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凤鸣

邯郸围解,安平降赵(2/3)

置,再遣斥候往王龁军和郑安平军打探。两日后,斥候回报,王龁军军营内军士无序,旌旗不整,而郑安平军亦是如此,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胜又问:“郑安平军士多少?”

  斥候答道:“数其锅灶,估约士卒两万至三万。”

  赵胜闻之,心中窃喜。后令斥候退下,即将毛遂之计告于魏无忌和黄歇。二人皆赞此计,并计议明日秦军一来,即用此计。

  次日,乌云密布,阴风阵阵。王龁在郑安平的催促之下,复攻邯郸。秦军行至距邯郸半里处停下,重整队伍。可因秦兵厌战,其阵整不齐,旌旗已是东倒西歪,全无斗气。王龁见军阵整肃许久仍未见效,颇为无奈,只好仓促出击。王龁心想,反正也是佯攻,阵型不齐并不碍事。于是鼓声大作,秦兵不紧不慢地冲向邯郸城,人人无精打采。他们也知此役与往常一样,只是佯攻,很快便会撤退。

  秦兵用盾挡箭,徐徐来到城墙下。他们云梯不架,城门不撞,竖起双耳,等待鸣金。

  赵胜立于城垣之上,见时机已到,下令击鼓。鼓声一起,魏无忌、黄歇各率一军从两侧杀出,而廉颇亦率赵军,从邯郸冲突。三面合围,秦军始料未及,死伤无数。

  王龁见情况不妙,立即鸣金收兵。联军则穷追猛打,一路击杀秦兵。秦兵不断后退,退有十里,仍不见联军收兵。王龁无奈,只好继续后退。退至二十里,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联军仍无意收兵。王龁心知大势已去,只好下令全军逃往汾城。另外,王龁仍寄望郑安平能攻下邯郸,才能使自己此败略有所值。

  再说秦斥兵探得邯郸情报,回报郑安平。郑安平闻知,大喜,欲即领军出击。其裨将忙劝谏道:“联军并未追远,若收兵来救,我军危矣!”郑安平心想,此言有理,于是让斥兵再探。

  良久,斥兵回报:“联军已追出去二十里。”郑安平欲出击,又被其裨将劝住。郑安平不悦,强令发兵邯郸。

  郑安平率军至邯郸城外,见城门大开。城垣之上亦不见一兵一卒,于城外看,邯郸城此时俨然已是死城一座,郑安平窃喜,即下令道:“立即进城,拿下邯郸。”

  裨将又劝阻道:“城门大开,恐防有诈。”

  郑安平讥笑道:“城门未闭,是因城中已无兵卒关门,全部追王龁去矣。”

  裨将又言:“兴许是计。”

  郑安平大笑道:“长平之战后,赵还有人乎?更不用说会用计者。”

  裨将说道:“用兵之事,将军怎可如此大意。”

  郑安平面露不悦之色,说道:“我行此计,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能识破此计者,天下当只有两人,一为应侯,二为凤鸣。应侯乃出此计者,而凤鸣已死。故此计万无一失也。”

  这时,一阵阴风吹过,风中透着一股邪气。秦兵被吹得东倒西歪,旌旗亦倾倒一片。

  裨将又言:“此风甚邪,恐为不祥之兆,请将军速速退兵。”

  郑安平怒道:“用兵者,怎可信鬼神之说。”言毕,手起刀落,将裨将斩于马下,又言,“若再有扰乱军心者,下场同此。”

  秦兵见之,人人犯怵。

  随即,张安平长剑一挥,秦军杀入邯郸城内。城内空无一人,连一平民都未见踪影。郑安平不顾一切,下令道:“杀向赵王宫,擒杀赵王。”言毕,率领全军继续狂奔。

  郑安平将至王宫时,赵胜忽然率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城垣上、屋顶、屋内都站满赵卒,他们向秦兵放箭。郑安平军犹如瓮中之鳖,已无退路。为寻出路,两军开始厮杀。怎奈箭如雨下,箭无虚发,秦兵如活靶子,倒下者数不胜数。

  郑安平见大势已去,忙从马上跌落,跪地举起双手,大喊道:“别打了,我们投降。”一连喊了数遍。

  赵胜于哨所处见郑安平此举,立即下令停战。赵军遂罢手,但仍将秦军围住。秦军见赵军罢手,亦停手以待。

  许久,赵胜从哨所下来,走至赵军阵前,大喊道:“秦军是否真降?”

  郑安平闻之,从秦军丛中走出,跪于赵胜跟前,毕恭毕敬道:“败将甘愿降赵。”

  赵胜大喜,说道:“好,那速速放下兵器。”

  郑安平自感逃过一劫,忙向身后秦兵喊道:“快快放下武器。”

  而秦军中,仍有不愿降者,举着长枪,冲向赵卒。怎奈势单力薄,很快便被赵军射杀。

  赵军经过一番清理,将拒降者击毙,再将降者关押。而郑安平则跟着赵胜,入宫去见赵王。后赵王封郑安平为武阳君。

  如此,王龁率残部败走汾城,郑安平率军降赵,邯郸复存。

  而在章台宫大殿内,秦王闻知王龁败走、郑安平降赵,大怒,拍案而起。

  依秦之法,范雎罪当逮捕其三族。范雎闻知郑安平降赵,忙跪于草垫上请罪:“臣任人不察,请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新月刀三分归汉照夜白海布丹传奇穿越回三国之我是王子均刘备偷看我日记,立马跑去卖草鞋三国都被我挑了群雄争霸:开局救蒙毅,自立吴国三国之无限乱战氪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