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畔,与君初遇(2/3)
“公子赤手空拳,双拳抵挡四手,游刃有余,而对方毫无还手之力。这才乃英雄本色。”王言又说,“敢问公子大名?”
“在下姓白,名起。”白起也问道,“那公子如何称呼?”
王言犹豫片刻,说道:“小弟王羽。”
“王公子看似青俊,可否告知芳龄?”白起问道。
“小弟差一载及弱冠。”王言笑答。
“我则刚好弱冠之年。余再斗胆过问,听王兄口音,并非秦国人,而从何来?”
“小弟从魏国而来,不过一游学学者。沿着黄河,辗转渭水,一路游山玩水至此。”
“王兄乃魏国人?”白起问道。
“非也!鄙人卫国人。后与家师山里学艺几载,初成,便下山游学,增长阅历。”
“我乃秦国人,家住白家村。幸遇王兄。”突然,白起拍头而起,说道,“哎呀!刚刚落下之书忘了拾回,王兄稍等我一会。”
王言道:“白兄请便。”
白起一路小跑,很快便拾籍而回。
王言窥探其书为《孙武兵法》,言道:“莫非白兄方才打斗时,运用了孙武之法?”
白起颔首而笑,说道:“何以见得?”
“孙武有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王言说道,“白兄方才打斗时均是等敌方进攻,而自己原地以逸待劳,观敌之势。使敌暴露,隐藏自我。”
王言继续说道:“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白兄刚饶于敌后,是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白兄多次于恶人身后出手,是为‘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再者,白兄面对三人合击时,节节后退,是为‘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以上为兵法之虚实。”
白起拍手称快,说道:“妙哉!妙哉!王兄妙论。”
王言又说:“孙武又云: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白兄待敌进攻之时,严阵以待,准备充足。”
白起大笑道:“王兄好眼力,如此都能看出我之动向。”
“白兄起初将带头者和两名随从分离,个个击破。”王言又言“此乃孙武所云: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白起回道:“孙武也有云: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彼时三人合围于我,应为我之不利,我何为不止?”
“因彼时白兄已探知敌之虚实,知其乃乌合之众,不过尔尔。敌众而无势也!”
“妙!妙!妙!”白起惊奇不已,“看来王兄也是熟读兵书、熟练兵法之人。”
王言羞涩,答曰:“不过略知一二。惭愧惭愧!”
白起说道:“王兄实乃奇人,不仅武功于我之上,兵法也在我之上。”
“过奖,过奖!”王言说道,“不过山里同家师粗学几载,正好于此班门弄斧罢了!”
“王兄有此造诣,想必尊师也绝非常人。”白起问道,“能否告知尊师大名?”
王言作辑,说道:“尊师乃隐世老者,为不打扰其清修,恕余不能相告。”
“无妨无妨!今能与君相识,荣幸之至。”
“今能得君相助,感恩之至。”
说完两人再次开怀大笑。
大江东去。白起在岸边继续看书,而王言若有所思。沉思良久之后,王言开口说道:“这一带似乎盗贼猖獗,一路而来已遭遇几波。”
白起将书搁于膝上,回道:“王兄有所不知。前不久赵新灭中山国,中山人多流离失所,部分中山人流亡至此。由于属于流民,无耕地,只得靠偷盗生存。官府亦多次捕杀,奈何盗贼猖狂,抓之不尽。”
“原来如此,怪不得一路过来,少遇路人,而多遇盗贼。”
“乡间百姓多半结伴而行,且不行偏僻之所。”
王言疑惑道:“那白兄为何一人至于此?”
白起笑道:“王兄有所不知,我实乃一名秦兵,此间正服正卒之役。三日后便转戍卒之役。在转役之前有一个月探亲之假,我听闻此间多有盗贼,便想为民除害。”
“白兄仗义。”王言追问道。
白起继续说道:“王兄谬赞。我之举动本为保家。而我之志向为上阵杀敌,封功爵,分田地,使一家老小丰衣足食。如连几个恶贼都制服不了,那谈何上阵杀敌。”
“好!君之志向,犹如鸿鹄。”王言嫣然一笑,说道:“如我晚来几日,恐遇不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