。”

  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怎么好意思拒绝?况且还是田野老师的一点小小的请求。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田野老师的家,也是最后一次。房间里的布局和氛围没有变,还是那样整洁而清新。所不同的是,这次她招待我的是一杯凉爽的冰咖啡,而不是上次的热咖啡。

  “这是我早上冲好的,然后放进冰箱里冷却。天气越来越热,喝这个可以解暑。”她说。

  原来咖啡也可以这样喝,这是我在田野老师家里获得的又一项生活常识。

  这次,我们没有像上次聊得那么多,她只是给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总院学习培训的事。

  她说:“你们这些孩子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也是一群有着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这里读书,你们的父母也不容易,其实就是想让你们顺利毕业后,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田野说得没错,记得班主任老牛同志也说过类似的话。师者仁心,皆是如此。

  “不要想太多,一个男孩子心事不要太重,好好学习,好好珍惜这段校园时光。”

  田野说得有些语重心长。

  听着她的话我有些感动,我从心里觉得她是一位好老师,也可以说是一位好朋友。如果我们之间真的可以成为朋友的话,我愿意拥有这样一位朋友。

  “快放暑假了,再开学我们就见不到了。”

  田野淡淡地说着,用手扶了一下眼镜。接着说:“林一鸿,你是我这几年教过的学生中比较独特的一个,我喜欢和你一起聊天儿甚至是做朋友。这样,我送你一本书留作纪念吧!”

  我没有拒绝,也不能拒绝。

  她站起来,走到书架旁看了看,抽出一本《曼斯菲尔德庄园》,又坐到茶几旁,找了一只碳素笔,翻开扉页,在上面写了一行漂亮的英文。然后对我说:“你喜欢诗歌,但我送你的这本不是诗歌,是小说,也算世界名著吧!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有一点现实主义风格,抽空儿读一读吧!”

  她合上书,递给我。我站起来双手接过。

  “田老师,谢谢您!”此刻,我只能说一声谢谢。

  一杯冰咖啡很快就喝完了,我又一次和田野老师告辞,她站在门口送我,我们彼此微笑着点点头,说再见。

  这时,我看见,客厅里的那一株茉莉已经开满了花朵。

  下午的班会课上,老牛同志严肃而深情地总结了近一年来的学习和生活,肯定了班长张海同学的工作和大家的努力,也指出了不足。最后,宣布了下个学年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希望我们开学后,在松江商学院总院继续学习深造,学好专业,成为有用的人才。当然,这位牛德水同志和我们的这段师生缘分也走到了尽头。

  说到最后,老牛同志的语气略带伤感,我们的心情也多少有了一丝沉重。我看见女生们的眼圈儿都红了!这一刻,我们想起了刚入学时的大扫除、第一节班会课、第一次文艺演出、迎新年饺子宴和秋雨春风中大家一起走过的那些时光……

  夜里,我再度失眠了。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上铺的彭钧已经鼾声迭起,我却一点儿困意都没有。忽然想起田野送我的那本《曼斯菲尔德庄园》,便找出来。翻开扉页,看见了她写在上面的那行漂亮的英文:

  Open your heart, let the sunshine of smile illuminate your silent heart。

  我的英文还不足以一眼望去就尽知其意,找出英汉词典查了一下,才知道这行英文的大致意思:

  敞开心扉,让笑的阳光照进你沉默的心田。

  读一下作者简介吧!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出生于英国斯蒂文顿小镇,英国著名女作家。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1775年—1817年?又是一个过早去世的女作家,岂不是和曼殊菲儿一样?这些杰出的女作家写出了那么多传世的作品,却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看来生命的变化真是无可预料,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有谁知道呢?

  想到这里,我没有读下去的兴致了,但是又睡不着,干什么去呢?我轻轻地起床,穿上衣服和鞋子,带上随身听收录机和一盘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磁带,走出了寝室。

  时间已是夜半,整个宿舍楼都陷入一片寂静,只有个别寝室还透着一线灯光,可能也有像我这样的不眠人吧!走到一楼大厅门口,早已上锁。怎么办?我实在是想出去走走,否则这不眠的夜晚该怎么熬过去呢?忽然想起前几天听其他寝室经常溜出去看通宵录像的人说,在二楼阳台上有一条“绿色通道”,可以越过一楼大门直达室外。我觉得应该去看看。

  原来这条所谓的绿色通道,就是先打开二楼大厅的窗户进入外面的阳台,然后在阳台的西侧,手脚并用作壁虎状,踩着一楼窗上安装的铁护栏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可出去。好一条绿色通道啊!看来从这里通过的人还真不少,因为此处的攀缘痕迹已经非常明显了。经过一番考察,为了达成深夜散步的目的,自认身手还不算笨拙的我终于选择做了一回壁虎。

  下楼后,我把耳机戴上,摁下了腰间随身听的播放键,一首熟悉的《献给爱丽丝》在耳畔响起。我深吸了一口这午夜里的空气,仿佛带着露水的清润感,特别舒服。望着不远处的路灯光,我踏着轻快地节奏,朝前面那条丁香大街走去。

  午夜的丁香大街,宽阔而宁静,来往的车辆非常少,路两边的丁香花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闻不到春天里的幽香了,只剩下一丛丛浓绿的叶子在风中摇动。

  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些自然地让我想起程菲儿、想起我们的那次晨练、想起她跟着我在阳光下花香里跑步的样子。

  时间过得真快,春华易逝、芳菲难留,春天总是美好而短暂的,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诗人都对春天特别敏感,写了无数咏春、惜春、伤春的诗句。就连英雄豪放如辛弃疾者,面对春光流逝,也要发出“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的感叹!而我的那些春天一样的时光又去了哪里?我曾经的朋友、曾经的伙伴,今夜,你们可安好如初?

  还有,我的那个聪明可爱的“小朋友”程菲儿,此时,她一定在静静地入睡、做着一个属于少女的甜美幸福的梦吧?

  如果此时她也睡不着呢?她会想到我这个“大朋友”在这样一个寂静的深夜、一个人走在这条我们一起走过的丁香大街上、想着纷乱的心事、也想着她吗?

  往前走,就是龙湖公园了。虽然时间很短,匆匆只在春夏之间,但是那里却成了我们这群年轻人放飞梦想、追求爱情的理想圣地。在那里,留下多少最真最暖的话语!留下多少最初最美的回忆!

  这一刻,龙湖公园是沉静的,她被夜的含蓄包围着,深藏起独特的美,在思念里定格,在时光中沉睡!她不会知道,午夜时分,有一个孤独的人从她的门前经过,深情地注视着她绰约的风姿,梳理着青春的记忆,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酿成了酒,一醉就是半生!

  钢琴声还在耳边萦绕,是那首《水边的阿狄丽娜》。听吧!优美动人的旋律、梦幻般的细致情调、浪漫清雅的色彩感,加上理查德·克莱德曼精湛的演奏和我此时此刻的心境,真是令人沉醉其中,忘掉了暂时的烦恼困惑,进入到一个音符构成的美丽天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