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和亦失哈此时,看了看沉默的朱棣,然后眼神都盯上了朱楠。
朱棣则是将刚才看过的故事,又看了一遍。
才对朱楠说:“你这本书从哪里来的,还有其它的吗?”
“我花了一百贯宝钞,从一个书生那里买来的。好几本呢,这是其中一本,我刚看到这。”朱楠说。
“你说你感觉自己变聪明了,就是看的这本书?”朱棣问道。
“应该是吧,不过那天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碰到一个奇怪的道士,他摸了一下我的脑袋,我感觉自己的脑袋忽然就轻松不少。”
“还有一个道士,是什么样的道士,什么时候的事情?”朱棣有点好奇地问道。
本来只对书产生了兴趣,想不到还出现了一个道士,这成功地勾起了朱棣的好奇心。
“就是买书那天出来,我撞上了一个道士,他摸了我的脑袋,还念了几句诗。”
“哦,还念了几句诗?什么诗,你记得不?”
“记得,我还奇怪,以前背书总也记不住,但那道士就念了一遍,我就记住了。”
“那请殿下尝试着背一下,贫僧也十分好奇。”
“对,王弟,你试着背背,本王也好奇。”一旁的周王这时也凑了上来。
“好,那我就背背。”朱楠看看几个人“背得好,你们能给我点钱不?”
“什么情况,你要钱干什么?”朱棣好奇地问。
“买书呀,那个书生说,这本书的作者还写了其它的书。我想看。”
“你先背,背好了,有赏!”朱棣大手一挥。
“好,那你们听好了。”
“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怪哉怪哉!”
“就这么多?”朱棣问道。
“哦,开始的时候,他看到我,还长长地'咦'了一声。”朱楠补充道。
“陛下,看来南越王殿下有可能是遇到高人了。”道衍和尚说。
道衍自然是要这么说的,他希望朱楠此刻在朱棣的眼中,越神秘越好,那就更加有利于救下方孝孺。
“你遇到的道士,长什么样子?”朱棣并未理会道衍和尚的话。
他反倒对朱楠遇到的道士的长相,产生了兴趣。
“身材高大,邋里邋遢,不像道士。”朱楠回忆道。
“反而像一个武士,我也没有看太清楚。”
“多大的年纪?”、
“说不上来,看着像四五十岁,又像五六十岁,或者更大的年纪。”
“你是什么时候见到他的,有没有再见过。”朱棣继续发问。
“就是一个多月前,在大街上,我也没有再见过。最近我都是在寺院里面,哪也没有去。”朱楠说。
“是不是小太监和护卫都看到了?”
朱楠点点头。
朱棣对一旁的亦失哈使了个眼色,亦失哈就出去了。
“陛下,看来南越王殿下还是谪仙下凡啊,这是预示我大明要兴盛啊!”一旁的道衍说道。
“你们说的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朱楠诧异地问道。
其实他听懂了道衍和尚的话,但是他必须这么表现。
“你小子,回头把剩余的几本书都拿过来,让皇兄也看看,虽然只看了一章,但我感觉这本书写得不错,比其它的书有意思多了。”朱棣对朱楠说。
他也确实对这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有了很大的兴趣,就冲刚才那一个故事,他就感觉这本书很有价值。
这本书深合兵法,而朱棣是最喜欢研究兵法的。
“那不行,我还没有看完呢?”朱楠自然是不乐意的。
“我让翰林院重新抄录两本,再把这本还给你。另外赏你两百贯宝钞。”朱棣一锤定音。
“还有,父皇生前最后几年,最疼爱的就是你。
“以后,你就搬回宫里居住,我和你皇嫂会好好照顾你的。还住你原来的宫殿。”
“皇兄,我不要住皇宫,我想就藩!”
一听朱棣要他住回皇宫,朱楠顿时就炸毛了。
他最不愿意的,就是住在皇宫里。
“毛都没有长齐,还想着就藩,老老实实在皇宫待着,认真读书。”
“我不要,我住在皇宫,天天做噩梦,所以才会住在庙里的。”朱楠编上了瞎话。
“你也做噩梦?都梦见什么了?”朱棣问道。
其实朱棣,自从住到皇宫以后,他也是每天晚上做噩梦,梦到朱元璋拿鞭子抽他,抽得鲜血淋漓。
还梦到太子朱标,让徐达、蓝玉等一帮大将将他拿下,问他为何要夺侄子的江山。
其实他就是内心有愧,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为什么他的眼角会有眼屎,那是因为晚上睡不好觉。
所以他很好奇朱楠都梦到了什么。
“我天天晚上梦到母妃对着我哭,还有父皇老摔孩子玩。”朱楠就编了一个瞎话。
而且描述的做梦的内容,实在是有点诡异。
但是朱棣却相信了朱楠的话。
因为当初朱楠,就是被朱元璋失手摔在地上的,才摔坏了脑袋的。
朱楠的生母丽妃,年纪轻轻,就被朱元璋点名要求殉葬。
这牵涉到一桩陈年旧事,而眼前的这个孩童朱楠,身体里藏的却是后世穿越来的灵魂。
在中原的大一统王朝中,洪武大帝朱元璋绝对是无法回避的人物。
不仅因为他开局一个碗,建立大明王朝,人生传奇且励志。
也不仅因为他驱除鞑虏,复我汉家王朝,绝对算得上得国最正。
就算是子嗣数量,在历代帝王中,朱元璋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朱元璋一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
除了太子朱标,其余二十五个儿子,二十四个都封了亲王。
所以剩余的那个没封亲王的皇子,就显得格外不寻常。
正史记载:癸酉,皇第二十六子楠生。——《明太子实录卷二百三十》
这是朱元璋第二十六个孩子朱楠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明代官方史书《明实录》之中。
他是否被封为亲王?
不知道。
又是什么时候去世?
也不知道。
这绝对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就算是病故或者夭折,也应该有所记载,这是惯例,或者说应该有始有终。
普通人家,会存在一个人没有记录结局这种情况。
但皇家却不会,除非不方便记载。
而在几百年后,清朝修纂的《明史》中,给出朱楠的结局:三个字“逾月殇”。
意思也就是活了一个月就挂了。
这个人物生平描述,过于简短,不是一个皇子该有的待遇,所以充满了疑团。
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