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朱棣:允炆侄子,臣没想造反!

第11章 大朝会正式确立藩王外封

  最难对付的,就是儒家思想。朱雲文想要压制儒家,就得采用新的思想,作为治国理念进行对抗。

  可是儒家思想,哪有这么容易对抗。

  漫长的历史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几乎奠基了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千年独大地位。

  除非用新思想,或者启用百家,才有可能将儒家思想拉下来。

  不过从秦汉时期后,已过千年。

  诸子百家还在吗?

  不想那些,首辅由徐妙锦担任,群辅的位置也能赶紧安排上。

  “魏无羡!”

  朱雲文斜视,叫了一声。

  “老奴在。”魏总管拘礼应道。

  “今天召见徐妙锦的事情,别对任何官员说起,否则……”

  朱雲文恶狠狠地瞪着,告诫他。

  “老奴明白!”

  魏总管畏惧,真怕被皇上杀了。

  两天后……

  大朝会开始,文武百官跟在二十三位藩王身后,相继进入议政殿,整齐划一的站在左右两侧,面向龙椅上坐着的朱雲文,诸王跟文官百官先后跪下,异口同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雲文右手抬起,“诸位爱卿平身。”

  所有人拘礼,洪亮的声音:

  “谢皇上。”

  诸王和文武百官相继起身,随后,大朝会的议政开始。

  “各位爱卿,今日大朝会,朕将藩王们召集于此,就开始议一议,藩王外封于海外的事情吧。”

  朱雲文抬手摊开,以此为议政内容开始谈吧。

  文武百官默不作声,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什么。

  在右侧武官一排中,站着的朱棣,向身后看去,心想:什么时候文武百官?不敢在皇上面前说的。

  奇怪了,这侄子什么时候?也让文武百官闭口不谈藩王外封。

  “既然没有意见,朕就决定,往后藩王就藩于海外,皆由朝廷册封,并正式废除大明的禁海政策,不再设置不征之国。祖训正式更名为《大明宪法》,自此之后,藩王与大明皇帝共享天下。”

  朱雲文起身后,正式宣布,颁布这藩王就藩海外的一系列政策。

  “臣等必跟随皇上,与藩王,共创大明盛世。”

  徐辉祖站出,随即跪下,拱手礼为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即文武百官和藩王们异口同声,响彻议政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雲文微微颔首,这才有一个作为君主该有的朝拜感觉。

  “以后礼仪就改一改,朕不喜欢所谓的三跪九叩,礼仪过于麻烦,往后,以拱手礼即可。”

  元朝开始,就盛行跪拜礼,朱雲文打算把这烂礼仪改一下。

  “谢皇上。”

  群臣与藩王们相继感谢。

  朱棣仰头瞄了一眼,看向此刻的允炆侄子坐在龙椅上,其神色肃穆不苟言笑,这还是以前认识的朱允炆吗?

  朱雲文从龙椅上,顺着台阶走下,于诸王之间走动:

  “各位王叔,关于就藩海外,朕想问一问你们,是否愿意打出去?建立属于你们自己的王国。”

  斜身指向身后,伴随太监们,把带来的世界地图给展开,一个属于世界真正地貌的样子,在所有人面前展现。

  文武百官看去,皆是一惊!

  被这世界地图,深深吸引其目光。

  除了湘王、周王、宁王外,其余藩王看到这一幕,加上朱棣,不得不为这一刻感到吃惊!

  地图上除了有大明,还有不少大明域外的辽阔土地。

  齐王震惊地目不转睛看着,随即站出来地敬道:

  “回皇上,微臣愿意打出去,建立属于我齐王一脉的王国,微臣不想在大明内继续就藩,请皇上帮助我齐王一脉。”

  已经按耐不住,齐王想要率领军队立马打出去。

  “朕会允许,但不是马上。即便想要打出去,也需要不少时间准备,朕会在三年内为诸王筹备钱粮、兵马、武器、乃至战船等辎重,到时候支撑起各路藩王,打出去的所有消耗。

  不知道还有哪位藩王?愿意打出去。

  朕会准备一切,帮助你们。”

  朱雲文再次询问,随后,视线就看向燕王朱棣:

  “不知道四叔?是否想打出去?建立你的王国,甚至是帝国。”

  此话一问,朱棣身躯颤动,斜身拱手礼为敬:

  “回皇上,微臣需要时间考虑,暂时还没有打出去的想法。”

  朱雲文摆手一下,“没事儿,四叔什么时候想打出去?朕会提供一切支持,到时候上个奏书即可。”

  朱棣拘礼:“微臣明白。”

  以外封的方式,断了诸王对大明皇位的念头,这招堪称阳谋,不但满足了一些藩王想要称帝称王的欲望。

  也可以在藩王外封海外后,收回大明疆域内的诸王封地。

  奇谋!

  但是,大明的皇位,我真的能放下吗?

  朱雲文转身过去,背对着,心想:朱棣果然有问题,可以打出去当皇帝,但是朱棣犹豫了。

  难道,朱棣对大明的皇位,还有念想?

  “还有吗?各位王叔,大朝会,尽情说出你们的想法,朕不会怪罪,凡是想打出去建国的藩王,朕允许,给一切支持。”

  朱雲文再次问着。

  大朝会上,半个时辰内,相继有十二位过半的藩王有了想打出去的想法,其余藩王暂时没有。

  朱雲文确立十二位藩王,除了朱棣以外的名单,在后面会根据十二位藩王们的想法确立就藩地区,再一一准许藩王们,率领大明王师打出去。

  半个时辰后……

  “好。名单已确立,三年内兵马等辎重准备好后,朕会开放辎重给各位王叔,到时候等到政令下来,朕会打开南方门户,由王叔们率领大明王师打出去。”

  话音至此,朱雲文就往龙椅上走去且坐下来,又说:“正式确立藩王外封。朕还有一些事情要宣布,朕处理奏书以来,屡次三番感到乏困。

  朕无太祖那样,有许多精力。

  朕决定,更改早朝时间,往后三天一次小朝会,七天一次大朝会,另设任职五年一期的内阁辅政机构,往后递交奏书,诸位爱卿就先递交到内阁。”

  文武百官面对新皇增设内阁,一时之间哗然。

  夏原吉站出来,行礼:“皇上,如果增设内阁的话,岂不是效率会变慢,还请皇上慎重考虑。”

  兵部尚书站出来,拘礼:“正是。皇上增设内阁,若行政效率若慢下来,就不好做到快速裁决。”

  面对两位尚书的说法,朱雲文舒缓似的叹了一口气:

  “朕理解爱卿们的想法。只是皇帝并非万能的天子,也是人,凡是人,处理事情也会有精疲力尽的时候。

  爱卿们也是,所以就这样,但朕也不会怠慢政务,至少传位给下一代之前,朕会把大明给治理好。”

  等到下一代大明皇帝上位,几乎无法掌握朝政大权。

  朱雲文可不想让后代子孙乱来,在确立一系列的制度后,就不准再允许后世之君掌握军政大权。

  “微臣…明白。”

  无可奈何,夏原吉就退下。

  “既然无意见,就这样。”

  朱雲文看向燕王、宁王,顾视,“四叔和十七叔,朕问你们,朕想要对鞑靼进行一次宣战,是否可以将漠南蒙古?纳入到我大明的版图。”

  面对新皇询问,朱棣和宁王相互对视。

  朱棣站出来,拘礼:“回皇上,可能会很困难。

  漠南蒙古,乃是鞑靼的牧场,若要进行一次版图纳入,怕是要损兵折将,这会得不偿失。”

  想要有一次作为,朱棣心想这位侄子心性不成熟呀。

  “好吧。既然这样,那就与鞑靼、瓦剌开展互市交易,既然不能用兵马,那朕就用经济战打败他们。”

  紧抓龙椅的扶手龙头,既然不能用军事收拾他们,朱雲文只能用经济战,直接搞经济战来折磨鞑靼。

  “皇上,这…这开互市能行吗?一旦把互市开了,势必会从大明这边,把大量铁器都会买去。

  这会有问题的!”

  兵部尚书颇感担忧,紧急地告知。

  “朕没说要卖铁器,而是把盐、丝绸和茶叶等这些蒙古需要的物资卖出去,兑换他们的马匹、牛羊等。

  朕记得,蒙古的羊,其羊毛,常年被蒙古各部落剪下来制成保暖的衣物。朕打算购买大量的羊毛,有多少就收多少,另外也必须筹建织布厂,日后羊毛大量买进,就运到织布厂内加工。”

  工商业发展,离不开手工业,朱雲文记得历史上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记是从珍妮纺纱机开始,所以发展手工业,就是优先考虑的。

  “皇上,想要筹建织布厂,以朝廷的名义怕是不行。

  微臣建议,以皇家的名义,招募商人成为大明皇商,替我朱家皇室赚钱。朝廷是处理政务的中枢,不可参加,否则,朝廷秩序必乱。”

  周王上前,提出以皇家为主,招募商人筹建织布厂。

  “五叔?你莫非懂得商贾之道?”

  朱雲文问着,居然会懂得招募商人来替皇家赚钱。

  “微臣知道一些,因为学过。”

  在钻研医术时,周王接触不少的商贾赚钱法门,自然而然了解一些,但是都懂得不太多。

  “学过就好。”

  朱雲文点点头,迟疑一下,随即道:

  “传朕旨意,周王一家,即可从封地搬到应天府,撤销其封地收回兵权,交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其筹建织布厂一事儿交由周王来办。

  朕决定放开藩王经商限制,准许藩王可以经商。”

  为了给藩王们更多出路,以求平稳的实现安全削藩,朱雲文特意下达圣旨,收回周王的封地。

  当然,爵位是不可能削的。

  不像那朱允炆一样,爵位、封地都是一刀切似的削掉。

  甚至,连给藩王的退路都不留。

  “多谢皇上下旨收回封地,微臣定会筹建好织布厂。”

  周王欣喜万分,兵权被收回,终于不用再被军事要务给烦恼。

  朱雲文微微颔首,瞄向朱棣?

  看样子是有了动摇,他会没想到削藩会以这样的方式展开。

  “关于互市的开办,户部列举禁止货品销售的名单,递交到内阁,朕会在后面认真看一下。”

  朱雲文下达旨意给户部尚书:夏原吉。

  “微臣明白。”

  夏原吉拘礼地回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