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凤鸣

王言蒙冤,为己洗冤(1/4)

  随后魏无忌入宫觐见魏王,将秦太子死讯告与魏王。魏王大惊失色,问曰:“何人所为?”

  魏无忌回曰:“乃一秦人。此人假扮仆人混入信陵君府,乘府内守备稍懈,乘机将秦太子杀害?”

  魏王又问:“刺客为何要杀

  秦太子?”

  魏无忌回道:“不知也!此刺客昔日曾夜闯质子府,欲杀秦太子,幸亏臣弟早得消息,赶至质子府解救秦太子。后为保秦太子安全,便将其移送至我府内,加以保护。不曾想刺客伏蛰半载,竟混入府中,将秦太子杀害。”

  魏王说道:“如今如何向秦王交代此事?”

  这时魏齐站出来说道:“如实交代即可。”

  魏王说道:“秦太子死于魏,秦王必怒,怒则欲伐魏。”

  魏齐继续说道:“秦太子死于秦人之手,想必幕后凶手乃与秦太子争储之人,与魏无关也。”

  魏无忌附和道:“魏相所言极是。秦太子之死乃因争储而起,与死于何地无关也。秦王必明白事理,秦太子之死,与魏无关也。秦王若是非不分而攻魏,天下诸侯必讨之。”

  魏王笑足颜开,说道:“善!”于是先修书予秦王,再遣使运太子倬灵柩入秦。

  秦王阅毕魏之国书,悲痛欲绝,将国书掷地,并扬言起兵伐魏。

  范雎捡起国书阅毕,忙劝阻道:“书中提及秦太子乃秦人所杀,大王若因此伐魏,恐遭天下之人不齿。”

  秦王说道:“此乃魏人一家之言,如何可信?想必魏王为脱罪责,便将罪责推于秦人身上。”

  范雎回道:“臣以为不然。魏王惧秦,不敢欺骗大王您。大王是否可猜出杀害太子之人是谁?”

  秦王疑惑道:“秦人岂会杀太子?”

  范雎分析道:“若说秦人杀太子,乍一想,可能与争储有关,然大王众子皆善,并无杀太子之心。因此杀太子者,可能乃居于秦之他国之人也。”

  秦王说道:“张卿所指之人乃王言乎?”

  范雎回道:“大王英明。王言离秦一载,传闻这一年其人在魏,怎会如此之巧?”

  秦王问道:“可王言为何杀太子?”

  范雎回道:“想必昔日王言以秦太子质于魏劝大王勿攻魏,而大王未纳。其为证明其言非虚,便杀了太子。”

  秦王怒不可遏,说道:“此人罪大恶极。”于是下令全国追捕王言。

  幸亏王言于归途中耽搁了几日,此时方才回到咸阳。于咸阳城外,见通缉令上通缉自己,感觉不妙。幸好此时王言乃男子装扮,而通缉令上画像乃是女像,因此并无人认出她来。王言通过城门,而守卫并未将其认出,直接将其放行。

  王言自知甘泉宫已不能回,便暂居于白卫以前住过的屋子。此时白卫之母已去世许久,此屋空置已久。咸阳对王言来说虽然危险,但她要洗刷冤屈,就要待在咸阳。

  这天,王言闻知太子倬灵柩将入咸阳,于是着男装到大街上去。只见朱亥骑马于队伍前头,随后是一队魏卒,再之后便是太子倬之灵柩,最后又是一队魏卒。送行队伍来到章台宫,众人皆掩面而泣。其中属叶阳后哭得最伤心。她趴于灵柩旁,嚎啕大哭。秦太后在魏丑夫的搀扶下,勉强可站立着。秦王虽悲,却也只是黯然神伤。而那些宦者、宫女们或许是例行公事,个个皆伏地而泣。还有那些官吏们,个个哀容满面。因与自己有亲,魏冉算是官吏中最悲痛者。范雎则仍是一脸严肃跟随在秦王身后。至于那些嫔妃公子们,虽说人人皆涕泗交流,但谁是出于真心,又有谁知晓。

  朱亥向秦王拜谒已毕。秦王问之:“杀太子之凶手是否已抓获?”

  朱亥按来之前侯嬴所教之言复之,心虚道:“还没。凶手行凶后,已逃之夭夭。即便后来我王下令全国通缉凶手,皆未有所获。想必此人已逃离魏境。”

  秦王又问:“此人如何行凶?”

  朱亥回曰:“凶手趁臣下进见信陵君之机,假扮仆人冲入太子房内,将其杀害。”

  秦王再问:“听闻信陵君府守卫森严,为何让凶手逃脱?”

  朱亥犹豫片刻,回道:“此人武功高强,先杀了数名目击者,而后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出信陵君府。彼时府中已乱,并无人辨认出此人乃凶手。”

  秦王说道:“何以断定凶手乃秦人也?”

  朱亥回曰:“虽不敢断定凶手乃秦人,但可断定凶手与秦有关。”

  范雎在一旁说道:“何以见得?”

  朱亥回道:“昔日太子居于质子府时,凶手曾试图行凶,幸亏信陵君及时赶到,加以阻止。后从太子口中得知,凶手与太子相识。至于为何行刺太子,臣便不得而知。后来信陵君为保太子周全,将其安置于府中,怎奈还是被凶手觅得机会。乃臣失职也!”

  秦王说道:“若将军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关上新世界的大门开局忽悠女娲,我苟成了人族老祖渔生苦短开局觉醒生死簿,收录诸天神魔诛仙青云之上大秦最后人仙诸天之果封神:开局剧透,忽悠纣王当昏君鬼狐书生大晋殓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