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南阳,截太行道(2/5)
有一韩军都尉又对冯时说道:“闻之秦军另遣一军堵住太行山道口,使援兵不能来救。将军何不出城歼灭之。”
冯时回曰:“不可。此乃白起之计也。若出城击之,城外之秦军便可与太行山道口之秦军合围我军;若不出击,则可阻上党之援兵。此乃一箭双雕之计。”
都尉说道:“那我军便于此坐以待毙乎?”
冯时说道:“非也!如今南阳城内兵多粮足,只要坚守不出,秦军难以破之。待秦军困顿,自会撤兵。”
秦军一连于城下挑衅韩军三日,可韩军军心毫不动摇,冯时也意志坚定,未曾动过出城迎敌的念头。
是日傍晚,王言和白起于营帐内进食。白起谓王言道:“连续三天挑衅,韩军无动于衷,看来此计无用也。”
王言说道:“然也。看来只能另想它法。”
白起又言:“本以为韩军守将刚过二十,年轻气盛,易被激怒,不想此人如此沉得住气。”
王言问曰:“白兄了解此人?”
白起说道:“只是从斥兵那里得知。此人名曰冯时,乃韩一客卿之子,年轻有为,已被韩王重用。”
王言说道:“此人是否有弱点?”
白起回道:“未知。但知此人力大无穷,于韩军中,单挑未逢敌手。”
王言打趣道:“若白兄与其单挑,谁胜谁负?”
白起说道:“不知。从未与此人交手,对其武功高低一无所知,难以预料。”
王言又言:“那白兄于秦军中,单挑可有对手?”
白起回道:“非我自夸,秦军之众,单挑暂无人可胜我。”
王言说道:“我有一计,可破南阳,可恐使白兄陷于险境,稍有不慎,会送命也。”
白起说道:“何计?”
王言说道:“可送信入城,约冯时出城单挑。白兄若能更胜一筹,斩其首于马下,则韩军自乱。”
白起说道:“正所谓擒贼先擒王,王姑娘此计可行。让我与之单挑也未尝不可。然仅凭一信,冯时如何会接受挑战而出城呢?”
王言说道:“此人于韩军中单挑无敌,足见此人乐于与人决斗。如今他已于韩军中难逢对手,必寻对手于它处。今以武安君之威名,出言挑战,其必心动。再约每人只可带一百士卒。届时,冯时见秦军大军皆未出营,便知白兄乃真心与之单挑,必会出城迎战。此时,便是看白兄之勇了。”
白起说道:“与之单挑,虽不敢言胜,但可立于不败。”
王言又言:“请白兄三思。”
白起说道:“只要能破敌,纵使将我置于敌军万军之中,也无妨。”
王言说道:“可白兄若有闪失,秦军便群龙无首也。”
白起说道:“若我有不测,可往太行山道口召王将军回营,而后退至广武城据守。”
王言说道:“白兄可考虑清楚乎?”
白起手握短剑,说道:“已考虑清楚。”
次日,一秦兵于南阳城下,左手持弓,右手持箭,而后张弓搭箭,将箭射向城垣,落于城垣地上。此箭并无箭头,只在中间绑了一块锦帛。一韩卒将箭呈与冯时,冯时解下锦帛,阅之,信曰:“素闻冯将军勇武过人,无人能及。白起闻之,便知遭逢对手,甚喜,欲与将军比试一番。若将军不嫌,请于明日午时,于城外与白某单挑。为免两军冲突,双方只可带兵一百。”
冯时阅毕,内心甚喜,谓旁人曰:“武安君白起约我明日午时,出城与之单挑。”
南阳裨将说道:“此乃秦军之计也,将军勿出城与之决斗。”
冯时说道:“我看不然。武安君规定每方只可带携卒一百,我出城秦军又能将我奈何?”
裨将说道:“若明日秦军所带远多于一百呢?”
冯时回道:“明日出城之前,我先于城垣上观察城池四周,若见秦军多于一百,我便不出。”
裨将又言:“秦军大军可待将军出城之后,再出营袭击将军。”
冯时说道:“明日待我出城,你于城垣上瞭望四周,但见秦营有任何风吹草动,你便鸣金。我闻之,自会立即退回城内。再于城门处屯守重兵,谅白起不敢跟来。若其胆敢跟随而来,我也正好来个瓮中捉鳖。”
裨将说道:“可将军身为主将,若有闪失,南阳不保也。”
冯时说道:“你多虑也。那白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