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凤鸣

为偿夙愿,先习揣摩(1/3)

  次日,于凉亭内,鬼谷子坐于亭正中,王言、苏秦坐于两侧,面朝其师。

  鬼谷子谓王言曰:“为成你之夙愿,当学四学。”

  苏秦疑惑道:“师妹有何夙愿?”

  鬼谷子回曰:“灭赵也。”

  苏秦大惊曰:“天下诸侯,纷争四起,彼此皆欲并之。灭小国易也,而七雄者,霸主也。欲灭其中一雄,余者诸侯将群起而阻之。故欲灭七雄之一国,何其难也!”

  鬼谷子曰:“言虽如此,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待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时,则事可成也。”

  苏秦又言:“此乃困难重重也。”

  鬼谷子捋须而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勇士也!”

  苏秦则曰:“师妹之志,何其大也。然为何灭赵?”

  王言回曰:“赵人可恨也。”

  这时鬼谷子说道:“灭赵之事,日后再谈。今继续讲学。”

  苏秦问曰:“何四学?”

  鬼谷子答曰:“一曰揣学:察言观色,在其掌中,审时度势,知其兴衰;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修身:修真养性,凝神静气,由内及外,处变不惊。”

  苏秦曰:“此四学,我已学揣学及言学。”

  鬼谷子对曰:“虽已学过,却当温故而知新,精益求精也!”

  苏秦回曰:“老师所言极是。”

  王言问曰:“每一学该学过久?”

  鬼谷子回曰:“不定也。前三学,每学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三年五载。而修身之学,需终生学之。”王言微微点头。鬼谷子继续讲道,“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看,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王言和苏秦皆聚精会神听讲,待鬼谷子将‘揣篇’讲完后,苏秦总结道:“此篇可一言蔽之为:欲游说天下人君,须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而揣测诸侯真情。当其兴奋时,便无法隐瞒真情,当其恐惧时,亦无法隐瞒真情。于此时方能有效游说及说服之。”

  王言则问曰:“量天下之权,揣诸侯之情,须观天下之势,通晓古今。可如何揣情,而知对方喜好、贤庸、善恶?”

  鬼谷子捋了下胡须,继续讲道:“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