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不知道是谁喊了出来,众人抬头一看,只见天上凤舞九天的异象正在发生变化。光斑正在向远方飘荡,就连那硕大的凤凰也一头栽了下来。
随着距离拉近,此时才看得清楚,原来那个凤凰竟然是一个华美无比的风筝,那九个光斑只是一个个内藏琉璃的孔明灯。
见到此景,所有人都明白了,所谓的异象,不过是赵颜卿吩咐人去制造出来的。而现在风停了,这些风筝自然落下。
就在这凤舞九天的奇景落幕的时候,远在北方平原县西城门外,最后一个叛军跪了下来。
先前李光弼与刘仁轨进入冀州地区,之后便一路南下,在上谷郡附近遭遇到了史思明的奇兵拦截。然而,就在此时,一支万人铁骑自东而来,与李光弼将这支埋伏的叛军一举拿下。
叛军们四下逃亡,有的隐匿乡野,有的原路返回。但没想到的是,在半路上这些回撤的叛军就遭到了埋伏,最终全军覆没。
李子川的奇谋再次应验,将史思明偷袭李光弼的阴谋彻底瓦解。
有了平原县精兵的加入,李光弼与刘仁轨势如破竹,短短几日就重新收复了冀州西面的领土。而此时一直护佑长安城的郭子仪部,则火速行军,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拿下了冀州西面的门户——壶关。
与郭子仪回合之后,刘仁轨率部一路向东,扫清平原县以西的地区。而郭子仪则与李光弼合兵一处,经涿郡向东,与正在从平原县休整之后的刘仁轨部众汇合,二十万大军准备与史思明展开最后的决战。
中军帐内,刘仁轨看着比自己年轻近十岁的郭子仪和更为年轻的李光弼,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郭子仪性情沉稳心思细腻,问道:“刘将军,如今与平原县的精兵汇合,不知秦王殿下是否留下了什么锦囊妙计?”
刘仁轨看了一眼一直留在军中的程宇,问道:“程将军,秦王留下什么谋划了吗?”
程宇说道:“回禀几位将军,先前我率兵与李将军汇合之前,秦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话,现在,原来秦王部众基本都逐渐撤出了平原县,正在赶往长安城。”
这时候,留军的颜真卿笑道:“几位将军大可放心,先前秦王殿下已经部署好了大的谋划,这接下来史思明就算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从几位名将手中逃脱。依我之见,秦王是把这里完全托付给几位将军。只是,几位都是帝国名将,如今合兵一处,这统帅之位......”
程宇还好说,他的军职与别人比起来微乎其微,只是个普通将军的军衔。但郭子仪、李光弼和刘仁轨,可是先后收到了朝廷和秦王的加封,再加上相互牵制的军衔,这统帅的职位还真不好说。
先前战斗,只是小规模的合作,但即将与史思明展开决战,就必定有一个能服众的将领才行。
刘仁轨笑道:“我这官衔来的取巧了,先前投靠安庆山,没能尽早站出来反对他,这是我的失职。这统帅的职位我刘仁轨担当不起。”
说完,刘仁轨转头看向了郭子仪,笑道:“郭将军则不同,从先前兵分两路的安排就可以看出来,郭将军筹谋细密,行军得当,又是安西都护府的大都督,故而老夫觉得,这统帅一职当为郭将军,副帅则由李将军担当。”
在场的文武官员都没想到此时的刘仁轨竟然急流勇退主动让权,要知道,只要能率领大军一举击溃史思明,那就是天大的功劳。
可刘仁轨却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争权,可见他的胸怀和眼界。刘仁轨已经五十多岁了,再加上身上的旧伤时长发作,他知道,帝国可以没有刘仁轨,但不能没有名将。多日的接触让刘仁轨被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才华和人品深深吸引,如此才决定把这个光宗耀祖的大功劳给他们。
郭子仪与李光弼双双抱拳,眼神之中满是钦佩。
“你们也不必多礼,老夫收拾收拾,这两天就准备回京师述职。这北方战场就交给你们了,切勿轻敌。”说完,刘仁轨向着众人拱手,之后离开了中军大帐。
这一路之上,众人目送刘仁轨的离开,所有人都知道,一代名将将就此谢幕回家养老。而在刘仁轨的脸上,则显出了无比的轻松和惬意。
总管刘仁轨从军生涯,从骁勇善战的步兵小卒,成长成为了一代军魂似的人物,就算最后差一点晚节不保,但也确实以大局为重蒙受世人唾骂安插在安庆山的腹地,最终则力挽狂澜,为北方平定叛乱揭开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口。
刘仁轨的一生,惬意并且豪迈,就算急流勇退,也无怨无悔,反而见证了帝国下一代名将的成长,这是何等的幸运。
北方战报比刘仁轨早一步到了长安,只不过这军报并没有送到李隆裕的御书房,而是送到了秦王府。
在秦王还在北方的时候,先一步回来的杜如敏则是利用李隆裕、赵颜卿和李国通的相互角力暗中与忠心的朝臣联系,这其中就包括左羽林天威军殿前督典使李兆星。正是他们对秦王的忠心和不忍朝堂分崩离析,秦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皇宫,才能顺利主持大局,粉碎赵颜卿的阴谋。
而李隆裕现在则是闲人一个,因为就在昨天的朝会之上,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到早朝,只有他孤家寡人。
这时候,李隆裕才知道,击败了自己的母亲赵颜卿并没有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反而迎来了一个更加难以对付的秦王李隆齐。
此时的秦王正在秦王府与诸位朝臣商量如何重新拟定朝廷官员,毕竟经过了赵颜卿前前后后的清洗和后来朝廷内斗的消耗,如今很多关键职位的人已经算是尸位素餐了,要是依旧任用他们的话,不仅没办法让帝国重新焕发生机,反而容易再次激起民愤,造成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