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南宋:我能召唤历史名臣

第28章 出使陈朝

  赵昺和陈宜中面面相觑,不知道补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前日庭辩时,经过我反复斡旋,已说服百官,支持占城女子与大宋通婚,当然可喜可贺啊。”

  听到这里,赵昺心中疑惑,补的这小子,今天是怎么开窍了,开始支持起通婚来了?

  “如此甚好,补的,你可草拟诏书,征召婚龄女子了。”

  “来之前,臣已经办理妥当,下月就组织一场相亲盛会,撮合男女见面。”

  “干得好!”赵昺赞许道。

  “皇上,既然通婚事已成,那陈朝,能否尽快拿下?”

  听到这里,赵昺明白补的来意了。

  他思考了一下,通婚这件事情,其实已经是板上钉钉,有没有补的同意都已不再重要。

  也就是说,这不能成为补的谈判桌上的筹码。

  想到这里,赵昺说道:“补的勿急,你且为我发榜征兵,待练兵半年后,再行征伐不迟。”

  赵昺这么说,等于是把球又踢给了补的。

  补充兵源这件事情如果你都办不到,那可就不是我大宋不想帮你了。而是给你占城机会,你不中用啊!

  “这个不难,我即日便发榜征兵,想来几万人,不在话下。”

  “这几万人,开销用度、薪俸赏银,又当如何办理呢?”

  “教父勿忧,所需薪俸,也一应由我占城财政支撑!”

  “如此则甚好,有王子这般支持,何愁大事不成?”赵昺笑了起来。

  补的目的达到,满意而归。

  陈宜中见补的走远,连忙问赵昺:“陛下,我军果真要为这占城拼命不成?”

  “当然不是,”赵昺笑道:“所以我才让补的发榜征兵,上了战场,一定要以占城人为主力炮灰才行。”

  “是啊,我大宋也就这八万人的本钱了,为他们之间的矛盾,葬送我军士兵性命,实属不值。”

  赵昺接着分析道:“陈朝,与我大宋素来无仇,且位于占城与伪元之间,我若取之,则又当直面伪元铁骑了!”

  熟读《宋史》的赵昺当然知道,北宋亡国,始于拿下燕云十六州,南宋困境,始于联蒙灭掉金国。

  这两次操作,客观上都让自己失去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只能直面强敌。

  而现在,同样的选择题送上门来了。

  怎么看,去跟陈朝正面硬刚,都不是明智之举。

  “陈丞相,”赵昺说道:“现在不管怎样,都需要跟陈朝有所联系了。”

  “臣以为完全正确,陛下,我愿出使陈朝。若能让陈帝放回补的母后最好,如若不成,也请为我军前哨,探明陈朝虚实。”

  赵昺想了想,拒绝了他:“陈朝立场不明,我军正是用人之际,丞相职责重大,若被陈朝扣留,将得不偿失。”

  “官家,若要与陈朝取得进展,须得派一方大员才行。”

  “丞相不必亲自前往,可代我修书一封,差人交给陈朝皇帝。”

  “这样也好,可循序渐进,再图交好。”

  于是赵昺让陈宜中代笔,写下一封国书。

  由于陈朝对外用国名“安南”,国书中,赵昺仍用“安南”国名。

  “大宋皇帝赵昺致安南皇陈昑书:

  朕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宋与安南,虽隔山海,然情谊源远流长,历代交好,互为唇齿。

  昔陈太宗受封安南王,两国以君臣相待,情深似海。

  朕承继大统,深感先祖之德,愿继往开来,与贵国再续前缘,互通有无,互派使节,增进了解,共商大计。

  自朕即位以来,天下多变,风云际会。

  蒙元铁骑为祸八方,致生灵涂炭。

  朕深感国事日艰,民生困苦,不忍江山社稷,沦于异族之手。

  故特遣使臣,越海而来,望与贵国结为兄弟之邦,共御外侮。

  蒙元之势,如日中天,然大宋孤弱,犹怀不屈之心。

  朕知安南之地,山川秀美,土地丰饶,人才辈出。

  朕愿与安南携手,共抗强敌,护卫家国,保我华夏文明之火不熄。

  望贵国恤大宋之难,结为同盟。

  两国合力,或可抵御蒙元之侵,保我两国之安宁。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望贵国皇帝,深思熟虑,早赐回音。

  大宋与安南,永结同心,共克时艰。

  大宋皇帝赵昺,顿首。”

  国书已完成,赵昺盖上玉玺,问陈宜中道:“丞相以外,有谁可担此任?”

  陈宜中皱了皱眉头:“臣思来想去,愿保举一人,可担此重任。”

  “噢?丞相请讲!”

  “此人熟识外交接待礼仪,为人机敏谨慎,且博学多才,定能不辱使命!”

  这么一说,赵昺来了兴趣:“此人姓甚名谁?现在何处?”

  陈宜中说道:“此人近在眼前,他就是礼部尚书,丁杜。”

  “丁杜?”这个名字赵昺有印象,但对不上人。

  “我朝鸿胪寺已并入礼部,由礼部尚书出访,符合常理,亦能体现我朝对陈国的重视。”

  赵昺点了点头,算是默许此事。

  但出使之前,他仍想见见这丁杜,于是差人招他前来问话。

  一刻以后,太监便进来通报:“官家,丁大人来了。”

  只见那丁杜大约四十多岁,一身素袍,两鬓须发斑白,却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他缓缓来到屋中间,向赵昺行礼,曰:“陛下招微臣觐见,不知有何吩咐?”

  “丁杜,朕看你好是面熟,却有些不记得了。”

  “回陛下,夕日崖山海战,正是微臣取来霹雳炮与火蒺藜。”

  “是你啊,妥了,妥了!”

  几个月前,宋军在海战中脱困,正是靠礼部祭祀用的火器。

  说来这丁杜也是名福将,顿时,赵昺对他好感倍增。

  “我军寄居占城,朕此番差你出使陈朝,你有何看法啊?”

  丁杜答道:“陛下,我料那陈朝皇帝陈昑,此刻正翘首以盼,待我大宋前来。”

  “有这等好事?”赵昺听到这里觉得这丁杜有些意思,但他仍然将信将疑,问道:“丁尚书且展开说说。”

  “夕日宋蒙相争,陈朝首鼠两端,乃是局势尚不明朗。如今伪元独占天下,我朝孤悬海外。这陈昑的好日子,注定就到头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