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契丹宁武军,三万骑兵
“契丹一族,世代栖息于潢水以南,黄龙以北的广袤土地,此处曾是鲜卑族的故土。其疆域东临高句丽,西接奚国,南抵营州,北至室韦,距中原京城约五千多里。”
“冷陉山横亘于契丹南部,和奚国的西山遥相对峙,契丹人在这片方圆两千里的土地上逐水草而居,以游猎为生,居无定所。”
“其部族拥有精兵四万三千余众,划分为八个部落,每逢战事,需八部共议方可出兵,严禁单独行动;平日狩猎时各部分散,战时则合兵一处。”
“契丹境内设有两座重要军府:密云和白檀。垂拱年间曾在此设立清夷军,另有堆北、云冶、白阳度、广边四座军事重镇。其边防要地包括阳门城和永定会窑子……”
……
苏长风率军出征途中,想着后世史料,重点想着关于契丹的描述。
据唐代文献所述,契丹拥有四万三千兵力,一共分为八个部落。凡有战事,必须八部共商决策,严禁任何一部擅自行动。
他们平日狩猎时分散游牧,战时则迅速集结。
尽管契丹以游牧为主,但其境内仍建有关隘城池,具备一定的防御体系。
“苏驸马,咱们尽管有两万兵马,可骑兵只有两百人,辎重又如此繁重,若遭遇契丹主力,恐难以应对。”
苏长风正想着契丹的资料时,曼霜策马而来,眉宇间透着忧虑。
“探马都已派出了?”
苏长风并未直接回应,而是沉稳询问。
“均已派出,这些皆是幽州城中经验十足的探马,熟悉奚和契丹地形,一有敌情,必会立即回报。”
曼霜抱拳禀报。
“甚好,你做得不错。”
苏长风满意颔首。
此次出征,他们派遣了不少装作胡人的探马,还派出了探路小队,即便遭遇契丹军队,也有充足时间应对。
莫说是大炮,光是那些埋在地下的土地雷,就够契丹人吃尽苦头了。
“报——!”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一名身着胡人服饰的探马疾驰而来,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禀报:
“启禀驸马,前方三里处发现一座村寨,让人给焚烧殆尽了!”
“焚烧殆尽?”
苏长风眉头紧锁,随即一夹马腹道:“带本驸马前去查看!”
“是!”
在探马的引领下,众人很快来到一座冒着余烟的村寨前。
火势虽已熄灭,但满地炭火仍泛着暗红。
寨中横七竖八躺着尸体,鲜血浸透土地,竟无一个活口。
随行的幽州副将握紧拳头,恨声道:
“定是那些胡寇所为!每年寒冬将至,他们便南下劫掠,如果只是抢夺财物也就罢了,稍遇抵抗就要屠尽全寨!”
苏长风俯身察看血迹,沉声道:
“血迹未干,贼寇应当还未走远,来人,立即循着蹄印车辙,给本驸马追查到底!”
“是!”
几名探马领命而去,很快消失在茫茫草原尽头,
苏长风率主力部队紧随其后,但因步卒众多,行军速度始终提不上来。
“此事蹊跷……”
追击途中,一位幽州将领突然勒住缰绳,望着远处起伏的草浪喃喃自语。他总感觉,这场追击似乎太过顺利,就像……
“有何异常?”
苏长风勒住缰绳问道。
那名幽州守将盯着地面痕迹,眉头紧锁:
“启禀驸马,胡人向来狡诈,为掩护老巢位置,撤退时必会布下多重蹄印迷惑追兵,可这次……”
他指着清晰单一的车辙,接着说道:
“竟只留下一条痕迹,实在反常。”
“对,此事确实蹊跷,除非……”
另一位年长将领抚须沉吟,不过,他并未说完,就及时打住了。
“除非什么?”
曼霜催马上前,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
那名老将沉声道:
“除非他们根本不屑隐藏行踪,自恃实力雄厚,故意引咱们追击!”
“这样啊!”
苏长风闻言冷笑,长枪直指前方:
“传令全军,加速追击!”
“是!”
士兵们齐声高喊,随后加快步伐,朝着敌人留下的印记追去。
“且慢!苏驸马,不如等探马回来,知道前方是什么情况后,再下令吧!”
幽州守将急忙劝阻。
“这胡人大军来去如风,咱们的辎重繁多,若遇埋伏……”
“正是!”
另一将领附和道:“咱们的骑兵才两百人,一旦遭遇胡寇主力,估计连撤退都无法撤退的了。”
“属下觉得,可以追击,不如舍弃这些铁疙瘩,选择轻装追击?”
又有一名幽州将领骑着马上前,抱拳劝解道。
按照蹄印车辙能判断出,这些胡寇是有仰仗的,因此才会如此有恃无恐,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如果他们追击上去,估计会全军覆没。
“这些铁疙瘩是本驸马的秘密武器,绝对不能丢弃。”
苏长风看了几人一眼,出言安抚起来。
“别担心,本驸马就是要对付这些胡寇大军,如果是小打小闹的,本驸马还看不上呢。”
六路人马一起出击,他带的两万人,算是最多的了,而且这些人是跟着他一起从长安来的,为了安全起见,他还带着几名长期和胡寇交手的都尉一起随行。
尽管他们官职不高,可对奚和契丹都非常熟悉。
如果他不带着火器,一定会听从这几人的提议,小心行事。
“加快行军速度!”
苏长风对众将的劝阻置若罔闻,执意下令加速前进。
然而沉重的大炮和步兵为主的队伍,终究难以提升速度。
“报——!”
三个时辰后,派出的探马快马加鞭赶回,为首的探马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时仍在喘息:
“禀驸马,六十里外发现契丹军,某等查探后,发现这支军队也许是契丹的那支宁武军,大概有将近三万精锐铁骑!”
“敌军已经安营扎寨,并派出游骑四处劫掠粮草,似有长期驻扎的意思!”
“还有,各部落兵马正源源不断向大营集结,目前至少已有四部会师,分明是在筹备大战!”
几名探马汇报时,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惶。他们盔甲上沾满草屑,显然是一路疾驰未敢停歇。
“原来如此!难怪那些胡寇撤退时毫不掩饰踪迹,竟是宁武军主力已至!”
“契丹举国不过将近五万兵马,此次出动半数,必是准备大举南侵!”
“这宁武军乃契丹精锐,平日散居各部放牧,每月集中操练,虽为游牧之师,却比正规军更善配合、作战。”
“驸马!咱们仅两万人之众,又多是步卒,还携重械,此时决战无异以卵击石,不如暂驻待援?”
探马说完后,几名幽州将领纷纷劝解起来。
“带本驸马亲往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