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凤鸣

邯郸围解,安平降赵(1/3)

  雨过天晴,夜色愈深。章台宫内,秦王与群臣未散,仍于殿内等候消息。人人各怀心思。白起曾经部下们祈祷着白起安全逃脱,范雎党羽则希望白起身首异处。

  此时,范雎内心焦躁,心里计议着,若被白起逃脱,则向秦王进言,安白起一个叛逃之罪。如此,白起四十年所积之声望将付之一炬。当然,若白起和王言身亡,自己则可安枕无忧,再无须担忧王言报复。总之,范雎认为,事到如今,局势尽握其手,已立于不败之地。

  秦王则忐忑不安,于堂上来回踱步。有时对白起是咬牙切齿,有时却对其心存感激。秦王想不通,那个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安君,为何突然违抗王命。他转念又觉得,白起之所以拒战,是因其有病在身。可回头一想,因病不战也无需以‘邯郸非易攻’之言拒之。秦王来回揣测,仍得不出一个答案。他想,若能再见白起,他要亲自问他原因。忽然,秦王大喊一声:“快,快让人传旨,暂留武安君之命,带其来见我。”

  可为时已晚。高让捧着秦王短剑,从殿外步入,跪拜道:“已遵大王之命,武安君与其夫人皆已自刎而亡。”

  秦王听毕,瘫坐于地,悔恨不已,悲伤慢慢涌上心头。而堂下噤若寒蝉,有暗自悲痛者,亦有窃喜者。

  这时,蒙骜从殿外疾步而入,伏拜于地,哭诉道:“司马梗将军被杀。”

  这对秦王又是一记晴天霹雳,忙问道:“何人所为?”

  蒙骜回道:“朱亥。”

  秦王又问:“所为何事?”

  蒙骜答道:“司马将军为抓细作,暂闭城门,朱亥执意出城,便将司马将军杀害。”

  秦王大喊:“朱亥何在?”

  此时,范雎已是瑟瑟发抖,胆战心惊,担忧朱亥之罪连累自己。

  蒙骜说道:“后来我与众将士合力将朱亥擒住,此人现于殿外等候大王发落。”

  秦王刚为痛失白起而懊悔,现在又失一大将,怒不可遏,吼道:“无须发落,立即将朱亥问斩。”

  蒙骜领命而出,一剑将朱亥头颅砍下。

  范雎已是惊弓之鸟,见秦王站起,忙跪下而连连叩首。而秦王并未理会,视而不见,而由其左右搀扶着,从左侧离开。

  秦人认为白起死而非其罪,皆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而在邯郸,王龁仍不断出击邯郸,以图诱出三国联军。怎奈联军从未上钩,而秦军每次攻城,皆有伤亡。联军不中计,郑安平越焦急。只要王龁一停止进攻,郑安平便派人来催促王龁出兵。王龁无奈,只好继续向郑安平借兵。郑安平为尽快攻下邯郸,对王龁借兵之请,皆是来者不拒。此时王龁军已是久战而怠,军中士气低落。而郑安平原先所拥十万大军,已被王龁调去大半有余,如今其军驻扎于深山中的军士仅剩两万。

  就在白起身亡十日后,于邯郸城垣上,毛遂见赵胜,对其进言道:“我有一计,可使秦军彻底撤军。”

  此时赵胜已对毛遂信任有加,听到毛遂这话,大喜,忙问道:“何计?”

  毛遂回道:“其实也并非使计,是时机成熟耳。”

  赵胜问道:“此话怎讲?”

  毛遂答道:“数月来,秦军为诱我军出城,频频出军骚扰邯郸。虽说每次秦军损伤极少,然日积月累下来,秦军之伤亡已近大半。又兵法有云:‘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如今秦军正遇此境地。相反,我军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又有楚、魏两军相助,秦强赵弱之局势已被扭转。如今出击,正当时候。”

  赵胜仍有疑惑,遂问道:“可秦之伏军如何对之?”

  毛遂回道:“三月来,秦再未增兵。而秦军之所以可以连攻邯郸数月,其兵员皆为深山内之秦军补充。如此预估,其伏兵已不足三万也。”

  赵胜继续疑惑道:“三万秦兵攻下倾巢而出的邯郸城,仍绰绰有余也。”

  毛遂笑道:“秦军有伏兵之计,我军为何不可用之?”

  赵胜说道:“先生之意?”

  毛遂继续说道:“如今以秦赵两军之势,赵军出城迎击秦军,根本无需倾巢而出。可留五万埋伏于邯郸城内,待秦军伏兵攻入,我军伏兵将其围住即可。”

  赵胜又问:“可郑安平是否会中计?”

  毛遂回道:“郑安平,何许人也?当初不过一守厕者,机缘巧合之下,救下秦相范雎,后才一步登天,乃有勇无谋之辈。怎会不中计乎?倘若他不中计,不引兵来攻邯郸,也无妨也。君上仍可力擒王龁军,而郑安平则不战自退,或可稍作休整再引兵击溃之。”

  赵胜听后,犹豫不决,他想此计稍有不慎,邯郸将失。正沉思中,毛遂说道:“我知将军对我方才分析两军之势仍存疑惑。我想将军可遣斥候,往秦军处打探,便知真伪。”

  赵胜从之,遂将毛遂之计暂且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