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植物之殇:火星上的绿色希望》
张辉的手指悬在基因测序仪启动键上方两毫米处。
培养皿底部滋生的透明晶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包裹变异菌体,载玻片上的pH试纸在三十秒内从赤红转为淡绿。
他抓起通讯器正要呼叫程悦,种植区突然传来自动播种机的警报声。
潘辰的防护靴碾碎了一地冰晶。
穹顶外新架设的反射板阵列在稀薄大气中震颤,赵强正用激光焊接枪修补被沙尘磨损的铰链。
“折射率已校正到87.5%。”林宇抹了把面罩上的冷凝水,将光谱分析仪转向队长,“但土壤温度还是比预期低六度。”
程悦的声音从总控台传来:“把C区反射板角度下调15度。”她面前的三个全息屏同时闪烁,分别显示着大气成分波动曲线、李婷刚传回的深层土壤样本数据,以及昨夜在备用通讯模块发现的荧光粉末放大图。
当第七块反射板完成校准的提示音响起时,种植区突然爆发出欢呼——首批芥蓝幼苗在增强光照下挺直了蜷缩的叶片。
这个胜利只持续了四十八小时。
张辉撞开实验室气密门时,手里攥着的病变叶片还在滴落紫黑色粘液。
“嗜酸菌的变异体在吞噬植物根系!”他调出生物显微镜影像,画面上带刺突的微生物正将淡金色光点注入植物维管束,“这些鬼东西在改变植物的代谢途径。”
潘辰的指令在十分钟内传遍基地:赵强带人加固种植区隔离屏障,李婷组织抽取未污染区土壤样本,程悦负责重新计算大气改造参数。
当张辉第三次将抑制剂注入培养皿失败时,程悦忽然按住他发抖的手腕:“试试用晶体反制菌体。”
七次失败实验后,变异菌群在第八组培养皿中突然停止分裂——透明晶体被诱导生成的速度超过了微生物的吞噬能力。
张辉看着自动平衡的pH值曲线,重重跌坐在椅子上,防护服后背的冷凝水在地面积成小水洼。
庆功宴的合成肉罐头还没开封,潘辰就发现程悦不见了。
他在水循环舱找到她时,对方正用镊子夹起一粒从过滤网收集的荧光粉末。
“这些晶体在沙暴期间增殖了三百倍。”程悦将粉末倾倒在隔离罩内,看着它们像微型棱镜般折射出虹光,“张辉的抑制剂可能催化了某种未知反应。”
潘辰摘掉沾着冰碴的手套,食指无意识摩挲着程悦面罩边缘的密封条。
他们同时注意到空气循环系统发出的嗡鸣变调了,这种特定频率的震动曾在三天前的午夜出现过——当时程悦刚发现通讯模块的异常粉末。
“你三天没去休眠舱了。”程悦突然转身,后腰撞上放着火星岩石标本的金属台。
潘辰伸手去扶的手掌穿过她散开的发丝,在离心机嗡鸣声中触碰到脖颈处的体温感应贴片。
两人的呼吸在面罩内层凝成相同的白雾,程悦扯开防护服第一层磁吸锁扣时,潘辰的牙齿正咬住她耳后连接氧气阀的软管。
金属台面的震动节奏与穹顶外渐强的沙暴产生共振,程悦蜷起的脚趾踢翻了装着紫色晶尘的样本瓶。
潘辰咬破舌尖才克制住撕扯她后背织物防护层的冲动,指腹下的脊柱曲线随着种植区灌溉系统的脉冲声起伏。
当应急照明因能量峰值切换为暗红色时,程悦喉咙里溢出的气音终于压过了生命维持系统的警报声。
李婷在次日清晨的土壤监测中发现了异常。
她跪在第三垄实验田里,激光检测仪显示腐殖质含量每小时下降0.7%。
翻起表层土壤时,那些曾被透明晶体包裹的植物根系正在渗出淡金色液体,就像二十小时前从她靴底抖落的发光尘埃。
检测仪突然发出尖锐鸣叫,李婷抬头望向穹顶外盘旋的紫色沙尘暴。
在她视线上方三十米处,昨夜刚调试完成的反射板表面,不知何时凝结出了鱼鳞状的透明结晶层。
李婷的激光检测仪在第七次扫描时发出刺耳的蜂鸣。
她跪在翻垦过的土壤里,手套缝隙渗入的紫色晶尘在阳光下泛着诡异光泽。
这些从植物根系渗出的液体正以每小时0.3克的速度吞噬腐殖质,与她三年前在撒哈拉沙漠遇到的硅藻侵蚀现象惊人相似。
“需要腐殖酸和钙基膨润土。“李婷在通讯频道里敲击虚拟键盘,调出二十年前月球基地的土壤修复档案,“王鹏,库存还有多少生物炭?“
物资管理员秒回的电子清单在面罩投影上展开。
王鹏粗短的手指在全息屏幕上划出残影,调配车间的机械臂已经按照预设方案开始分装材料。
当第八个标着“紧急“红标的货柜滑入气密运输管道时,穹顶西北角的自动配比机恰好亮起待机指示灯。
程悦将改良菌剂注入灌溉系统的动作停顿了半秒。
全息屏上跳动的肥力指数突然开始回升,那些蚕食有机质的淡金色液体在遇到生物炭后,竟自发凝结成黑色颗粒物。
她看着实时监测图上代表腐殖质含量的绿色柱状图向上猛蹿,手肘撞翻了装着荧光粉末的样本瓶。
“涨了!“张辉的吼声从种植区传来。
他扒开遮挡视线的气闸门,防护面罩上还沾着昨夜实验留下的紫色污渍。
众人围拢的第三实验田里,原本蔫软的芥蓝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叶片,叶脉间流转的淡金色光晕与火星晨光交相辉映。
潘辰的指节叩击着总控台金属边缘,这个习惯性动作在陈教授的通讯请求弹出时变得格外沉重。
地球指挥中心的加密频道刚接通,白发老者紧绷的下颌线就填满了整个全息投影屏。
“你们在玩火!“陈教授的电子笔重重戳在三个月前的异常气候报告上,“大气波动指数已经超出安全阈值37个百分点。“
“但氧含量提升了0.8‰。“程悦突然切入对话,将二十组对比数据同时推送到共享屏幕,“这是地球二十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年均增速的十二倍。“
潘辰的作战靴碾碎了地砖缝隙里钻出的透明晶簇。
他调出穹顶外正在自我修复的反射板阵列,那些鱼鳞状结晶层在增强版光谱分析下,显露出类似硅酸盐的稳定结构。“我们在创造新的生态平衡。“他的声音透过面罩传声器有些失真,掌心还留着昨夜程悦脖颈处的温度感应贴片触感。
陈教授突然放大的瞳孔在投影屏上格外清晰。
老科学家注意到实时传输画面角落,某块反射板表面的结晶层正在折射出彩虹色光斑——这与他秘密计算了三个月的火星大气折射模型完全吻合。
尖锐的警报声打断了凝固的空气。
李婷惊喜的呼喊伴随着数据流涌进主控系统,西北种植区的表层土壤温度首次突破零下15℃。
程悦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飞舞,将新生成的温度分布图与二十小时前的沙尘暴轨迹重叠——那些紫色晶尘最密集的区域,正是此刻地表升温最快的点位。
潘辰关闭通讯时,陈教授最后那句“重新评估“还悬在加密频道的余音里。
他转身看见程悦正在整理夜间实验数据,她后颈处被氧气软管压出的红痕在防护服领口若隐若现。
种植区传来张辉用试管敲击培养架的清脆声响,像是某种倒计时的节拍器。
当穹顶外最后一缕阳光被火星地平线吞没时,温度传感器的绿色指示灯突然在总控台亮起。
那些被沙尘暴反复打磨的反射板阵列,此刻正将聚焦的星光转化为热能,在稀薄大气中织出一张肉眼不可见的暖色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