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君臣相谈,胸有成竹
公孙续随鲁肃在院子坐下,这处院落倒是装饰的精细而不奢华,假山花石错落有致,处处透着用心,很有园林之感,和北方建筑截然不同。
鲁肃见公孙续打量,适时道,
“此乃公瑾为我母亲及亲眷安排的住所,吴县不算多富庶之地,公瑾此举,是用了心的,将军先前指责,可论心不可论迹,公瑾仍是君子。”
公孙续摇了摇头,
“周郎对孙策,兄弟之义高过了君臣之义,一路纵容,孙策自己也是个夯货,我尝闻孙坚历任三县县丞,从基层做起,这才在江东闯下些威望,更有了如祖茂这些忠心旧部。
可惜其人短视,竟然依着自身好恶,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
孙策自小跟着孙坚,坏的方面简直如出一辙,实非明主之相。”
鲁肃听完,眉头一挑,公孙续话里有话,便问道,
“将军如此说,那自己想必能容人,与其父子不同咯?可我听传闻,将军对世家却是颇为苛刻。”
公孙续笑道,
“哪里苛刻?我治下,凡是当官,皆需考试,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子弟,乃至于平民百姓,一视同仁。
怎么,不给世家优待,取消了所谓的举孝廉,就是对世家苛刻?那这天下苛刻寒门以及百姓已有百年,我怎么看不到为他们叫屈的人呢?
要说优待,我的确对世人所瞧不起的那些匠人,农户优待,但他们先天不足,我若不优待一番,让他们和已经诗书传家不知道多少年的世家相争,又哪里公平了?”
鲁肃拱手,
“将军心系寒门百姓,令人动容,肃敬将军一杯。”
公孙续浅浅抿了一口,再道,
“子敬,莫要将寒门和百姓混为一谈,寒门是寒门,百姓是百姓,你我都懂其中区别。”
寒门是落魄了的世家,豪族是缺乏底蕴的世家,两者虽距离世家尚远,但是仍有机会跃升的人,而百姓,大字不识,无论谁来当家做主,都不过是牛马罢了,鲁肃出身豪族,才有钱可以读书,但祖辈没出过什么大官,所以融不进世家行列,但他仍旧是东汉的统治阶级一份子,与百姓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鲁肃沉思片刻,开口道,
“将军,这也是肃不理解的事情,传闻你给大字不识的百姓封官,可他们连字都不认识,要如何为官呢?”
“子敬,为官就一定要治理一方吗?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传唱千古,可当时那些,治江的办法,难道都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那些工匠你可曾在史书上见识过其姓名?
蔡邕修史时,曾遍览汉皇室藏书,其中关于耕犁一事,让我叹息。
曾有一工匠,改了如今的直辕犁,使其稍稍弯曲,更为省力,此事工官赏了那工匠半两银子,再无后续。
我等发现之后,在那工匠的基础上,大幅度尝试弯曲耕犁,增加犁箭,最后在辽宁工坊司,造出了曲辕犁。
长直辕改成短曲辕后,其重量大幅度减轻,便于掉头,适应的土地,比直辕犁更大。
有了犁箭和犁壁,在推进的时候,省力不说,还可以将土垒在一旁,大幅度方便了后续工作。
辽宁政务堂曾经统计过,因为这样一次技术的革新,我们的畜力节约了近五成,很多松软土地,农户自己就可以扶着曲辕犁耕种。
农户开垦的效率也提升了近三成,这直接为我辽宁增产了两成粮食,你说,若当时工官,大赏那个工匠,乃至于为其封官,是否有机会提前引发耕犁技术上的变革,进而使我们拥有更多耕地,产出更多粮食?
若有了更多粮食,百姓吃得饱了,还有黄巾之事吗?”
鲁肃默然,他是参与过农耕的,曲辕犁的事情,他一听就懂,并且觉得大有搞头,但公孙续的着眼点却和他不同,他更在乎提出这个小改动的人。
“将军这是千金买马骨……”
“我想的并没有这么多,只是,我觉得一个人能让大汉粮食增产,却当不了官,这公平吗?世家大族天天治经治经,为个今古正统,圣人微言大义,争了个头破血流,但对天下百姓,又有何益处呢,偏偏这种空口白话之人,可以当官!!”
公孙续说的愤慨,就是没有灵帝卖官弼爵,东汉官场也早成了世家的自留地,党锢之祸,本质就是皇权和世家之权的斗争。
鲁肃对此深以为然,但他仍没忘记,两人对谈,本质是为了决定,自己是否跟随于公孙续,如今只看其志向,办的实事,鲁肃其实心中已动,不过依旧问道,
“将军所说,肃明白了,但肃仍要问明白,将军到底如何看待世家寒门,又是否真的和孙将军行径不同。”
公孙续点了点头,答道,
“我明白你意思,担心我和孙策一样,对世家妄动刀兵,放心吧,自我出道以来,除了当初幽州,那些反叛我父的一些士族外,其余世家,我从没有不教而诛,哪怕乐浪世家反叛我,我也没有因为情绪杀人,都是交由律法处理。
再说世家,我对世家绝无偏见,在我看来,世家,寒门,豪族,本质都是贵族。
只要时代还在发展,就不可能避免有贵族的产生,包括我治下的这些,将军,文臣,他们未来难道就不成为新的大世家,新的贵族了嘛?
当年杨喜只是个小兵,抢到项羽一条大腿,至此杨家一路崛起,有了弘农杨氏,所谓世家不过如此。
我要做的,是给他们上一道箍,如今世家垄断了官场,还收纳隐户无数,实在是我大汉最大的忧患,所以我用强硬手段,垄断了盐场,严厉打击私盐。再按世家申报人口,售卖对应量的盐,若有隐户,则盐不够吃,必出内乱。
这还只是治标,我之所以要让百姓也学习识字,本质就是,世家垄断了读书权,导致没了竞争,天子只能用他们,但一旦百姓也可以读书了,他们就不再是唯一选择,有了竞争,环境便不会成一潭死水,百姓明了理,便不会再被乡贤豪强忽悠,政权能下乡……”
公孙续逐条认真的讲,鲁肃在一旁认真的听,一时间,两人都忘了时间,就如同对王烈,邴原等人那样,公孙续所描绘的,所正在缔造的,一个相对公平,吏治清明的新时代,对于胸怀天下之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待鲁肃惊觉之时,一旁温酒的小炉,早已熄灭,下人见两人谈的入胜,不敢上前打扰。
其茶已冷,其酒已凉,然而鲁肃却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朗声道,
“承蒙明公不弃,以身犯险,肃心悦诚服,甘为明公驱使,然此时明公身处险境,若肃贸然投之,恐公瑾再不会放明公生路。
肃府上有一小道,等下有鲁家忠仆带明公脱身,明公自行回青州,赵将军等人,肃会保下来……”
公孙续见状,哈哈大笑,胸有成竹道,
“子敬,孙氏父子好冒险,所以孙坚死于乱箭,孙策也差点死于刺客之手,但我与他们不同,除非真需要一搏时,我不会轻易涉险的,你赶紧让亲眷收拾行装,让你也见识下,我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