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南宋:我能召唤历史名臣

第34章 召唤丁度

  可哪里来得及迎接,等赵昺更衣完毕时,丁杜一行人已经到了。

  “丁尚书,此行可还顺利?”赵昺见面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托陛下洪福,我已带回陈朝国书,陈朝皇帝陈昑,已脱离元朝藩属,愿意与我朝结盟,共抗伪元!”

  “太好啦,丁尚书劳苦功高!”

  随后,丁杜将如何刺杀元朝达鲁花赤、又如何晓以利害,说服陈昑的过程,给赵昺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赵昺听后,不由得对丁杜敬佩有加,这次行动,在整个中国古代外交史上,都能算得上经典案例。

  “目前尚有一事,”丁杜说道:“补的此人,对陈朝积怨过深,还请陛下想方设法,促成与陈朝握手言和。”

  赵昺点了点头:“先前补的一直催我对陈朝用兵,朕都借故推脱,现有了国书,他母亲也被迎回,却是个契机。”

  丁杜道:“官家,此事缓不得,若纵横陈、占不成,待忽必烈进攻陈国,为时晚矣!”

  “此事,容朕三思。丁尚书此行有功,赐宅第一座,赏金1万贯,赐名‘丁度’。”

  “谢皇上,只是这赐名,该当何解?”丁度问道。

  “丁尚书掌管礼部,又精通火器,朕以仁宗朝名臣‘丁度’之名赐你,以示勉励。”

  在北宋,仁宗一朝,能人辈出,有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狄青等人。

  这一串闪耀的名字中,有一人星光略显暗淡,但对军工科技发展,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就是丁度,与曾公亮共同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

  赵昺对丁度说道:“我大宋皇帝,继位后都有改名传统。此番赐名,正是希望你以前人为榜样,努力奋进。”

  “臣,谢皇上!”

  “既然上次你说,对火器颇为了解,”赵昺说道:“丁尚书且着力改进,以作杀敌之用。”

  丁度疑惑道:“杀敌?”

  赵昺说道:“正是,昔日火器主要用作祭祀、典礼,如今朕要你苦心钻研,务必改造火器,可以用于战场。”

  这句话,显然已经超过了丁度的认知,他大概需要时间缓缓。

  稍后,他答道:“臣愿一试!”

  “不能尝试,务必实现。”赵昺非常坚决。

  他知道,即便事情顺利,按照陈宜中的规划,顺利拿下“蟹腿八地”,在阵地战中,面对元朝铁骑,也只是被屠杀的份。

  唯一的破局之道,只有火器。

  哪怕不能直接制造枪械杀敌,有些视觉效果,让马惊慌,限制骑兵冲击,都是好的。

  “朕限期一年,如若顺利改造火器,朕封你作右丞相!”

  “陛下,这……”

  “尚书切勿推辞,”赵昺说道:“此项工程,于我大宋意义非凡,事关天下兴亡!”

  丁度深吸一口气,行礼谢恩道:“臣领旨!”

  又一项KPI被安排了下去。

  接下来,就是如何安排补的母子见面了。

  赵昺思来想去,由于陈朝让补的自幼无法与母亲想见,要放下这种仇恨,极难。

  所以他之前就算把很多权力让渡给宋朝的流亡政府,也要借赵昺之手,完成复仇。

  这次,务必要让补的当着众人的面表态,无法反悔。

  否则,他是绝对不会同意跟陈朝结盟的。

  想到这里,赵昺安排人去请补的过来吃饭。

  由于这一段时间,“老板娘”陆小曼把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占城王公贵族,已经习惯了往临安街跑。

  补的只听说又有饭局,想都没想,带着几名近臣,就来赴宴。

  照例,又是一顿胡吃海喝。

  赵昺安排陈宜中、贾思勰、丁度等人轮番上阵,给补的敬酒。

  只半个时辰,补的便吃饱喝足。

  他脸红脖赤,逢人都开始说心里话。

  他拉着赵昺的手,说道:“教父啊,教父,你尚如此年少,我就唤你做教父,心里这坎,可不好过啊。”

  赵昺笑笑,只当他酒后失言,并不深究。

  他问补的:“那么,教父吩咐的事情,你可听从?”

  补的双眼已经通红:“我的王位,都是教父赐予,您有吩咐,我哪敢不从!”

  “补的,这一件事,你却不一定听。”

  听到这里,补的酒醒了一成,他言语开始谨慎:“教父且说来听听,补的看办不办得到?”

  赵昺却不肯马上撒网,说道:“补的,你年近不惑,可想念自己母后否?”

  听到“母后”一词,补的借着酒兴,竟大哭了起来。

  “我乃庶出,幼时父亲只疼哥哥,却不待见我补的母子,皇宫之中,经常被人欺负。

  母亲忍辱负重,将我抚养成人,勉励我奋发向上。

  偶尔父亲有赏赐时,母亲都差宫人到集市卖掉换钱,为我添置新衣,吃上美食。

  后来,陈国入侵,哥哥战场阵亡,母后也被掳走。

  我与父王逃亡,回来幸运成了王子。

  再到后来,教父您推我登上大宝,我是感激不尽,可……”

  赵昺听到眼前这个胡子一大把的中年汉子的哭诉,不由得也心生怜悯。

  他抓紧了补的的手,问道:“可是如何?”

  “可是我的母亲,却无福消受,没有看到我现在的样子。”

  “补的,你母亲,现在可还活着?”

  “早几年,我派探子到陈国打听过,说尚且健在,几年过去,来信不通,确实不知晓了。”

  “若你母亲归来,”赵昺说道:“你可愿意答应我一件事?”

  “教父何须多言?若母亲能平安归来,休说一件事,就是让我拿命与你,我都心甘情愿!”

  听到这里,赵昺倒是觉得补的很是可爱,他笑道:“补的言重了,我要你命作甚,你母亲此时,已返回占城。”

  听到此话,补的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突然精神了起来。

  “教父,您贵为大宋皇帝,总不至于消遣补的吧?”

  赵昺正色道:“君无戏言!”

  补的连忙问道:“我母亲,她现在何处?”

  “就在此宅中,等你相见,已多时也。”

  说完,赵昺比了一个“请”的手势,就拉着补的,往内院走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