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议和,白起使魏(上)(1/3)
次日,赵王经一夜思虑,突发奇想,想亲率赵军与秦军决战,乃召来赵胜、楼昌、虞卿计议。赵王谓三人曰:“如今粮草不济,而廉老将军又坚守不出,不如由寡人御驾亲征,与秦军决一死战。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楼昌答曰:“大王此举无济于事也,不如遣使与秦言和。”
虞卿则言:“和与不和,在于秦国;秦王既决意攻赵,议和难矣。不如遣使携金银宝器,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纵,言和方可成也。”
赵胜则曰:“不如两手准备,一面与秦讲和,一面与魏、楚合纵。”
赵王问道:“何人可出使秦,与之讲和?”
楼昌答曰:“郑朱为赵之贵族,地位颇高,可由他前去。”
虞卿忙劝谏道:“大王必不得和而军破矣。何则?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夫郑朱,贵人也,秦王、应侯必隆重接待之,并向天下宣扬郑朱求和之事。天下见大王之言和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言和不可得成矣。故应当先合纵,而非先言和。”
赵王说道:“可如今粮草短缺,已无法等到各国援兵来救。故而须合纵与言和同时进行。”
虞卿无奈,只好不语。
于是,赵王遣郑朱入秦言和,派赵胜往楚合纵,使虞卿去魏求援。
郑朱至咸阳,欲求见秦王。秦王乃召见众人于章台宫偏殿计议。秦王谓众人曰:“赵使郑朱来秦求和,诸位如何看待?”
范雎说道:“臣以为言和可以,但须赵割地。”
王言说道:“欲赵割地,最多割韩之上党,而上党本属于秦,被赵窃去耳。然秦如此兴师动众,仅让赵归还上党之地,岂不大亏?”
范雎说道:“臣愿与郑朱细谈,令其多割地予秦。”
这时,秦王从案上取出一卷竹卷,说道:“有斥候回报,赵王还使虞卿、赵胜分别使魏、楚,欲与之合纵。此又是为何?”
范雎答道:“依臣之见,赵王此举是为使秦惧之,从而使和谈对其有利。”
白起说道:“若如此,到时秦恐连上党都得不到也。”
秦王说道:“赵人此计阴险也。”
范雎说道:“如此看来,秦与赵,和也不是,不和也不是。若和,恐大亏,若不和,则诸国合纵。”
白起说道:“若能破其合纵,则此困可解。”
秦王问道:“如何能破其合纵?”
范雎和白起未有办法,无法作答。秦王转向王言,问道:“武安夫人是否有连横之策?”
王言站出来说道:“大王是愿战多一点,还是和多一点?”
秦王说道:“赵人先是坐收上党,今又以合纵相要挟,实为欺人太甚。寡人更愿一击制敌,给予赵军沉重打击。”
王言内心窃喜,说道:“如此,赵使此行乃秦之良机也。”
秦王不解,说道:“此言何意?”
王言说道:“赵王本应当先求合纵,再求和,方可置赵于不败之地。如今却是二者同时进行,便给秦有了可乘之机。秦可借和谈之时,麻痹赵人,争取时间,加强长平军备,最后给予致命一击。”
范雎说道:“可如何破其合纵?”
王言答曰:“大王可对赵使郑朱殷勤接待,再向诸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如此赵便处于孤立无援之境。”
范雎说道:“即便如此,也非万全之策。倘若诸国不能中计,为之奈何?”
王言说道:“齐、燕与秦为盟,不参与合纵,自不必言之。而此役皆因韩而起,后又攻其两城,韩王躲之不及,何来出兵救赵。现仅楚、魏难以预料。但此二国,若能破其一国,另外一国因势小,亦未敢轻举妄动。”
秦王说道:“那有何破其合纵之法?”
王言答道:“大王是否可让出缑氏、蔺邑二城?”
秦王说道:“有何不可,此二城本不属于秦。”
王言说道:“善!大王可将此二城与韩之垣雍交换,再将垣雍送予魏王,则魏王必退出合纵。”
范雎说道:“一座垣雍,如何使魏王便退出合纵?”
王言说道:“只要由我与武安君一道出使韩、魏,我自有办法说服魏王。”
秦王听到这话,大喜,说道:“善!那就由范叔与郑朱和谈,以麻痹赵人。再由武安君及武安夫人,执寡人国书,出使韩、魏,以破其合纵。”
三人齐声回道:“谨受命!”
秦王转而说道:“对于白正和白卫之死,寡人亦甚为心痛,请武安君节哀。”
白起说道:“他们之死,臣虽也深感痛心,但能为国牺牲,乃其荣幸也。当然,恳请大王勿与赵和,以使臣得以为其报仇。”
秦王说道:“表妹魏澜,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