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听曲
有了内阁辅政,朱雲文终于有些时间出来走一走,体会到老朱废除丞相制,集天子权柄于一身,的确实权很大,不过担子过于沉重。
果然还是设立内阁,比较好一些。
处理朝政,至少有内阁成员相互协调。
出宫后,朱雲文带领锦衣卫指挥使即纲常出来逛一逛,走在一时喧嚣的街上,摆摊售卖货品的商人有不少。
环视周围,售卖的货品稀奇古怪。
难怪近代世界发展史,屡次强调工商业发展延伸出来的资本主义,后来西方殖民全球后,通过掠夺原始资源,通过加工,再高价售卖到其他地方,就可以进一步实现财富的积累。
不过古代统治者,惧怕变化,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中后期出现。
但是那已经不成气候,末期,崇祯吊死在煤山,伴随清军入关,资本主义的市场发展到有可能成立资本主义制度,最后被拦腰截断。
不过为了壮大以后的大明,工商业发展必须定为首项国策,往后发展,商人将是主力军之一。
四处闲逛,朱雲文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所妓院,一种达官显贵的官员、富商等都会来潇洒之地:
丽春院。
很典型的名字。
看向丽春院的门口,有不少故意打扮露出肌肤的女子,在吆喝呐喊,将过路的客人给招进来。
有多少个,就招进来多少个?
路过的部分男人,都有进去过。
“老爷,不可!你的身份,不可随意进入那里。”
纲常在一旁,慌忙劝道。
“不用你也说,我也明白。”
朱雲文可不会进入,里面不用想都知道有多么的龌蹉,像是勾栏听曲的戏院,倒是好说,像为男人提供那样服务的妓院,就实在有些不忍直视。
看样子,大明社会上的问题,也得尽快想办法给整顿。
糜烂的社会空气,迟早会变得如崇祯年间那腐朽的样子。
“走吧,去戏院。”
朱雲文转身离开。
“是。”
纲常拘礼,随即跟上。
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等。
到了大明,更是有了戏院,这样能够听曲的地方,而在洪武年间,戏院在应天府就有了不少个。
多是达官显贵,少量平民老百姓都会来捧场听曲。
戏院之地,一到门口,朱雲文正想进去就被门前两侧的镖师拦住。
“这位公子,不好意思,想听曲,请交出五百文。”
镖师摊开手心,想要进去就得收钱。
朱雲文滴汗,到了大明,居然还要收门票费。
不过也不对!
千文一两,五百文,怎么会收费门槛那么高?
“敢问阁下,戏院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
收费,为什么那么高?”
朱雲文笑道,正好问一下,这其中收费高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你什么事情!?你……”
镖师话音未落,就被朱雲文手中的一两银子给吸引过去,眼前放光似的,双手搓了搓地恭敬讲述:
“是梨班主为一个唱曲的女子,专门给定下,目标是为了吸引达官显贵。因为唱曲的女子,声音极为好听,借此,梨班主可以赚到不少钱。”
朱雲文把这一两银子扔给他,“倒是一个会赚钱的好法子,听曲赚钱,倒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两名镖师不作阻拦,请的手势,异口同声地笑脸相迎:
“公子请进。”
朱雲文翻了白眼,果然见钱眼开,但没搭理这俩人,带领纲常一起进了这可以听戏的戏院。
戏院内,有着两层可观戏的楼层,身穿华服来的人多是城中公子、小姐,少见的人也有官僚中的老爷、夫人,却罕见少有平民百姓来此。
“呦~两位客官,刚来吗?”
彬彬有礼的小二,跑来笑脸相迎。
“安排一下位置,沏一壶好茶,再来点瓜子。”
朱雲文说出需要的。
“好嘞!这边请。”
小二斜身请的手势,带他们到这边。
朱雲文、纲常跟去,到了一个圆盘的客桌处坐了下来。
很快,茶壶、瓜子相继端了上来。
朱雲文闲下心来,等待观看元曲,不过耳边却听到?
:“话说,最近朝中变化好多,听说有不少藩王确立要就藩海外的事情,连带海禁政策都给解除了。”
:“的确连海禁都解除了。而且,还是皇上下达的旨意,几乎是无视了太祖爷制定的祖制。”
:“别这么说,皇上废除海禁是利国利民之举,你们可知道南洋有多富有吗?元朝之前的大宋,与海外番邦做生意,钱财收入可谓是极为丰厚。
这些年来,大明实行严厉的海禁,咱们商人片刻都不能下南洋做生意,导致我们这些人多憋屈。”
:“说的没错。之前朝中,对商税进行十取一的改制,加上把我们商人从贱籍名单内移出,外加废除海禁,这一系列的做法都在说明,当今皇上,不会再执着于打压商人的举止。
而是有意扶持我们商人,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税收。”
:“可是十取一的商税改制,这会不会有点狠了?”
:“你呀,说什么呢。十取一的商税改制是当今皇上,设定在合理的范围,因为皇上知道商税收取会比农税的多,所以设置十取一的收税方式,依偎着扶持我们商人同时也要根据这税收比例进行缴税。
我是不敢反对朝廷对商税的改制,只要朝廷不再打压我等商人,我也乐意把商税缴纳完毕。”
:“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江浙一带的东南士族们,怕是会不乐意,已经在那边抵制十取一的商税缴纳。”
:“什么意思?东南士族们,怎么会抵触那么大?”
:“还能因为什么,按朝廷要求,商税十取一的话,就如同从东南士族身上割下一块肉,财富要被夺走一部分,谁能想到会闹的这么厉害。”
几个富商巨贾聚在一起聊天,谈到的内容都被朱雲文听去。
喝了一口茶水,朱雲文神色淡然,心中在想:
看样子,部分商人愿意缴税,却有一部分在开始抵制,东南士族就已经开始。看来我要尽快成立税务部,专门来针对税务缴纳的事情。
最好找些痛恨东南士族的百姓,由寒门出身的子弟负责。
农民起义最大的特点,全都是底层的贫困老百姓,还都是农民出身,其田地一旦被地主、士族等兼并,就会成为流民,所以就会多少痛恨这些阶级的人。
寻得寒门子弟担任税务局要职,绝对会使得东南士族惧怕!
杂剧开始后,戏台上,身穿五彩斑斓戏服的女子,从帘布后缓缓走出,开始以一种独特的口音唱起。
朱雲文津津乐道,与旁边的纲常,一同看了元曲。
……
魏国公府邸,院子。
“什么!?妙锦正在皇宫。”
一身秀丽的着装,神色慌张,男子面对身前的燕王,在被告知妹妹在皇宫,就非常惊讶。
最近妙锦时常早出晚归,原来是去了皇宫那边。
“不行!必须把妹妹找回来,皇宫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皇帝的宫殿!”
男子即徐增寿立马出发,前往皇宫。
朱棣看着,没打算拦着,正好也想看看妙锦身在皇宫做什么?
随着徐增寿、朱棣俩人结伴,一起来到皇宫东门,就被禁卫军拦下,因为皇宫是重地不可随意进入。
“燕王殿下,徐二公子,请问,来皇宫有什么事情?”
禁卫军将领拘礼,询问。
“将军,多有打扰,请问皇上是否召见过徐妙锦?”
徐增寿拱手礼为敬,反问。
“你说徐妙锦啊。那丫头,倒是没有被皇上召见,不过每天辰时,都会准时来皇宫一趟。
而且皇上早已下了特旨,徐妙锦那丫头可以随意进出皇宫。”
禁卫军将领特意说明。
徐增寿神情难以绷住:该不会妙锦正在和皇上……!?
“将军,微臣请求觐见皇上,还请将军通知一声。”
绝对不要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徐增寿可不想妙锦跟皇上沾上关系,妃子,徐家出身的女子宁可做乞丐的媳妇,也绝不能成为皇家妃子、王妃。
二姐的教训,尤在眼前。
“还请徐公子稍等。”
禁卫军将领转身进入宫门,去和魏总管说一下。
过了一会儿,将领从宫门走出,朝向燕王和徐增寿走去。
“徐公子,抱歉,皇上不在。但我见到了徐妙锦,目前,正在做些其他事情,请不用担心。”
将领拘礼地说明,徐妙锦的情况。
“皇上不在?难道,妙锦没有和皇上在一起?”
徐增寿又问。
“魏总管说是皇上出宫散心,因为整天待在皇宫有些郁闷,就出宫。”来自魏总管的告知,将领将情况告知,人在宫外,正在放松心情。
“知道了,多谢将军。”
徐增寿拘礼道谢,知道自家妹妹在皇宫内没事儿,到时候等到妹妹回去,再问问妹妹每天进宫是为什么?
燕王顾视徐增寿转身离开,随即也一起离开。
回到了魏国公府内。
徐增寿不太放心,把此事儿,告诉了大哥徐辉祖。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徐增寿实在有些担心,“大哥,妙锦会不会和皇上……”
徐辉祖坐在家主的椅子上,思考前后就挥挥手:
“不会。皇上身边的妃子,一个个都比妙锦更美,皇上也看不上妙锦什么别憋操那份心。”
徐增寿无可奈何,叹息一声: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