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南宋:我能召唤历史名臣

第29章 在陈国,碰了一鼻子灰

  “丁尚书的想法,我没有理解,”赵昺说道:“按理说,宋蒙鏖战时,陈朝难以抉择,现在他一心向元,不正遂了忽必烈的愿吗?”

  丁杜笑了笑:“非也,以我所见,我国仁慈,于是周遭藩国,实际心向大宋,所以首鼠两端者,只不过迫于伪元淫威而已。”

  赵昺见丁杜直接反驳自己的意见,也来了兴趣,继续听下去。

  丁杜继续说道:“伪元者,残暴不仁,此前之所以拉拢藩国者,实为牵制我大宋。如今伪元已尽占天下,必对陈朝凶相毕露。想必此时,那陈昑也正等与我抱团取暖。”

  赵昺听懂了,拿前世的话来说,丁杜运用的是逆向思维。

  此番分析,结论虽与赵昺的相反,但同样逻辑严密,符合各国利益。

  赵昺不由得对眼前的丁杜刮目相看起来。

  此前赵昺各项政事,一应委托丞相,对其他官员提拔不够,丁杜这种人才,竟然被完全无视。

  “看来,对人才的发掘,还需更加发力才是。”赵昺暗暗想到。

  想到这里,他接着问道:“丁尚书,汝尚有何所长?”

  丁杜答道:“臣好研习兵械。”

  “兵械?”赵昺疑惑道。

  “礼部之职,涉用火器以祀神,故臣于此有深究。”

  “好啊,好啊!”自逃离崖山以来,宋军事务,大多围绕衣食住行展开,来不及研究武器。

  与丁杜的对话,倒是提醒了赵昺一件事。

  如果要复兴大宋,就必须打败元朝。

  要打败元朝,就必须面对蒙古横行天下无敌手的骑兵。

  火器,似乎是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案。

  赵昺心中已然决定,等丁杜回来,务必重用,着力改善火器。

  他对丁杜的回答已经非常满意,当下命人赐给丁杜御酒。

  赵昺握着他的手说道:“外和陈朝,共击蒙古的大计,就全仰仗丁尚书了。”

  丁杜被领导这么一夸赞,不由得激动万分:“臣必当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为了不让补的等人起疑心,丁杜的此次行动绝密,赵昺安排他走海路。

  次日清晨,赵昺到码头送丁杜远行。

  他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为国事出行,都要亲自相送。

  此时,在陈朝都城升龙,也就是现在的河内,陈国皇宫内,皇帝陈昑的确正在纠结。

  正如丁杜预测的,崖山海战以后,陈朝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对于陈朝这种骑墙派,宋蒙战争时,忽必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眼见胜负已分,元庭正要对陈朝两面骑墙之举予以清算。

  而陈昑纠结的原因,在于忽必烈最近提出的“六事”。

  据《元史》,所谓“六事”,就是忽必烈对附属藩国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君长亲朝,也就是要求君王亲自到大都朝见忽必烈,随时带上土特产给领导汇报工作;

  二、子弟入质,要派遣一个儿子去大都作为人质,这样被卡了脖子,只能听忽必烈的话;

  三、编民数,即上交编民户籍,所以你家到底多少家底,元朝看得通通透透;

  四、出军役,也就是要出士兵帮助蒙古征伐四方,当然,炮灰是你当,好处是元朝拿;

  五、输纳税赋,本质上是要交保护费,为元朝不断输血;

  六、置达鲁花赤统治,这里的“达鲁花赤”,就是蒙古的监督官员,随时在你国家进行监督。

  以上六条,让丁杜最难受的,是第一条。

  随时朝见,就意味着忽必烈一句话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这样的话,当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陈昑计划采取的手段,就是阳奉阴违,搞变通、打折扣。

  嘴巴上说完全服从忽必烈,私底下儿子也不派,自己也不去朝见。

  因为这个原因,他已经作好了元军会进攻的准备。

  但小小陈朝,能抵挡元军铁蹄吗?

  正为难时,忽然有人来报:“大宋使臣——丁杜求见陛下。”

  “嗯,大宋使臣?”陈昑疑惑道:“这大宋不是都亡国了吗?定是哪里的大胆之人,胆敢诓骗寡人,来人,给我乱棍轰走!”

  于是,门口的丁杜出师不利,没能见到陈昑不说,还被轰出了皇宫。

  “想我大宋数百年基业,哪里受过这等鸟气!”丁杜愤愤道。

  可他此时也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丁杜与同行的侍从离开皇宫,也不敢返回占城,只能在升龙街头游荡。

  突然,远远地他看到一群人,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从石板路上快速经过。

  “快闪开……”几个马前卒,在前方赶走路上的行人,为马上的官员开道。

  丁杜心里暗自好奇:“这人是何来头?若是陈朝高官,我找机会与之结交,说不定还能代为引荐。”

  他躲到一旁,等那人骑马经过时,便看得清楚了。

  只见这马上的人虎背熊腰,高过丁杜等人一个头。

  他头戴钹笠帽,盔顶插着一尾雉鸡翎,身后旌旗用蒙文书写,丁杜确实不认得。

  不一会,这人便骑马奔街头馆驿去了。

  等丁杜走近时,只见马被拴在门口,人却不知去向。

  很明显,是元朝派来的人。

  丁杜终于恍然大悟,今日没有见到陈朝皇帝的原因,看来找到了。

  他需要打听一下此人的背景,却又不想暴露自己行踪。

  见馆驿旁边是一家旅店,他便招呼一行人走了进去。

  丁杜来到前台,递给老板两贯大钱。

  见来人如此阔绰,店老板毕恭毕敬地招呼起来。

  “老板,来三间客房,住3天。”通过同行侍从的翻译,丁杜对店老板说道。

  店老板接过银钱,喜笑颜开,就带众人上楼看房。

  路上,丁杜问老板道:“刚刚骑马的人是谁啊?我看不像本地人。”

  “客官有所不知,这人在我升龙,可是谁也得罪不起。”

  “噢?”丁杜假装惊讶:“谁啊,这么大的来头?”

  “不瞒您说,这人正是大元朝派来的‘达鲁花赤’——阿木帖睦尔,从级别上说,我们皇帝老儿见了他,都得叫一声大爷!”

  听到这里,丁杜已有了计划,他对侍从用汉语说道:“我已有了办法,不出三日,定能让陈昑乖乖与我大宋交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