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挟曹操以令天子

第91章 当真要去洛阳

  呼延乐露出雪白的牙齿,粗糙的大手拿起酒杯,咕噜咕噜又饮了一杯。

  “按照你所说,范举已死。

  范赟如今也死了,如今只剩下范忠。”

  杜三娘呆呆看着范赟的头颅,突然抬头道:

  “呼延大哥,范赟来找你的时候,有没有透露范忠在哪里?”

  呼延乐摇了摇头:

  “没有。

  范赟来的时候,只带了三个护卫。

  只是说让我帮他报仇,还说要分一半家产给我们。”

  说到这里,呼延乐嘲讽道:

  “范赟这狗东西,真把我当傻子了。

  他之前贩卖私盐的时候,趾高气昂,对我一向看不起。

  如今来找我,说让我帮他哥报仇,还说要分一半家产。

  哼,能让他如此低声下气的求我。

  我就知道,这事不能插手。

  插手必死!

  所以当机立断,立刻杀了范赟和他的三个护卫。”

  就因为这就把范赟杀了?

  杜三娘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她有种直觉,呼延乐杀范赟的原因,定然没有这么简单。

  不过,这也和自己没关系。

  如果自己深入追问,恐怕对自己没有好处。

  “大哥,多谢了。

  范忠的两个儿子都死了。

  如今就剩下他一个老头子,恐怕也闹不出什么风浪。

  我这就带着兄弟们,继续追查范忠的下落。

  等我找到了范忠,定然亲手杀了这老狗!”

  呼延乐哈哈一笑,似乎是松了口气,举起酒杯道:

  “那就预祝三娘得偿所愿,大仇得报!”

  “事不宜迟,小妹这就离开,多谢呼延大哥!”

  呼延乐也没有留客,亲自送杜三娘下山。

  ……

  飞毛腿回头看了看,距离呼延乐的部落已经十里。

  长舒了一口气:“三娘,我总感觉呼延乐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

  杜三娘思索片刻,点点头道:

  “你的直觉没有错。”

  飞毛腿乐了,摸了摸自己脑袋:

  “看来我脑子也挺好用的嘛。

  不过,我还是有些奇怪。他既然知道三娘和范氏有仇。

  他也杀了范赟,按照道理,他应该和三娘站在一边。

  还有什么可隐瞒的呢?”

  杜三娘呵呵一笑:

  “自然是杀人夺财了。”

  飞毛腿脸色一白,胯下战马都被夹的痛叫起来。

  “你是说,范赟是带着财物去找呼延乐的?”

  杜三娘无语的瞥了一眼飞毛腿:

  “自然如此。

  按照我的猜测,范赟定然是带着财物去找呼延乐。

  毕竟,空口白牙让别人卖命是不可能的。

  范赟定然会说先给一部分财物,等到呼延乐杀了林公之后,再奉上半份家产。”

  飞毛腿到倒吸一口凉气:

  “河东范氏贩卖私盐多年,不知道积累了多少财富。

  我要是呼延乐,如果不知道林公的实力,恐怕就心动了。”

  “所以你当不了呼延乐,也掌控不了一千人。”杜三娘冷冷道。

  “嘿嘿,三娘说得对,我率领个百八十个人,都头痛的要死。那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杜三娘无奈摇摇头,“所以,范赟犯了一个错。

  他小看了呼延乐。

  呼延乐是归顺的匈奴部族。

  在他看来,与其冒着风险去杀一个实力未知的盐监,不如直接夺取眼前的利益。

  直接将范赟杀了,然后夺取财物,岂不更好。”

  飞毛腿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范赟如此低声下气求人,还愿意拿出半份家产。

  这就暴露了范氏实力空虚的真相。

  呼延乐自然毫无顾忌杀人夺财!”

  杜三娘看着前方,点点头道:

  “所以,呼延乐刚开始才想杀了我们。

  就是担心我们知道了范赟死在他手中,我们会给范忠通风报信。

  给他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幸好三娘及时反应过来,要不然我们还真的凶多吉少……”

  “好了,呼延乐也算帮了我一个大忙。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太原,找到范忠的下落!”

  ……

  “林兄,当真要去洛阳?”

  卫觊手中拿着一封书信,神情有些慎重。

  林晦点点头,笑道:

  “伯儒兄无须担心,我去洛阳,很快就会回来。

  如今盐池诸多事已经进入正轨,盐兵如今也已经有五千。

  加上各家私兵,足够有一万。

  有一万精兵在手,就算王允想要出动私兵,也只能落败而逃。

  更何况,王允也不敢出兵。

  他根本想不到,如今董卓只是我们的傀儡。”

  卫觊点点头,心中稍微轻松了一些。

  手中拿着的信,正是王允写给董卓的。

  上面的内容就是让董卓出兵捉拿林晦这个谋逆。

  可惜,书信一送到太守府,就被看守董卓的侍卫截获,直接送到了林晦手中。

  看到书信内容,林晦吓出一身冷汗。

  王允心思真歹毒。

  幸好自己当初当机立断,直接联合四大家族,把董卓兵马吃掉,软禁了董卓。

  要不然,真让董卓和王允联合起来。

  自己靠着两千盐兵,还真得跑路打游击。

  所以,有些时候该果断,就要果断。

  力量暂时不足,就联合尽可能多的力量,先解决主要矛盾。

  要不然,后续只会越来越难。

  想到这里,林晦开口道:

  “伯儒兄,如今河东郡内,万事初定,暂时没有可以威胁到我们的势力。

  我唯一挂念的,就是百姓的生活。”

  卫觊点点头,开口道:“这也正是我考虑的,这几年天灾不断,田地产出越发稀少,流民也越多了,若是继续下去,恐会酿成大祸。郡粮仓需要扩建了,趁着现在,多积攒粮食。日后也好救灾。”

  卫觊不愧是心系百姓之人,和其他的士族之人不太一样。

  这也是林晦愿意和卫觊深入合作的原因。

  “伯儒兄所言甚是。

  不过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之法。”

  卫觊一愣,无可奈何道:

  “天灾如此,人能如何?

  如今朝堂宦官当道,天子远贤臣,我们又能如何?”

  卫觊虽然心系百姓,但是思维毕竟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

  天灾导致的降低粮食产量,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把原因归于天子不修德政。

  林晦心中暗叹一声,不过也没有傻乎乎给卫觊科普科学观念。

  他脑海中开始搜寻自己在现代社会中,仅有的一些经济学知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