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凤鸣

齐王无道,天下伐之(1/3)

  齐灭宋同年,秦王派司马错击魏之河内。魏王献安邑以和,秦将城内百姓赶回魏国。又败韩军于夏山,以惩其合纵之举。

  次年,齐王恃灭宋之威,愈发骄纵。在苏秦怂恿下,乃南侵楚,西攻三晋,欲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

  齐有一臣,名曰狐援。狐援劝齐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充人之游。”

  齐王不听。狐援愤而离宫,而哭国三日,吟歌曰:“先出也,衣絺纻;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

  齐王问司寇说:“哭国之法若何?”

  司寇回道:“斩。”

  齐王说道:“行法。”

  于是,司寇斧质于东闾,本不欲杀狐援,而欲其逃之。狐援听闻此事,却跑去见司寇。

  司寇谓狐援曰:“哭国之法斩,先生之老欤?昏欤?”

  狐援回道:“何为昏哉?”狐援又歌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夫二子者乎!”

  司寇无奈,含泪将狐援斩之。

  齐室子孙陈举于朝堂直言:“狐援乃诤臣,大王怎可杀之。狐援哀社稷与民人,故出此言。出此言非平论也,将以救国也,故而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齐王不满陈举之言,将其杀于檀街刑场,从此宗族离心。

  又有一大臣为政廉明,受众臣敬重,却无故被杀。于是,众臣不再亲齐王。

  如此齐王,已是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王言离齐后,并未直接入秦,而是转而回燕。因王言使计救苏秦有功,得以受燕王接见。

  燕王谓王言曰:“先生之计甚妙,轻而易举便解救了苏秦。如此之才,何不事燕?寡人定厚待先生。”

  王言辞谢道:“大王好意,王羽心领。然今天下之势,灭齐势在必行,吾不事燕,却可助燕灭齐。”

  燕王忙问道:“如何灭齐?”

  王言说道:“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秦。吾窃闻苏秦曾劝大王,遣使入秦,与秦厚交,大王遵否?”

  燕王回道:“暂未行动。寡人正犹豫选谁为使。”

  王言说道:“我可为大王代劳使秦。”

  燕王说道:“先生有把握说服秦王?”

  王言回道:“昔日我曾事于秦,只需大王给我燕与秦同盟之国书,我将其交予秦王,则事可成。”

  燕王大悦,说道:“那有劳先生了。”

  王言又言:“欲灭齐,该与天下共图之。盟秦乃其中一步耳。若与秦盟,则韩、魏、楚必随之,故大王只须遣使使之,后稍微劝之,其必从之。而难处在于盟赵。”

  燕王问道:“有何难?”

  王言回道:“赵相奉阳君素主张联齐伐秦。而若不盟赵,它日攻齐时,恐赵助齐,灭齐之计遂破。大王须遣信任之臣入赵劝说。”

  燕王思虑片刻,说道:“燕有一上将,名曰乐毅,此人有勇有谋,可当此大任。”

  王言说道:“大王可否召此人前来。”

  燕王回道:“善。”于是命人召乐毅前来。

  须臾,乐毅进殿觐见燕王。礼毕,燕王谓其曰:“寡人欲遣将军入赵,与赵同盟伐齐。”

  乐毅回道:“谨受命。”

  王言在一旁说道:“奉阳君素来主张联齐抗秦,将军此行可否使赵王改而攻齐?”

  乐毅回道:“齐王暴虐无道,四处征战,伐齐乃人心所向,且赵岂容齐强。吾自当以天下大势所趋说之。”

  王言又言:“将军窃可告与赵王,揭奉阳君瞒其向齐索要蒙邑之事。如此,则事半功倍。而后使赵遣使入秦以示诚意。”

  乐毅回道:“妙。吾定当不辱使命。”

  于是,王言与乐毅离宫。宫外,王言谓乐毅曰:“入赵之后,先往平原君赵胜处,将奉阳君之过告之,并劝其请求赵王罢相。而后劝说赵王时,平原君必为你说话,则盟赵之事水到渠成也。”

  乐毅回道:“善。”

  数日后,乐毅出使赵国,来到邯郸,见赵胜,谓其曰:“赵危矣,君可知?”

  赵胜回道:“赵东为齐,西为秦,危久矣。”

  乐毅回道:“不然。以往齐秦互强,二国虽偶尔攻赵,却不敢深入赵地,为何?皆因忧对方趁虚而入。可如今不同,齐灭宋后,齐王愈发骄纵,势有独霸之势。近又接连伐楚及三晋,欲灭二周,其心昭昭。如此滋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关上新世界的大门开局忽悠女娲,我苟成了人族老祖渔生苦短开局觉醒生死簿,收录诸天神魔诛仙青云之上大秦最后人仙诸天之果封神:开局剧透,忽悠纣王当昏君鬼狐书生大晋殓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