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唐新帝国

第0041 贬谪(1/2)

  杨复恭闻言,嘿嘿一笑,阴阳怪气的道:“杜相公,谋逆大事非比寻常,万万不可臆断呐!”

  话音未落,便有小黄门入殿禀报,王抟幕客张建拒捕被杀,内官李科被捕,已在禁中招供。

  看着杨复恭,王仲先等人得意的样子,宰相孔纬起身奏道:“启奏陛下,臣觉得此案的审理有违制度,案犯李科招供太速,实有巨屈打成招之嫌,臣请将此案交付外廷由三司会审,再做定夺。”

  “朕意,可!”李晔不待杨复恭反驳,立马顺水推舟,诏准其奏。

  见皇帝极力维护宰相王抟,杨复恭心中冷笑,内官李科早已被王仲先摆平了,即使由朝廷司法部门审理,他也不担心结果。

  果然,李科的供词还是和禁中的时候一模一样,一口咬定王抟和已被杀的张建暗中与他结交,阴谋拥立吉王李保为天子。

  二月二十五,此案议定,王抟等人的谋反罪名成立。

  同日,李晔召集,内外廷枢密使,太师太保以下各省、台、府、寺、院等所有高级宦官,朝臣再次举行廷议,讨论对王抟的处置办法。

  李晔内心仍然存有一丝希望。

  他希望有大臣贵珰们能在这最后时刻替王抟说句公道话,保住他一条命。

  内廷以枢密使严遵美,外廷以首相杜让能为首的一批忠直之士终于再次发出了天子希望听到的声音,他们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李晔感到了一丝欣慰,可在场面上,他还是不得不做一些姿态给杨复恭等人看。

  他对严遵美等人表示,此案已经没有异议,你们还是退下吧,不必再坚持,这一次严遵美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勇气,他流泪叩首道:“杀一匹夫尚且要慎重,何况一国宰相!”

  天子李晔用近乎感激的眼神看了严遵美一眼,然后说:“既然诸位爱卿如此坚持,朕意再行调查,确保万一。”

  枢密使王仲先见廷议辩论到这里,知道朝中不少大臣高宦开始同情王抟了,觉得这样下去结局可能会不好,若是再次重审,他担心李科顶不住压力翻供的话,事情弄不好要败露,到时候连他都得搭进去,思虑及此,王仲先打算退一步,当天下午他赶到杨宅,劝杨复恭先松下口。

  “这王抟三番两次跟咱家做对,好几次差点让咱家丢脸,此仇不共戴天!这一次咱家不打算忍了,所以他必须死!”杨复恭恨声道。

  王仲先点了点头:“杨公既然执意要他死,咱家也不反对,不过此事大可不必明着来,以免闹得鱼死网破,以至局面不可收拾。”

  杨复恭想想也有道理,决定采纳王仲先的建议,于是不再坚持处死王抟。

  李晔得奏大喜,三月初一,天子下诏,贬吉王李保为沛县公,贬王抟为广州司马,李科等案犯被处死或流放,同时还株连了一百余人。

  同日,还有一个人向天子提交了辞呈,请求致仕。

  他便是右枢密使严遵美。

  不知是已经受到了杨复恭的压力,还是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威胁,总之,严遵美知道自己在宰相王抟谋反一案中把杨复恭和王仲先等人彻底得罪了,如果硬着头皮继续在宫中当差,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早日离开这块是非之地,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对于严遵美的心境,天子李晔能够知晓一二,虽然他很不情愿让这个身具正义感的宦官就这么离开自己,可他最终不得不批准了严遵美的致仕请求。

  因为李晔知道,要是执意把严遵美留下来,他的下场绝不会比王抟更为美妙。

  ……

  三月初五,虽是白昼,却是天色阴沉,团团浓云压顶,令人心情压抑,寒风呼啸,顿生敬畏之心。

  长安南门外,十里街亭。

  亭角下,眉关紧锁,面色惆怅的王抟正凝神北望着长安,他穿着葛布长袍,头发罩着一顶网巾,颌下飘着三缕髯须,本来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壮年男子,此刻额头上却悄悄爬出了几条皱纹,发角有些微白,仿佛一夜间苍老了十岁。

  他心情沉重,眼眶泛红,脸现悲容的道:“此去岭南,千二百里,此生怕是再也不能为陛下效力了。”

  看着身旁几位给他送行的孔纬、孙揆等好友,脸上悲苦的同时却又有了些欣慰之色:“好在你们都还在,陛下由你们辅佐,某相信最终一定能扫除阉宦,破除贼氛,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孔纬抚了抚须,小声的宽慰道:“禹川不必消极,陛下心里还是有你的,等扫除阉患后,说不定第一时间就会把你调回京城了,再说岭南州县那么多,却偏偏将你安排在了最繁华的广州,此举定有深意,禹川说不定还能在广州继续为陛下效力呢!”

  王抟闻言苦笑了一声,神色中带着一丝黯然,陛下若另有深意,为何却无只言片语的旨意留下?

  陛下定是对他此次的鲁莽失望了,他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