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蒙冤,为己洗冤(3/4)
秦王似有胆怯,说道:“王姑娘,你意欲如何?”
王言回道:“大王放心,今日我非杀大王而来,而是为自己洗冤。”
秦王说道:“既如此,王姑娘先将剑挪开。”
王言说道:“只要大王保证不叫喊,我便将剑收起。”
秦王说道:“寡人绝不喊叫。”
王言于是将剑收起,说道:“冒犯大王,实属无奈。若大王召人来,那么我便无法把话讲完。大王若还念昔日我为秦所立之功,请允许我把话说完。”
秦王说道:“寡人洗耳恭听。”
王言说道:“太子非我所杀。”
秦王说道:“魏人说太子乃秦人所杀,不是你,又是谁?”
王言继续说道:“魏王恐大王因太子死于魏而伐之,为摆脱嫌疑,便将太子之死栽赃于秦人。太子乃信陵君之门客所杀,乃我亲眼所见。当场我便将杀太子之人杀死,替太子报仇。”
秦王问道:“此人是谁?为何杀害太子?”
王言回道:“后我多番打听,杀太子之人名曰公孙行,乃魏将公孙喜之子。想必其此举乃为父报仇。”
秦王又问:“那为何此人杀太子时,你又恰巧在场?”
王言回道:“大王伐魏,我恐太子遭魏人毒手,便只身前往营救,无奈信陵君有一门客,名曰朱亥,武艺在我之上。而信陵君令此人监守太子,使我无从下手,只能扮仆人混入信陵君府,等待时机。那日,公孙喜引开朱亥,入房将太子杀害。当时不知此人欲加害于太子,我入房迟了一步,此乃我之罪。”
秦王说道:“你有何证据让寡人如何信你所言非虚?”
王言说道“此乃我亲眼所见,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谎言。”
秦王说道:“仅凭你一人之言,难以使寡人相信。”
王言说道:“太子若是我所杀,我又何必冒险来此觐见大王,我大可一逃了之。”
秦王说道:“也许王姑娘还有未成之事于秦,如今为秦之囚,让你行事不便,故来此信口雌黄,以期寡人相信。”
王言无奈,说道:“我又有何缘由杀太子?”
秦王回道:“只为证你当初‘伐魏,太子必遭祸’之言。”
王言说道:“若为此而杀太子,我何不将大王杀而了之,何必大老远跑去大梁。”
秦王怒道:“你敢?”
王言又言:“大王宁愿相信敌人之言,也不相信我之言。”
这时,范雎领众侍卫前来。王言见之,立即转身逃去。
范雎赶到秦王身旁,下令道:“快!快去追拿逃犯。”
秦王大喝道:“不必了。”
范雎向秦王作辑,问道:“大王是否有事?”
“无事。”秦王转而说道,“送太子灵柩之魏将何许人也?”
范雎回道:“此人名曰朱亥,原为大梁一屠夫。”
秦王问道:“此人何在?”
“已回大梁。”范雎又言,“方才王言来此何事?”
秦王未答,转身离去。
不日,魏冉觐见秦王,谓其曰:“臣有一斥候,间于信陵君府。昨日回秦,报告太子死于魏之事。”
秦王问曰:“斥候说了什么?”
魏冉回道:“其言太子乃信陵君门客公孙行所杀。”
秦王又言:“斥候此时何在?”
魏冉回道:“此刻便在殿外等候。”
秦王说道:“快传。”
斥候遂入殿,拜谒已毕。
秦王说道:“你将当日情形一五一十地告与寡人。若有半句虚言,判你死罪。”
斥候回道:“臣潜伏于信陵君府,为信陵君门客。那日,臣与信陵君一起。一听闻太子房中出事,众人便赶去一探究竟。只见太子和公孙行皆死于太子房中。后守卫如实禀告信陵君,太子乃公孙行所杀,而公孙行乃潜入信陵君府之秦人所杀。后信陵君便下令众人,不得将那日发生之事告知任何人。”
秦王说道:“太子果真是那魏人所杀?”
斥候回道:“臣句句属实,不敢欺瞒大王。”
一旁的范雎问道:“那公孙行为何要杀害太子?”
斥候回道:“臣不知也。”
范雎说道:“既无杀人动机,那就奇怪了。”
这时,秦王想起当日王言所言,于是说道:“听闻公孙行乃公孙喜之子,而公孙喜死于伊阙之战,其为父报仇,情理之中。”
范雎向秦王作辑,说道:“大王明鉴。”
魏冉说道:“今已证实太子非王姑娘所杀,是否该将通缉令撤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