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好小子,不愧是老朱家的人
连城国使臣没有看出黄子澄脸色的不虞来,看向黄子澄的神情顿时十分尊敬。
“原来那朱小郎君竟有如此大才,难怪黄大人愿意为之牵马,真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啊!”
黄子澄勉强地挤出一个笑来:“是,是……”
“可叹我们连城国,竟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像黄大人这样。我们回去以后,务必将此事大大地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黄大人的胸怀!”
黄子澄拼命地摆手:“不必,大可不必!”
“必要,必要!黄大人高义,不必谦虚!”
“……”
黄子澄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
正说着,内院之中,张紞已经带着朱焕走了出来。
“张大人,不必送了。”
张紞实在是太热情了。
朱焕手里捧着的字画都要塞不下了。
但张紞仍然固执地要亲自送朱焕上马。
“你可是我大明的恩人,本官就是对你再怎么尊敬也不为过。”
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地定格在了朱焕身上。
乖乖,这要么是贫民、要么是商贾的人,竟然能让一个正二品的官员尊敬成这样。
他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所有的举人们都记住了朱小郎君这个名字。
而那连城国清秀俊美的使臣,也牢牢地将目光定格在了朱焕的脸上。
……
鹿鸣宴结束之后,张紞被朱元璋叫进了宫中,想要问一问朱焕的情况。
张紞哪里敢隐瞒,将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朱元璋。
“那黄子澄认为朱小郎君是商贾,不足以参加鹿鸣宴,曾将朱小郎君的请帖撕碎,将其赶了出去。”
朱元璋的眉头便皱了起来:“那小子之后又是怎么进去的?”
“臣派了黄子澄向朱小郎君赔罪后,朱小郎君坐在马上,由黄子澄亲自牵马,一路大摇大摆地来到了臣府上,一路上,百姓们纷纷侧目。”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笑了。
他光是想象了一下矮胖的黄子澄走在最前面牵马的样子,就觉得滑稽。
想必黄子澄都要被气死了。
好小子,不愧是老朱家的人,性子随他一样,有仇必报,仇不隔夜!
张紞继续汇报道:“黄子澄想必是因为路上的事情觉得丢了脸,就想要在鹿鸣宴上出刁钻的对联,为难连城国的使臣。结果那连城国的使臣竟然对了出来,甚至比黄子澄自己所对的下联,都还要精彩。”
“这还没完……连城国的使臣又反过来给黄子澄出了一副对联,可那黄子澄别说对出来了,上联连读都读不明白!”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蠢货!”
“这么简单的一个鹿鸣宴,都能被搞成这副样子。”
“要是答不出来,岂不是要连城国看了笑话,丢光了大明的脸?继续说,这到底是什么对联,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张紞把上联给朱元璋一比划,没有直接念出,朱元璋盯着那几个重复的字,竟是也犯了难。
“这幅对联确实是有些意思……这连城国,想不到竟然还有如此富有才学之辈。最后这下联,究竟是谁对出来的?”
“回皇爷,正是朱小郎君。”张紞也没有邀功,一五一十地把事实全部说了。
“朱小郎君看了上联后就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这有何难,然后就提笔把那下联写了出来。像臣这种浅薄之辈,可是连上联都读不出来,但朱小郎君已经能把下联都对出来了,还对得那样绝妙。”
朱元璋根据读音再琢磨了一番上下联。
饶是他,也忍不住夸赞了一番。
“这对联确实对得妙,妙极!朱焕这小子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咱这大孙不禁身手了得,能打。
这文化人舞文弄墨的事情,也能上的了台面。
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孙子,真是越看越喜欢。
突然想到黄子澄不仅为难大孙,还差点闯了大祸的事情,朱元璋脸色一沉:“黄子澄那厮确实太蠢了,还有齐泰,两个人办这么简单的鹿鸣宴都能差点闯祸。”
“传咱的命令下去,齐泰罚俸三月,黄子澄罚俸半年!”
张紞离开以后,朱元璋一个人在奉天殿里来回踱步,嘴上还在不停地对那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妙,妙啊!”
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朱元璋脚下的脚步又是一顿。
“来人,拿咱的宝刀来!”
……
再说齐泰和黄子澄二人,接到了朱元璋的谕旨,那真是心直接碎了。
让他们原本就贫寒的生活雪上加霜。
黄子澄一想到自己那么穷,朱焕还靠着他卖给他的盐山吃香的,喝辣的,嫉妒得眼睛都快绿了。
他看着齐泰,道:“齐大人,都是本官连累了你!”
齐泰虽然也有怨言。
但他和黄子澄的私交向来不错。
也只能面上大方地笑:“不要紧,钱财都乃身外之物。”
“只要你我二人共同齐心辅佐皇太孙,定有一日能够扶摇直上,吐出这口恶气来!”
他俩二人刚回到宫中。
就碰到了朱允炆。
朱允炆说:“二位大人,我听说皇爷爷罚了你们的俸禄,特来慰问一番。”
说着,他就把两个装着银子的钱袋子,分别交到了齐泰和黄子澄手里。
“虽然皇爷爷处罚了二位大人,也是为了大明的脸面心急,并非有意针对二位大人,希望二位大人千万不要为此心生了嫌隙。”
黄子澄忙道:“皇太孙说笑了,臣不会的。”
几人正说话,就听到那边有几位翰林院学士正在聊天。
“解决那寿州之困的计策实在是太妙了,倒不知是何人的计策,我实在是心中敬佩!”
“自然是老爷子,除了老爷子,谁还能想到这样绝妙的计策。”
“非也非也,我听说这次计策,还真的不是老爷子想出来的。但如此绝妙的计策,除了是老爷子以外,我也再想不到旁人了。”
“竟然不是老爷子!那还能是谁呢?”
黄子澄一听也愣住了。
居然不是出自老爷子的手笔?
不过黄子澄也不关心到底是出自谁。
此计策确实绝妙,既然不是老爷子的手笔,那倒不如,直接挂在二太孙朱允炆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