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我成了一颗小行星

第21章 新武器制作

  为了未来的流浪计划,秦毅现在还是节约一些吧。

  不仅是不用太高的速度,也对喷流的整体改造也在继续,比如管道优化,容器额外加压等。

  总体优化下来,大概能节约20%的燃料。

  这个数量可不算少,比如吃一颗小行星需要消耗燃料加速,快接近的时候又要减速。

  这样高频率的加速减速下,节约的这部分燃料还真不少。当然在这个速度下,他也能将大部分精力抽出,在身体内进行武器迭代,内部优化之类的事情。

  “还在这里,看看有没有稀有元素。”

  看到那颗虫族留下的小行星,外表的战斗痕迹证明了就是它。

  “吞噬吧。”秦毅身体减速靠近后,再次对它使用吞噬能力。

  这次突破了质量限制,也没有母体的灵魂,吞噬很快开始正常运行。

  超过1100亿吨的小行星,是秦毅吞噬过的最大的小行星,更何况还是虫族的老巢。

  “原来内部是半空的,难怪密度这么低。”

  使用吞噬能力后,秦毅对其内部的结构有了了解,大概类似蜂巢的结构,才造成这样的体积下密度并不高的原因。

  “金属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很多,还有大量的燃料。不错了,这也算是一顿大餐。”

  吞噬一颗质量超过1100亿吨的小行星,需要不少时间,当然秦毅也不着急。

  各种重金属元素不断汇聚到体内,有用的元素按照计划进行分配,没用的元素先暂时储存起来。

  “居然还有不少金元素,可惜金元素对我的作用不大。”

  通常重元素是通过恒星内的聚变不断产生,但铁以上的重元素,正常情况下只能靠新星爆发,甚至是超星系爆发才能产生。

  而像金这样的重元素产生条件还要苛刻些,即使在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也不算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地球上金这么值钱的原因之一。

  秦毅当初还看到一个趣闻,就是天文学家探测到有两颗中子星,因为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金元素,质量甚至达到两颗地球质量。

  由于这个新闻,还一度导致当时金价下跌。

  金的质地较软,对秦毅而言只需要用一小部分当添加剂。

  吞噬虫族老巢,让他获得两亿吨质量的金。这么多的金只能暂时储存起来,或者用来充当配重块平衡身体。

  “这些虫子的尸体,留下小部分用作后续研究,其他的就全部融合吧。”秦毅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虫子尸体,还是决定将它们的物质用了。

  蚊子再小也是肉,况且这些虫子使用的重金属元素不少。

  各种虫子分出一部分冷冻到冰块里,剩下的则缓慢消化。

  至于虫子们制造的合金炮弹被秦毅留下来,现在总共在体内储存了2000万吨的合金炮弹。

  这么多的合金炮弹,几乎用不完,毕竟每颗的直径也就5厘米。

  将虫族的遗产处理完毕,他继续开启吞噬之旅。

  秦毅的身形逐渐庞大,在小行星带内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个体,当然与那些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相比,还是小了点。

  ……

  “现在可以尝试制造更大的滑膛炮了!”

  1.2米直径的圆柱体滑膛炮炮弹,其质量也就10吨。秦毅的身形日渐庞大,这10吨重的炮弹有点不够看。

  新研制的重型滑膛炮,口径将达到3.6米。

  重型滑膛炮使用的炮弹依然为圆柱体,直径3.6米,高度1.8米,密度大约为12吨每立方米。

  这样算下来一颗炮弹的质量就达到220吨,远超10吨重量的滑膛炮炮弹。

  虽说质量增加了22倍,但秦毅对有把握将这么大质量的炮弹发射出去,并且初速不错。

  不过这种滑膛炮需要连接多根管道,只是一个容器的压力远远不够。

  同时强大的高压下,滑膛炮的炮管也需要重新设计,否则根本顶不住这样的压力。

  他先制造炮弹和炮管,炮弹的制造还算简单,如今秦毅的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档次。

  经过多次试验,便已经能打磨出和预计差不多炮弹。

  同时制作的还有炮管及整个发射系统,这个要相对复杂,炮管的精密度要求更高。

  且由于要发射220吨质量的炮弹,整个炮管的长度都要加强,秦毅选择了多次加压的笨办法,尽可能的给炮弹提供压力。

  然而多次加压的操作,又要让他在每次操控中,对沿途中的管道按预定的顺序开启,同时还要防止压力泄露。

  整个过程很复杂,如果是之前的思维能力,基本没办法做到。

  好在总体研发进度总体还算顺利

  只是在多次加压系统的研制上不太顺利,连接在炮管中间区域的加压管道,怎样保持关闭状态的密封度,同时还要能快速开启,这个步骤需要时间。

  当然有总体思路,剩下的便慢慢去试了。

  小部分精力用在吞噬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研发新型滑膛炮。

  ……

  “总算解决连续加压系统了,先试射吧!”秦毅松了口气,多次加压系统比他想象中更麻烦,好在最终也解决了。

  3.6米口径的重型滑膛炮,底座上连接了3条管道。

  特制的3条管道连接高压容器,使用液态水当‘发射药’,强大水流的挤压后,会给220吨重的炮弹带来不小的压力。

  但这个压力提供的速度还是太慢,随着炮弹被挤压向上,连接在炮管内的再加压管道在炮弹滑过的瞬间,就会一一开启,继续加压。

  总共十个特制高压喷流,给220吨质量的炮弹加压,将它发射出去完成射击。

  发射的最大难点,就是秦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依次打开炮管内的再加压管道。

  这需要精准的把控能力,如果炮弹还没滑过去就加压,那就是反作用。

  如果炮弹已经滑过去一会再开启,这时候起到的作用有限。

  要让炮管内的7个再加压管道都发挥作用,秦毅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到。

  “第一次试射,开始!”

  伴随着底座的三条高压管道喷出高压水流,其全部向上面的炮弹挤压。

  受到挤压的炮弹被迫在炮管里向上滑行,紧接着第一个再加压管道开启,为炮弹提供助力。

  最终在一次次的再加压下,炮弹总算滑出炮管。

  “这……只有200米每秒的初速,有点低了。”秦毅大概计算后得出结论,这距离设计目标还很远。

  当然,第一次能成功发射已经算不错了。

  “主要问题是炮弹和炮管的密封性不够,多次加压之后,由于极高的压力导致密封性明显不够。另外就是我开启7个再加压管道的时机不对。”

  “继续吧。”

  秦毅对重型滑膛炮的设计目标为初速达到600米每秒,这个初速下,其炮弹的威力差不多相当于10吨TNT的破坏威力,和炸弹之母的威力都差不多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