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畔,与君初遇(1/3)
多年以后,王言手持纯钧剑抹向自己脖颈时,准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复仇计划,以及想起在郿县白家村与白起初遇的那个遥远的早晨。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和煦的阳光映射在那座宁静的村庄。村庄不过是座三十多户的村子,位于岐山和秦岭之间广阔的平原上,此村为白家村。一座座土房围成了这座村庄,村庄南面两里是条土黄色的河流,河水浑黄如浆,浊浪排空,自西向东,一路狂涛,宛如金色的巨龙。此河古谓之渭水。
王言手持纯钧剑悠游于渭水边上。她由魏国出发,由东向西,沿着黄河,穿过韩国,再转渭水,继续西行,过函谷,入秦境,辗转咸阳,行至于此。这一年为秦昭襄王十一年(前296年),王言芳龄十九,她持一把短剑,着一袭长袍,盘一头发髻,一身男子打扮。然眉若轻烟,眸像春水,唇如绛点,面似桃花,柳腰纤纤,步履盈盈,女子气息依稀可见。
王言行至一处堤岸,驻足小憩,坐于岸边,观滚滚长流。正当王言沉浸于大河之中时,身后传来杂乱的脚步声。王言即可提剑而起,迅捷转身。眼前是三名中年男子,蓬头垢面,一身肮脏,面带凶相。带头者身着黑衣,另两名跟随者一名穿褐色长袍,一名穿棕色长袍。王言不知来者何意,但感知来者不善,便拔剑指着三名男子,说道:“尔等意欲何为?”
带头男子面露凶色,言道:“如要命,拿钱财来。”说完往前走了一步。
王言喝斥道:“如再上前一步,就用尔等之血祭我手中之剑。”
带头男子大笑道:“公子面色白净,身材瘦肉,也就一文弱书生,你手中的剑狐假虎威罢了,伤不了我们,伤不了我们。”说完他两旁的另外两名也跟着大笑起来。
王言作进攻之势,说道:“若不信,尽管上前。”
三名男子将王言围于中间,正要动手之际,远处传来一青年男子的声音:“恶贼,快住手,休要作恶。”只见那男子一路奔跑而来,在王言不远处停住。该男子英姿飒爽,身材魁梧,双手过膝,气宇轩昂,手执一本《孙武兵法》。他身着一袭玄袍,眉目清秀,鼻若悬胆,面如冠玉,神明爽俊。
带头恶人转身对玄衣男子喝斥道:“小子,休多管闲事,勿自寻死路。”
玄衣男子面无惧色,微露笑颜,说道:“这事我管定了,竟于本公主地盘作恶。”
王言见眼前男子气定神闲,自知对方绝非等闲之辈,且对方欲为自己出头,正好可探究他的身手,也就不作出手准备。她将剑收回剑鞘内,对玄衣男子作了个辑,言道:“多写公子相救。”
玄衣男子回道:“公子莫慌,我定帮你收拾这三恶人。”
带头恶人气急败坏,说道:“休在我面前惺惺作态,让我教训得你哭爹喊妈。”说完便是一拳打了过去。玄衣男子一个躲闪,顺手将手中之书弃与一旁,带头恶人的拳头扑了个空。玄衣男子抓住带头恶人的手腕,一个背摔,带头恶人躺在了地上。另两名恶人立刻冲了过去。玄衣男子迅捷地闪到两名恶人身后,一拳打在了褐衣恶人的后腰。褐衣恶人疼得直跳。棕衣恶人转身欲出拳击打玄衣男子胸部,其拳头却被玄衣男子右手抓住,不得挣脱。玄衣男子右手一扭,棕衣恶人翻了个身,面部朝下摔在地上。带头恶人此时已起身,朝玄衣男子而来。玄衣男子于黑衣恶人出手之前,先出一脚,正中恶人下颚,恶人再次倒地。
玄衣男子往后退了两步,喝斥道:“快滚!别让我在郿县见到你们。”
褐衣恶人和棕衣恶人将黑衣恶人扶起。黑衣恶人不服,说道:“兄弟,一起上。”说完三恶人齐齐冲向玄衣男子。玄衣男子依然毫不畏惧,一一躲开对方三人的拳脚的同时,不停地往后倒退。正当王言欲出手相助之时,玄衣男子急停于侧翼闪到三人身后,三拳分别击中了三个恶人的头部。三个人再次倒地。
玄衣男子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继续呵斥道:“如若再来,定让尔等再起不身来。”
三名恶人从地上再次爬起,他们盯着玄衣男子不敢上前。而王言就在三名恶人后面三尺处,静静地看着。这时,带头恶心一个转身扑向王言,欲挟之为质。王言迅而拔剑,白光一闪,将伸过来的手斩断。带头恶人跪倒在地,嚎啕大叫,痛不欲生。其他两名恶人见此,纷纷下跪求饶。王言欲上前教训二人,被玄衣男子制止,说道:“秦法甚严,公子慎行。”这才使王言罢手。
王言对三恶人说道:“尔等速速离开,莫再作恶。若再行凶,鲜血祭剑。”
褐衣恶人和棕衣恶人扣头谢罪之后,搀扶起黑衣恶人逃窜而去。
王言来到玄衣男子跟前,作辑拜谢:“多谢公子出手相救。”
玄衣男子灿笑道:“看是我多此一举,公子拔剑斩手之力,怕是天下无出其右。”
王言笑言:“公子谬赞。我不过山上学武几年,初出茅庐,岂敢称天下第一。”
此时二人已坐于堤岸,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