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毗卢道场
阿难向佛陀禀告此事,佛陀告诉阿难,有“佛母明王咒”能灭除一切诸毒、怖畏和灾恼。
这组造像生动地表现了阿难正在为莎底比丘念诵明王咒,使其得以复苏的场景,展现了明王咒的神奇力量和慈悲心怀。
龛的右壁还刻有阿修罗手执旗幡的形象,他拥有美女却缺乏佳肴;左壁则刻有帝释天,他拥有佳肴却缺乏美女。
阿修罗和帝释天因相互嫉妒,争战不休。
然而,当孔雀明王咒一诵出,战争立即平息,展现了明王咒在平息纷争、带来和平方面的强大威力。
壁下刻有虎、狼、毒蛇等凶猛之兽,这些动物象征着世间的各种灾难和威胁。
孔雀明王咒能够驱赶这些凶猛之兽,消灾免难,象征着明王咒在保护众生、消除苦难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龛造像由于清乾隆年间的一场猛风,拔起树木,带下石檐,因此有些残损。
尽管如此,这组造像依然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刻的宗教内涵,吸引着无数信众和游客。
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这两大密宗本尊,加上中间的卧佛,共同构成了大佛湾整体造像的核心。
————————————
毗卢道场,此窟是毗卢遮那佛为众弟子讲经说法的组雕作品,展现了佛教艺术的精妙与庄严。
窟壁正中以高浮雕的形式雕刻着一座转轮经藏,中央端坐着毗卢遮那佛。
他结最上菩提印,口中吐出的文理之光,仿佛在密传真言,直入诸佛菩萨之耳。
声音本属于音响艺术的范畴,直觉的造型艺术难以表现,但匠师们却巧妙地运用雕刻艺术手段,将这一抽象概念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转轮经藏的基座上,匠师们以浅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一组弥勒经变故事,两旁刻有“正觉院”和“翅头城”,中间排列着十个人物,或坐而讲法,或虔诚跪听,或顶礼膜拜。
匠师们以精简的笔触,描绘出丰富的内容,人物神情动态的刻画在细微处极见功力,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组造像的左右壁以及前壁,雕刻着毗卢佛的八身化身像,旁边有文殊、普贤、观音、弥勒、金刚等菩萨在听法。
在他们的狮子座下,刻有许多小狮子,这些狮子或匍匐,或倒立,姿势夸张而各异,造型活泼奔放,展现了极高的艺术创造力。
整窟造像的雕刻技法纯熟洗练,人物形态俊美庄严,衣饰富丽堂皇,充分显示出艺术语言的精炼和装饰性造型的优美,堪称宋代石刻中的优秀代表。
尤其是一些手持宝剑的金刚造像,他们身披铠甲,披巾绕身,英姿飒爽,形象地再现了南宋武将们的风采。
他们雄健奔放的轮廓线更增强了装饰性的艺术效果,他们的装束,为我们研究南宋武士的装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窟中的一些面壁祈祷的造像,尽管受到壁面空间的限制,匠师们却能处置自如,使他们背对观众,面向石壁,但五官俱全,刻得尤为精巧细致,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