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诸国,合纵攻秦(1/4)
王言又写了一封密信,让白卫交与苏秦,此信写道:“两次攻宋,虽有弱齐,然收效甚微,皆因齐有所顾忌而未深入。只能合纵诸国佯攻秦,使齐无后顾之忧,而全力伐宋。”
苏秦得信,阅毕,即往齐王处,谓之曰:“今屡次攻宋,而得利甚少,虽得赵支持,然楚韩魏皆牵制于齐,使齐不敢深入宋地。”
齐王苦恼道:“以卿之见,该当如何?”
苏秦答道:“联合诸国,合纵攻秦,趁机伐宋,则诸国无力顾宋,宋国可灭也。此计即可灭宋,又可弱秦,使齐立于诸国之上。”
齐王说道:“妙哉!然寡人仍担忧燕趁此南下攻齐。”
苏秦回道:“燕国弱小,依附于强齐久矣,而齐之所以能号令天下,也因燕国支持。此友好关系为燕人心所向也,何有异于齐乎?”
齐王回曰:“苏卿言之有理,那你就替寡人出使各国,说服诸国合纵攻秦。”
楚王惧秦,又刚迎娶秦妇,苏秦恐楚王不从,又可能提前泄合纵之计于秦,故未到楚说之。于是,苏秦先到新郑,将合纵攻秦之计告与韩王。韩王大惊失色,说道:“韩与秦乃邦交,岂能攻之。若秦王知韩攻之,必勃然大怒而攻韩也。”
苏秦笑曰:“秦何时视韩为友,韩不过臣服于秦耳。”
韩王回曰:“无论如何,韩不会发兵攻秦。”
苏秦继续说道:“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弩、少府弩之射程皆六百步之外。韩卒举弩而射,能连射百发而不中断,远者能射穿其胸甲,近者能射透其胸脏。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于陆可断牛马,于水可截鹄雁,遇敌则斩坚甲铁幕,韩卒铠甲从臂套、盾牌到盾牌上的丝带,没有不具备的。以韩卒之勇,披坚甲,拉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在话下也。以韩卒之劲与大王之贤,却西面事秦,交臂而服,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甚于此者矣。是故望大王熟虑之。”
韩王未语,苏秦继续说道:“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若从之,明年又复求割地。给则无地以给之,不给则弃前功而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止,以有尽之地而换无止之求,此所谓以金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谚语有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叹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先生既已转告齐王之诏,寡人敬奉社稷以从。”于是韩国同意出兵攻秦。
说服韩王后,苏秦继续北上,到达大梁。苏秦先是拜见了田文。
苏秦谓田文曰:“薛公是否还记得当年之恩?”
田文回道:“洗冤之恩,谨记于心。”
苏秦又说:“薛公是否仍怀恨齐王?”
田文回道:“冤枉之仇,未曾忘怀。”
苏秦继续说道:“今有一计,可令先生既可报恩,也可报仇。”
田文说道:“愿闻其详。若可行,我愿肝脑涂地而从之。”
苏秦正襟危坐,说道:“自薛公离齐之后,齐王大兴土木、骄奢淫逸,又穷兵黩武、暴虐无道,此齐王已非我之齐王,而为暴君也。”
田文微微点点头,而苏秦继续说道:“此暴君若存于世,则天下不安,当以除之。”
田文问道:“先生之计如何?”
苏秦回道:“先合纵攻秦,使齐王麻痹而攻宋。而天下则知齐王无道,将转而攻之。则薛公大仇可报也。”
田文问道:“那我该当如何?”
苏秦回道:“在魏王面前,先同意攻秦;它日时机成熟,则劝其伐齐。”
田文说道:“善。”
于是,苏秦进宫觐见魏王,对其说道:“魏国苦秦久矣,何不攻之?”
魏王惶恐道:“不可,弱魏何以攻强秦。”
苏秦说道:“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颍、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方名义上虽小,然而田舍房屋之数,已无处放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轰轰隆隆,如有三军之众。臣私下估计大王的国力与楚不相上下。然主张连横之人诱导大王交虎狼之秦,以侵天下。一旦魏受秦患,将无人顾及大王之祸。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魏,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自称之东籓,为秦筑帝宫,受秦之冠带,为秦助祭春秋,臣窃为大王耻之。”
魏王哀叹。苏秦继续说道:“臣闻越王勾践仅以士卒三千人,擒夫差于干遂;周武王以士卒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