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三十六章 研制火药(1/2)

  火药在历史上是华夏国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秦朝,为秦始皇制丹药的道士无意间发明了火药,后来在唐朝著名医学家兼道士孙思邈的手上,完成了最早的文字记载。

  火药应用到军事上,已经是唐朝末期的事,而且也仅仅只是用到燃烧功能,多用于火攻,最常见的武器是火箭,将火药绑在一种称为“火箭”的武器上,点燃后射向敌人。

  一直到北宋时期,才应用到火药的爆炸功能,并发明了霹雳弹,曾用其打败过金军。

  到了大清时期,高傲自大,闭关自守,外国火器发展迅猛,很快便攻破了大清的大门。

  杨安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韬光养晦期间,重点研究如何将火药使用到军事上面。

  所以他在自己的豪宅中特意设计了一间特别的房子,准备以后用作研究火药。

  至于对外,杨安已想好了说辞,就说自己好静,想学孔圣人,一日三省。

  豪宅建成后,杨安专门请教赵三帮自己选了个吉日搬家。

  其实在大隋搬家规矩挺多

  搬家之前、般进去之后,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都有讲究。

  但杨安思想新潮,赵三讲了几遍也记不住这些规矩,干脆让他作主安排,自己只管到了日子搬家就是。

  而豪宅需要使用到的一应人员,从总管到扫地的,都交由赵三安排。

  赵三经验丰富,考虑周全,这些事根本不用操心,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此外还考虑到了杨安的人身安全,专门介绍了自己一个江湖上的小兄弟去保护他。

  赵三说此人叫赵七,跟他是师兄弟,名字长相都普通,身上武艺却一点不普通。

  杨安见到赵七后大为惊讶,原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好自己身边缺个书童,一问赵七也还识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从此以后,赵七便是杨安明面上的书童,暗中的保镖。

  正式搬家的时候,按理说“乔迁之喜”,应该场面隆重,诸多官员前来送上贺礼贺词。

  可杨安早就跟太子说过,此时不能出风头,要保持低调,所以正式搬家的日在在太子的掩护下,玩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面上若是有官员问起,便故意说是一个多月之后的吉日。

  实际上杨安提前了近一个月,在这天一大早,仅带着赵七一人,两人轻装出发,空着手便住到了新家之中。

  随后不到几天的功夫,赵三便将杨安新宅需要的一应人员都安排妥当。

  直到半个月之后,朝中官员才知道太子少师杨大人已经办搬到了新家之中。

  朝中官员知道的同时,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也得到消息,喊来太子一问,确认事情经过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在太子面前将杨安一顿夸奖。

  显然,杨安低调节俭,很合皇帝和皇后的心意。

  而杨安是太子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杨安做得好,太子自然也不差。

  杨安的新宅前门楼子上,有三个大字“少师府”。

  搬进少师府之后,杨安除了日常的习练武艺,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对火药的研究上

  好不容易住上几天安稳的日子,杨安又折腾了起来。

  现在出门买东西当然用不着杨安自己去,但为了秘密研究的需要,他还是打算自己出门一趟。

  只是现在的杨安已今非昔比,堂堂朝廷三品大员,出门至少都要带着五六个保镖。

  考虑再三,杨安决定微服出门,换了一身平民的衣服,带着赵七就从后门出来了。

  以前住在东宫太子之位不稳,杨安一直劳心烦神,没有机会出来透透气。

  再加上他为太子做了这么多事,估计早就被晋王的人盯上,出于为自身安全的考虑,杨安更不会一个人跑出东宫。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杨安已升为朝廷三品大员,一般人轻易不敢动他,就算要动他,也有赵七这样的高手在身边保护。

  配置火药的三样东西,硝石可以自己制取,木炭很容易买到,最难搞到的是硫磺。

  杨安出门之前,便已想过,要想搞到硫磺,应该从道观着手。

  因为最早的火药,便是道士为秦始皇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意外发明的。

  由此可见,道观中硫磺是必备品。

  隋文帝信奉佛教和道教,在大兴城,也就是今天的长安城,便建有十座道观。

  出门打听清楚最近一座道观的地址后,两人无心欣赏路上的景色,只低头赶路,不到一个时辰便找到了道观。

  正要进道观时,却被道观门口正在扫地的一年老道士拦住。

  只见此人一身白色长袍,头顶上挽一个道髻,只是手上拿的不是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