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无道,天下伐之(2/3)
赵胜问道:“那该当如何?”
乐毅回道:“该联合诸国灭齐。”
赵胜说道:“将军此行为合纵伐齐而来?”
乐毅回道:“然也。”
赵胜又言:“然奉阳君素来亲齐恶秦,欲让他伐齐,谈何容易。”
乐毅说道:“恕我直言,奉阳君专权久矣,天下知奉阳君,而不知赵王。君乃赵之宗亲,怎可忍之?”
赵胜愤愤不平道:“吾不忍其举久矣,然朝中大臣,多与其亲,根深蒂固,除之甚难。”
乐毅说道:“我可使君取而代之,君是否听吾之言。”
赵胜回曰:“如能罢奉阳君,吾敬谨如命。”
于是,乐毅和赵胜入宫觐见赵王。
乐毅开门见山,诉与赵王:“我王欲联合诸侯,共同抗齐。”
赵王说道:“长久以来,赵以抗秦为主,寡人恐难遂燕王之意。”
乐毅又言:“赵之所以主张抗秦,皆由奉阳君所使。昔日赵武灵王在位时,多为与秦连横。大王怎可因一人之意,而抗天下。”
赵王说道:“奉阳君乃赵相,当然听之。”
乐毅大笑而不语。赵王问道:“将军为何发笑?”
乐毅回道:“我笑大王之言轻于奉阳君。大王在位十四载,却不能定国策,何其哀哉。”
赵王恍然大悟,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寡人愿听将军教诲。”
乐毅继续说道:“奉阳君其罪有三。其一,大王在位多年,而奉阳君未还权于王,此为专权乱政;其二,今天下大势,皆为抗齐,而奉阳君反其道而行之,此为逆天而行;其三,与齐王交易,欲私吞蒙邑,此为公器私用。”
赵胜在一旁补充道:“有此三罪,怎可为相。请大王为赵三思,早作决断。”
赵王怒曰:“今听君一席话,如菩提灌顶,茅塞顿开。寡人知该如何抉择矣。”
次日,赵王于朝会上细数李兑罪状,并罢免其相,贬为庶人。为此,除李兑党羽,堂上之臣无不拍手称快。赵王又任赵胜为相,令其主持合纵攻齐之事。
乐毅谓赵王曰:“请大王遣使入秦,与秦相盟”
赵王从之,于是问众臣曰:“谁可为使?”
韩徐为主动请缨,站出来说道:“末将愿往。”
赵胜说道:“军中要务,还需劳烦韩将军。”
韩徐为回道:“廉颇将军为将久矣,可替我处理军中事务。”
廉颇站出来说道:“末将定当尽力而为。”
于是,赵国加入伐齐之盟,又遣韩徐为入秦说之。
而远在咸阳甘泉宫内,秦王、秦太后端坐榻上,王言、魏冉立于前。
王言说道:“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大王作何感想?”
秦王回曰:“有愧也。”
王言又言:“大王何不盟燕、赵。如此,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愿,燕、赵弃齐如脱履矣。今不盟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大王不从,诸国则伐秦;诸侯赞齐而大王从之,秦之名则卑也。今盟燕、赵,国安而名尊;不盟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
秦王说道:“言之有理。然以秦之尊,怎可主动求盟。”
王言说道:“大王稍安勿躁。以齐如今所为,不日赵国自来求盟。”
秦王说道:“如此甚好。”
这时魏冉说道:“楚王遣使入秦,约大王相会。”
秦王问道:“楚王意欲何为?”
魏冉说道:“不过为齐所扰,有求于秦罢了。”
秦王问秦太后曰:“娘,认为寡人是否该往?”
秦太后说道:“楚乃本宫母国,于情该助之。楚事秦久矣,于理亦该助之。”
王言灵机一动,说道:“吾亦认为秦该助之。”
秦王问道:“王姑娘此言何意?”
王言回道:“此时秦、楚联军于齐南伐之,齐必重兵守于南,而北面空虚。由此可利于日后联军北面伐齐。”
秦王说道:“善。”
于是,秦王与楚王会于宛。楚王果然请求秦王共同伐齐,秦王许之。遂秦王遣蒙骜率军,跨越楚境,与楚军相会,共同伐齐,以拔齐九城而终。
与此同时,秦王回咸阳时,韩徐为求见,为秦赵同盟进言。
秦王于章台宫召见韩徐为。韩徐为谓秦王曰:“天下恶齐久矣,我王愿与大王共同伐齐。”
秦王虽已定合纵伐齐之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