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夫释疑,凤鸣遗计(1/4)
半月后,范雎携家眷离都,东往封地应城。此行范雎只带财帛及衣物,另护卫二十名,一路护送。此次辞归,范雎已决意不再踏入朝堂,过问国事,故临行前已尽遣其门客。车队出函谷关,行至伊阙,有人拦住去路。那人于车队前喊道:“应侯可在?在下敢请应侯下车,有事相谈。”
范雎闻之,拉开帷幔一探究竟,原来拦车者乃魏丑夫。范雎下车,来到魏丑夫跟前,说道:“魏先生何以在此?”
魏丑夫回道:“在下在此等候应侯多时矣。”
范雎疑惑道:“等我?”
魏丑夫说道:“正是。在下有事相告于应侯,故在此守候。”
范雎说道:“何事?请魏先生明说。”
此时正值日中。魏丑夫说道:“说来话长。想必应侯赶路已久,不如移步附近凉亭。鄙人已备好酒食,边吃边谈如何?”
范雎思虑片刻,说道:“那恭敬不如从命。”随即范雎吩咐其家眷及护卫就地休息,自己与魏丑夫到附近凉亭攀谈。
二人一前一后,走向凉亭。凉亭位于山脚下,旁边是一座草木密集的大山,谓伊阙山。
亭中案上已摆有牛酒及各式菜肴和水果,范雎和魏丑夫分别于案两边,对案而坐。魏丑夫先为范雎斟酒,后再将自己酒杯斟满,随后说道:“此杯庆应侯辞官成功。”言毕,一饮而尽。
范雎不知何意,但也饮尽之。放下酒杯,范雎说道:“先生要说之事,可言乎?”
魏丑夫则慢悠悠用筷夹起葵菜,送入口中,慢慢咀嚼。范雎略显不悦,亦起筷夹食。良久,魏丑夫方放下手中筷子,说道:“应侯可知,你为何陷入此境?”
范雎回道:“故语云:‘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伸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今仇已报,恩已还,夙愿已圆,已功成名就,当全身而退矣。故而向大王辞归,有何不可?”
魏丑夫反诘道:“真是如此?”
范雎不悦,回道:“当然。”
魏丑夫继续说道:“非郑安平、王稽之故,才使应侯心生隐退之意邪?”
范雎之意被魏丑夫一语道破,使其更加不快,说道:“那又如何?”
魏丑夫说道:“应侯不想知其叛敌之因乎?”
范雎说道:“皆因我识人不善也。只知报恩,不知细查。”
魏丑夫笑道:“应侯识人不善只是其一。此二人乃中计矣。”
范雎疑惑道:“中何人之计?”
魏丑夫则说道:“以郑安平之才,想必那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非其所出吧?”
范雎回道:“此计乃其出征前,我为其所谋。怎奈被毛遂识破,反遭其计。”
魏丑夫继续说道:“可你不知为何毛遂可识破此计?”
范雎说道:“此人有胆有识,识破我计,情理之中。”
魏丑夫说道:“非也,是我告知毛遂,毛遂再进言平原君也。”
范雎不信,说道:“此乃荒谬至极。”
魏丑夫继续说道:“后来郑安平中计被围于邯郸,也是我为毛遂所献之计也。”
范雎将信将疑,说道:“你不过宣太后男宠,何德何能能出此计?”
魏丑夫未答,又说道:“应侯是否已从王稽那里得知佚庄这人?”
范雎回道:“此人罪大恶极,竟献拙计给王稽,使其陷不忠不义之境。若被老夫抓住,定将其碎尸万段。”
魏丑夫问道:“那应侯是否知佚庄现身在何处?”
范雎不耐烦,说道:“不知。”
魏丑夫笑道:“此人就在你眼前。”
范雎将信将疑道:“你?”
魏丑夫继续说道:“我久居甘泉宫,侍奉太后,此乃人人皆知之事。可见过我面者,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便化名为‘佚庄’,以舍人之名混入王稽府中。此前我与王稽素未谋面,其不知我曾为太后身边之人,对我信任有加。后来应侯你来河东郡衙署宣诏,我便知时机已到,便劝王稽通敌。”
听到此,范雎大怒,起身欲喊亭外护卫,进来将魏丑夫拿下。
魏丑夫见状,轻声说道:“还请应侯勿轻举妄动。山中密林有几十只箭正对准应侯脑袋,若再妄动一步,不出此亭,应侯将满身箭眼。”
范雎转身望向伊阙山,半山坡处草木微动,再细查之,林中果然有人。而林中之人,有持剑跃跃欲试者,也有拉弓搭箭者,不下百人。
魏丑夫举着酒杯,说道:“还请应侯坐下,让我继续讲下去。”
范雎望着魏丑夫,面目狰狞,但也不敢妄动。
魏丑夫继续说道:“林中箭手、剑客不下百人,却人人武艺超群。而应侯所带护卫不过二十,且皆为平庸之辈。孰强孰弱,应侯已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