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偿夙愿,先习揣摩(2/3)
待鬼谷子将‘摩篇’叙毕,王言又曰:“故揣与摩相辅相成,欲揣则先摩之,未摩而揣之,必失准也。”
苏秦笑曰:“师妹果然聪慧,一言即明。”
鬼谷子则笑曰:“方才我所言,不过为理也,欲精于揣摩,日后仍需践于行,诉之口。方能用之有余,言之有理。”
此时,正值日中。鬼谷子抬头瞄一眼天空,说道:“今日到此为止,尔等自当领悟其中之精髓。”苏秦和王言于是起身作辑而拜,以示敬意。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粗犷男声:“鬼谷老师,菜置于何处?”王言往亭外望去,只见一青年男子身背篓筐,立于河边,对着亭内喊道。
于是,鬼谷子起身往青年走去。
王言问曰:“此樵夫来此作甚?”
苏秦惊叹道:“师妹怎知其为樵夫?”
王言回曰:“他左手执绳,右手握刀,此乃樵夫所备也。”
苏秦笑曰:“师妹果然聪慧,刚学揣术,已学以致用也。”
王言嫣然一笑,回曰:“师兄见笑矣。”
苏秦又言:“师妹既能以刀绳而知其为樵夫,不妨再猜其为何至此?”
王言又远远将樵夫上下打量一番,回曰:“樵夫如只为砍柴,则只带刀绳即可,然此樵夫又身背篓筐,筐内各式蔬菜,刚又问老师:菜置于何处。而平日,我们未曾耕作,却有膳食。由此可估,此人为送菜者或贩菜者,并隔三差五送一趟也。”
苏秦称赞道:“妙哉。师妹见微知著,偏辟入理,一字不差。此人为山下村户,本职樵夫,名曰淖齿。平日上山砍柴时,顺路带上家中所种庄稼,送至鬼谷,以之换币。”
王言疑惑道:“我有一事不明。我们三人,皆归隐于鬼谷,何来刀币以换其物?”
苏秦回曰:“师妹这就有所不知。老师年少曾于楚为仕,有所积蓄。后又有孙膑、庞涓、张仪之徒,其徒发迹时,曾赠老师千金。故老师不贫也。”
王言说道:“原来如此。师兄方才提及孙膑、庞涓、张仪三人,孙膑、庞涓此二人,我曾于古书上有所知晓,皆为用兵之才。然张仪者,我未曾闻也。莫非我读书不精乎?”
苏秦笑曰:“非也!张仪者,十年前之事耳。其以连横之术,助秦惠文王破诸国合纵,而官拜秦相。其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其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此人捭阖之术甚精,为老师得意门生也。”
王言又言:“夫张仪者,可算倾危之士乎?”
苏秦回曰:“其乃名副其实之倾危之士也。”
王言转而言曰:“我入谷四月,今竟第一次见此樵夫。”
苏秦笑曰:“此并不稀奇。昔日淖兄来此时,师妹非于洞内识字,就于亭内读书,已然两耳不闻窗外事,怎会留意有他人到访。”
王言低笑曰:“原来如此。”
这时,淖齿与鬼谷子走进亭内。鬼谷子指着王言,向淖齿介绍道:“此乃我新收之徒,名曰王言也。”
淖齿见是女子,不禁叹曰:“鬼谷老师竟收女徒,可见姑娘巾帼不让须眉也。”
王言回曰:“见笑也。”
淖齿对曰:“在下淖齿,为山下樵夫。日后姑娘若有需要到在下时,尽管开口。”
王言拜辑而道:“先谢过淖兄。”
淖齿回曰:“见外也!须于城里捎带何物,告知便是,我必带来。比如胭脂水粉、发簪衣裳。”
王言说道:“如此之物,于我何用也。不过日后若需要淖兄相助,必请之。”
淖齿笑曰:“姑娘怎能没有胭脂发饰乎?”
这时,一旁的苏秦亦笑曰:“淖兄有所不知,我这师妹,不好女子之物,专喜卷中之学。”
“不愧为鬼谷老师之徒,与常人异也。”随后,淖齿继续说道,“时候不早矣,吾当砍柴去也。”
于是,淖齿与鬼谷子师徒三人拜别。
翌日,鬼谷子又于谷中凉亭讲学,其谓苏秦、王言曰:“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谋,皆由抵戏。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