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沙土窝

第196章 196.新支书上任

沙土窝 沙土窝 3806 2024-11-15 07:22

  一万斤麦种花费一千三百块钱,比市面上正常小麦价格多掏了二百块钱。

  两人和韩述苦讲感情,想按照市面价格购买麦种。

  韩述苦说:“上杆子不是买卖,我的麦种值这个价格,不能贱卖,不然别人还以为我心虚呢!”

  两人只能是多掏了二百块钱,拉着麦种回去实验了。

  ……

  八月中旬,经过小码头大队组织表决同意,大庙公社组织批准,韩述苦、韩述平、韩思有光荣加入组织了。

  从此我们的娃娃干部已经是一名为组织时刻准备着的战士,现在已经不能喊娃娃干部了,人家已经成年了,该叫年轻干部。

  韩述苦加入组织以后,翟书j专门找他深入交换了意见。

  翟书记建议韩述苦担任大队支书,负责全村的统筹规划发展。

  韩永昌任大队长,负责生产,这也算是各尽其才,各展所长。

  韩述苦有点懒散,对组织社员搞大生产这个模式不是太熟悉。

  毕竟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也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但韩述苦知道大势,能把握住时代脉搏。

  韩永昌熟悉组织社员搞农业生产这一套操作,也对全村社员熟悉,能把社员合理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一个动脑谋全局,一个贯彻落实执行,这样就相得益彰,各尽其能了。

  听人劝吃饱饭,韩述苦同意翟书记的意见,并且专门和韩永昌进行了沟通。

  韩永昌倒是无所谓,因为他和这个少年合作两年多了,他已经摸透这个少年的秉性了,不贪不腐,不沾公家一点便宜,甚至还倒贴。

  对权利也不热衷,他规划好的事情都是扔给大队其他干部去组织实施,实在干不了他才出面解决。

  韩永昌无论是当支书还是大队长,都是大队明面上发号施令的第一号人物。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组织社员干活的,他不是个思考者,而是一个执行者,所以他任支书还是大队长区别不大。

  很快,公社下了红头文件,韩述苦担任小码头大队支书,韩永昌担任小码头大队大队长。

  韩述平任副大队长兼民兵排长,金振海任大队治保主任。

  其他大队干部职位不变。

  几人分工也明确下来了,韩述苦负责组织工作以及全村统筹规划。

  韩永昌负责生产建设。

  韩述平协助韩永昌负责副业生产以及民兵组织。

  金振海负责全村治安。

  金振海落户到小码头大队还没有一年,就凭借自己的突出能力获得了社员们的一致认可。

  年前和外村四名民兵队员组队代表公社在全县民兵大比武中获得打靶射击团体第一名。

  他本人也以总环数九十三环获得全县民兵打靶射击冠军,得到了县武装部领导的表扬。

  现在大队的民兵排实际上就是金振海负责安排巡逻值班的,他的专业水平要比韩述苦、韩述平这两个二把刀高的多。

  经过他安排的值班巡逻,不但队员能轻松不少,还节省人力。

  这一次,韩述苦提议他担任大队治保主任,专门负责全村的安全。

  新的组织发展对象有两个人。

  在韩述苦的建议下,这次提交申请书的有韩思周老婆郭爱梅,郭爱梅是民兵队员,还是韩述苦他亲二爷爷韩永远家的儿媳妇。

  郭爱梅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那股学习的劲头都让韩述苦非常欣赏,在夜校扫盲班表现很突出。

  现在已经能结结巴巴读下来一篇文章,简单的加减运算也能计算。

  韩述苦就有意培养她,也有发展女队员的意思,不能男女比例太失调了。

  同时还推荐了大哥韩述志写了申请书。

  韩述志在农业生产上是一把好手,把他爹韩思正的本事学了个实打实,就是太老实,文化水平太低,一封信都读不下来。

  韩述苦也是经常给大哥讲读书识字的重要性,韩述志原来一直都没当回事,用他的话说“不认识字就种不好庄稼了?”

  看到比较跳脱的胞弟韩述平都已经成为大队干部了,韩述志也是酸溜溜的。

  在韩述苦的鼓励下,终于意识到不识字是不中了。

  不但上夜校能带头学习不说风凉话了,还偷偷在家里让大闺女秀秀教他识字。

  韩述苦看到他的上进心和表现都比较好,就推荐他写申请书了。

  今年就推荐这两个了,公社说了,连续两年加入组织六名队员,以后需要限制加入队员人数,今年只接收两份申请,明年说不定就是一份了。

  ……

  又到了高考录取季,大庙中学今年考上了五个大学生,其中本科两人,大专三人。

  韩永昌代表小码头大队出席了表彰大会,并给每个大学生颁发了十块钱奖学金。

  几个干部对大队为大庙中学考上大学的学生颁发奖金,还每月搞一次会餐有点不理解。

  考上大学的学生又不是自己大队的娃,小码头大队目前只有韩大妮和陈珂在大庙中学读高中呢。

  这奖金和那么多猪肉、白面不都便宜外村学生了吗?

  要是发扬风格,装一次不就中了吗?为啥年年发奖金?月月送肉、面?

  大队干部们实在是想不通啊!

  针对这种情况,韩述苦觉得有必要为大伙儿阐述一下自己的长远规划。

  小码头大队不可能一直窝在这沙土窝里搞农业生产,等大队通电后要建工厂,将来肯定要走工业化道路。

  参考后世那些明星村的衰败,无一例外都是后劲不足。

  起步阶段的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淘汰,村子的体量不足以搞产业升级,走高科技发展之路。

  韩述苦结合自身的优势,把小码头大队将来的发展方向规划为两个支柱。

  第一个支柱是工业,并且还是高科技类型的工业。

  韩述苦有这个底气,空间里的划时代工业不是摆设。

  但现在还不能一口吃上胖子,直接上马高精尖项目。

  除了裴志新这个游手好闲的真专家外,就没有一个管用的人才。

  等通电后只能从大老粗工厂起步,逐渐进行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

  第二个支柱是旅游业。

  无论是小丢疙垱风景区,还是四合院游玩购物区,还是人工湖休闲娱乐公园,都是吸引游客的网红景点。

  将来小码头大队就是中外闻名的金字招牌!

  韩述苦有这个自信!

  任何事业要永葆先进,首要条件就是人才。

  就小码头大队这个偏僻的沙土窝,在下岗潮到来之前,都不大容易招到大学生这种金凤凰。

  只能是自己培养人才,就小码头大队的体量,能培养出几个人才?

  目前十八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文盲半文盲,即使努力通过了扫盲班培训,也就是高小文化水平。

  他们跟着韩述苦在现阶段创业还行,想在将来竞争激烈的企业升级改造中发挥出色,不大现实。

  大队十八岁以下的孩子们目前有五六十人,这些将来都是大队发展的主力军。

  可这些孩子有几个能成长为人才?

  所以,韩述苦把目光盯向了大庙公社范围之内。

  大庙中学一届毕业一百来人,除了考上大学的,复读的,其余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都回家务农了,还有极个别有门路的去城里工厂当了工人。

  韩述苦想把大庙中学作为大队长久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都是大庙中学的高中毕业生。

  至于大学生那根本就不要想了,起码在倒闭潮到来前是不会招到大学生的。

  大庙中学的毕业生是大队将来办工厂需要的人才,现在赞助他们每月吃顿好的,能让他们对小码头大队产生好感,慢慢培养就有感情了,也方便大队招工时他们踊跃报名。

  大队几个人没有彻底听明白韩述苦的话,什么产业升级,什么旅游支柱,不过他们感觉到,这娃子是在下一盘大棋。

  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没有这个娃子看得远,对娃子的决定去执行就中了!

  在这个高考录取季,还发生了一出闹剧,就是韩永富家二儿媳吴巧云娘家。

  她娘家弟弟吴庆云去年落榜了,死缠活黏又复读一年,今年又落榜了,比上一年增长五十分,离分数线还差四五十分。

  吴庆云又是哭又是闹非得再复读,还说自己复读一年就涨了五十分,再复读一年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

  到时候就是国家干部了,肯定得让爹娘、大姐一家、大哥一家跟着享福。

  去年落榜后,吴巧云的大弟弟吴庆雨就不同意他再复读了,家里实在是供不起。

  老大吴庆雨一小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孩子们都没有上学,就是为了节省家里开支,全力以赴供吴庆云读书。

  这落榜了还要复读,吴庆雨放话了,想复读也行,分家单过,自己每年给爹娘拿养老钱,其他就不管了。

  吴巧云经过韩述苦大会上敲打后也不敢去娘家随便得瑟了。

  最后她爹娘不忍心看着一个读书苗子被耽误了,差点给老大吴庆雨下跪,求着吴庆雨帮帮兄弟复读。

  说是一家人供吴庆云复读,可吴圪垱大队一年挣的工分连吃饱饭都难以为继,哪能供得起吴庆云复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