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九龙帝师

第144章 殿前虚伪

九龙帝师 是4非二 2258 2024-11-15 07:26

  如今的秦王已经今非昔比,那个贪图美酒诗词纵情于山水的李隆齐一去不复返,有的只有日夜勤奋处理国家政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李姓皇族李秦王。

  “诸位都是帝国的肱股之臣,现在帝都局势基本已经平定了下来,不仅觊觎皇权的人悉数关押起来,那些归顺的十万叛军也都各自安顿好了。现在,本王觉得是时候重开朝会,让朝廷步入正轨。”

  李隆齐的话提醒众人,现在该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不仅杜如敏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就连李子川也在心中长出一口气,他这毕生所愿即将实现。

  朝堂之上,李隆裕高坐在龙椅,下首第一位则是秦王李隆齐,再之后便是杜如敏与李子川,之后则是秦王一系众人和朝廷留存的官员。

  内廷的太监们如今也都焕然一新,就连伺候主子们的宫女也都遣散和更换了不少。面对这些,李隆裕无话可说,因为他根本就是无力阻拦。

  太监宣读早朝开始,李隆齐第一个便站了出来,对李隆裕说道:“启禀陛下,昨日臣弟收到一封战报,是有关北方战事的。现如今,刘仁轨归京述职,北方全部兵马近二十万人由郭子仪和李光弼统帅,准备对史思明进行最后一战。”

  说完,太监便从李隆齐的手上将战报接过来送到了李隆裕的手中。

  看着手中的战报,李隆裕先是一喜,这帝国总算要恢复安宁了,但随即他的心便冷了下来,因为国无战事,就代表着朝堂斗争更加惨烈。

  “刘仁轨即将归京,秦王可有赏罚的想法?”李隆裕看了看身边完全陌生的太监,又看了看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上李国通的位置,转头问向了李隆齐。

  “刘将军隐忍,不惜自己沾染叛国的骂名成为安庆山军中的一枚钉子,后来刘将军趁机收拢军队,与李光弼一起攻破叛军营寨,这才与李光弼大军汇合,横扫河北地区。如此功绩臣弟觉得功不可没,可封刘仁轨为司徒兼领同平章事。”

  李隆齐看得出来,刘仁轨这是准备不问国事告老还乡了,不然也不至于在最后决战时刻急流勇退,将大功劳拱手赠给了郭子仪和李光弼。否则,凭借刘仁轨在军中的名望和自己的战功,完全可以压过郭子仪一头。

  既然刘仁轨准备回京享受天伦之乐,那么李隆齐也便成全他。司空、太尉这些虚职如今是一个人一生成就的体现,虽无实权,但荣耀加身。另外,李隆齐还建议刘仁轨领同平章事,就代表只要刘仁轨愿意,随时可以入朝参与国事的讨论。如此殊荣,帝国少有。

  李隆裕说不出什么,只是淡淡的说道:“秦王既然都想好了,那么朕也没什么意见。只是,这李国通丞相今日怎么没来?”

  李国通近来一直与李隆裕联合,这才能与赵颜卿抗衡一下,谁料到半路杀出来个李隆齐,直接将双方势力打回了原型,现在李国通不在身边,李隆裕在心里其实是非常害怕他的这个秦王弟弟的。

  “李丞相偶感风寒,恐数日无法入朝了。”秦王淡淡的一句话,朝臣们明白,这李国通是彻底的完蛋了。就算他明面上有拥立李隆裕与赵颜卿对抗的功劳,但也别忘了,赵颜卿当初就是与李国通勾结,才篡夺的皇位。没准,太子、前秦王甚至是先帝的死,都与李国通有所关联。

  而现在的李国通到底在哪呢?

  正在秦王府中,被秦王软禁了起来,他的事情,李隆齐还是要慢慢算的。

  李隆裕不是傻子,知道李国通恐怕难逃一劫了,于是问道:“秦王,还有什么事情吗?若是没什么事情,朕就先回去了。”

  李隆齐心中感慨,李隆裕虽然胆小怕事又没本事,但在赵颜卿长期的威逼之下,也知道收敛锋芒谋求自保,这一点,自己曾经又何尝没有做过。

  “陛下,如今朝廷法度刚刚恢复,很多要职都空缺着,为了重振朝纲,臣弟觉得当启用贤臣担任要职,进一步稳固朝廷。”李隆齐说道。

  李隆裕点点头,说道:“一切就都由秦王负责吧,朕有些累了,奏折什么的就都送到秦王府由秦王过目吧。”

  说完,李隆裕也不等众人有什么表情,自顾自的下了龙椅准备离开。忽然,李隆裕停下脚步,转头对李隆齐说道:“秦王,御书房内可能还有一些先前的奏折一直没来得及批复,还请秦王替朕看一看。”

  这话,分明就是李隆裕的一个天大的陷阱。表面上来看,李隆裕是进一步示弱,让李隆齐随便出入皇帝专属的书房。但一旦秦王开始在御书房处理公务,那么肯定会有人说秦王对皇位觊觎,有不轨之心。

  李子川看了看李隆齐,在他带兵入宫勤王的时候,李隆齐不管是对右羽林天威军的右使李处说的话,还是对薛文远说的话,都可以看出李隆齐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临危不乱的人。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能看清形势,懂得顺势而为,否则,那天便是血染长安城的一天。

  而现在,面对李隆裕这个陷阱,李隆齐又会说出什么话呢?李子川很是期待。

  “还请陛下多注意龙体,既然御书房还有一些尚未处理完的奏折,那就等陛下龙体康复之后再说吧,想来也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如今叛军尚未剿灭,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臣弟便先行退下了。”

  李隆裕看似谦卑,但李隆齐更加的恭敬,恍惚之间好像这兄弟两人感情太深又相互尊重。但每个人的心里都知道,这便是政治。

  李隆裕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秦王随意吧。”

  李隆裕离开,太监这才宣告早朝散会。

  众人纷纷上前向秦王请安,并且有一些官员发出邀请,说是为秦王接风洗尘祝贺平叛大功。

  但李隆齐知道,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