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和陈抟老祖

第192章 第192白团卫村大战(1)

我和陈抟老祖 青次位面 3678 2024-11-15 07:45

  开运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黑云压野,天幕低垂。

  晋军集结成阵向南且战且退,契丹精骑前锋如影随行,后面,契丹大军源源不断的渡过了白沟,直扑南方。大军如泼墨一般的,道道墨痕从四面八方倾泄了下来,纵横在广袤的原野里。

  原野里的油菜花正黄,黄的灿烂,如同无穷无尽的海洋一般。如诗如画的原野上,此刻却激荡着最残酷的拼杀。

  皇甫遇率领着马军拼死抵抗,不断拨转马头迎上契丹人,仗着墨甲的坚韧和莫刀的锋锐,他的两营骑兵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可是契丹人实在是太多了,杀退了一批,向南跑不了几里,又一批契丹人呼啸而来。

  老将军无奈,率重骑返身截杀。契丹人却远远地放上一轮弓箭,接着杀向了旁边的轻骑。晋骑无奈,只有迎了上去。这是生死大战,敌人吊的太紧,不能溃退,溃退就会一泻千里。

  符彦卿组织步军,在外围拿着鹿角砦,且战且走。契丹战马轰然而来时,箭雨腾空而去,在契丹人的马军中散播下死亡。这是明宗救援卢龙时的有效策略,那一战,他的父亲符存审才是主将。有了鹿柴的阻拦,战马的冲击力就冲不起来。而契丹人的复合短弓虽强,但是马军冲阵的队形较为松散,箭雨的密度与晋军的强弩密度不可相提并论。

  除了近百辆第二代床弩战车,他的手里还有一支强弩兵。

  强弩是大号的钢臂弩,叫神臂弩。弩身的前面有个奇怪的铁环。不用蹶张,只要拿着一个人字形的弩叉就好。弩叉在长臂的四分之一处有轴铰接,上弦时将弩平放在地,将长臂的一段套在铁环中,将短臂的末端套好弩弦,然后用力下压长臂顶端,短臂末端后移,就能上弦力道放大三倍。

  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弩叉,弓弦上的力道却比原来的强弩增加了两倍,神臂重弩的射程可达近三百步,射程四五百米,他也不知这是如何办到的,那小子来信说是杠杆原理。

  所谓神臂弩用轴承上弦那就是在扯淡,床弩可以,而神臂弩毕竟要轻量化,轴承上弦速度太慢而且容易损坏。最简单的,才是最可靠的。

  骤然之间,契丹人吃了神臂弩的大亏。

  战车造成的伤害不大,因为契丹人根本不冲击有战车的方向。床弩的密度太大了,动辄上千支呼啸而来的弩枪不是人马所能承受的。他们在冲击时吃了大亏,因为竟然在四五百米远处箭雨腾空而至。冲阵的契丹详稳心中泛起了寒意,大声下令后撤。

  拨转马头时,他兀自疑惑着。

  竟然在三百步,二百余步,一百五十步,百步的距离,晋军投下了四道箭雨,这种打击距离和打击密度等于增加了一倍,那冲阵还有什么意义?冲到阵前的那点可怜的力量怎么能冲破鹿角砦?

  都鲁此刻正躺倒在油菜花海中。

  他四肢摊开,兀自圆睁双眼,瞪着苍天。临死前,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在如此遥远的距离,弩箭会穿透他的战甲?再也看不到母亲慈爱的笑容,和妻子彤红的脸旁了。便宜了隔壁帐篷里的那个家伙了,你已经惦记好久了吧!他吐出最后一口气之前,心中喃喃着。

  战车和神臂弩虽强悍,数量有限,终究是杯水车薪。

  晋军虽有近十万众,却大多数是步军,马军只有不到两万。而契丹人单马军就有八万之众,数万汉军由于跟进速度太慢,已经被远远地落在了后方,正拼命跑步行军赶来。

  契丹精骑从四面八方合围,势如山海。耶律德光改变了策略,只是小股冲阵,放上一轮箭雨后反身就跑,然后在不远处吊着。看到晋军大队开拔时,他们就不断从四面围击,晋军停下来抵抗时,他们却又如潮水般退去。

  契丹人如狼,紧紧吊着猎物。

  耶律重光马鞭遥指前方:“高将军,我大军像不像在狩猎,晋军像不像羊群?呵呵!他们虽然战力不弱,但是我们拖垮他们,让他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呵呵!最多再有两日,也就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高莫瀚叹道:“大汉,只是可惜了我铁鹞左右军,儿郎们都捺不住了,下面不断有详稳前来请战。”

  旁边萧翰撇撇嘴道:“高将军,不急,能够拖死他们,何必出战?铁鹞军重建着实艰难,我契丹勇士的生命可是很珍贵的。”

  高莫瀚心中不虞,仗着你是皇太后的大哥吗?但却点头道:“高将军说的不错,如皇上所言,大军围猎,我们有的是耐心。呵呵,有了这满原野的油菜籽,我们的战马就不愁精料。”

  六部奚王拽剌笑道:“中原古语春种秋收,不想这春天也有收获,你说南人种这么多油菜干什么,听说是要榨油?呵呵,还不是便宜了我们?”

  萧翰道:“拽剌,不可小视这油菜,有了它南人就多了一份收获,而且也弥补了肉食荤油不足。而且,听说在相州以南,晋人广种了新粮种,竟比原来的稻麦高产了许多。皇上,且不可放松,放松了晋人就会缓过来啊。呵呵,汴京繁华,我可早就想见识一下大相国寺的兴盛了。”

  耶律重光笑道:“中原朝廷坐井观天,有了汴京城中的密探,我们对晋人的了解远胜于晋人对我们的了解。呵呵!石重贵小儿不肯做儿皇帝,那我们就干脆让他连儿皇帝也没得做。”

  契丹人紧逼,晋军且战且退。由于契丹人的不断袭的扰冲击,这一日,大军只走了十余里,还不到往日行军的几分之一。人马连饭都来不及吃上几口,全军疲惫不堪。

  月色笼罩,晋军继续艰难跋涉,北风渐起。

  大军在后半夜实在走不用了,杜重威下令暂歇。次日,晨曦破开了云雾时,将士们草草的吞下些生麦粒后,继续南行。

  契丹人紧追不舍,到了傍晚时分,风力渐紧。

  大军且战且退,来到了白团卫村。

  兵马都监李守贞一把攥住杜重威战马的缰绳道:“大帅,这样下去不行。我们不被拖死,也会粮草断绝饿死。大军实在是走不动了,暂且就在此地安营扎寨吧。”

  杜重威无奈道:“好吧,是不能再走了,契丹人如影随行,这样下去终归不是办法。传令下去,大军安营扎寨。

  晋军随即在白团卫村扎下大营。

  百姓早就逃走了,晋军纷纷砍伐树木。由于契丹人在侧,搞不到足够的树干建营栅,晋军纷纷砍伐村中树木,用树枝绑扎鹿角柴作为屏障。

  见到晋军停军筑寨,耶律德光哈哈一笑:“传令下去,大军围营。拽剌,你奚部继续南去截断他们的粮道,记住,不许放进来一颗粮食。”

  拽剌得令,率奚部马军兼程南下。

  夜色笼罩四野,月光清寒。

  大风骤紧,从西北方向呼啸而来。

  抬眼望去,远处蒙蒙的烟云拢起,遮蔽了月光。狂风大作,村中的尘土和草屑飞上了天空。飞扬的灰沙夹杂着草屑,扑打在军卒的身上、脸上。乌云滚滚,遮天蔽月,天地间如同披上了一块黑色的幕布。村舍茅草顶在大风中颤抖着,间或有一蓬被掀起来随风飞走。大风吹弯了枝条,不断有大树禁受不住,折断在风中。

  晋军背身瑟缩在风中,风沙不断的灌了进来。

  大军饥渴了一日,水囊中早就涓滴不剩,军卒们的嘴唇干裂。村庄里仅有的两口半干枯井对于大军实在是杯水车薪。众军士饥渴难忍,纷纷掏出钢刀挖起坑来,用双手和头盔往外装土。坑越挖越深,逐渐的渗出水来。但狂风裹挟着沙土,随即扑打在水洼上,变成了一团稀浆。

  军卒们再也禁不止干渴,纷纷取出面巾沾满黄水,用力将水绞在头盔里贪婪的喝了起来。此刻,带着土腥味的浑水似乎比蜜水还要甘甜。

  焦渴稍解,腹中的饥肠辘辘相继袭来。将士们几乎一整日没有吃过东西,此刻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辎重早都没有了,只剩下部分军卒随身带的一点麦粒。可是狂风中没有办法煮麦饭,士卒们只好匀着生麦粒,多少填补一点。

  李守贞和皇甫遇顶着狂风,四处查看了一番后回到了村中。

  此刻风力稍小了一些,月光露出来了些许。

  李守贞和皇甫遇默默走着,他们失去了说话的欲望。契丹人骤然南返,打了晋军一个措手不及。此刻,他们被契丹人团团包围,粮草断绝,已经走到了绝境中。方才他们鼓动大军出击,和契丹人拼了,主帅杜重威却几番压下,他这是被契丹人吓住了。如此被围困下去,大军迟早要完。

  默默走过一个巨型草垛,草垛捆扎的不错,没有被大风吹走。这些村民真是有意思,竟然似早知道春天将有狂风一般。还好,有了草垛,战马就能补充些体力,就能和契丹人拼杀一番。

  忽然,几个正在取草的军卒呆住了,被挖开一角的草垛里,竟然露出了码放的整齐如山的麻袋。“那是什么?怎么竟然会有麻袋?”

  李守贞和皇甫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忽然,草垛里钻出了一群黑衣人,迅速制服了几个抽刀的士卒。李守贞和皇甫遇大惊,苍啷抽出了战刀。

  其中一个黑衣人拉下了面纱,打了一个哈欠道:“扰人清梦,真是的,大风天的也不让人睡个好觉!李都监、皇甫老将军,小子在此等候多时了。”

  借着月色辨识了下,李守贞大惊:“方飞,你小子怎会在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