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三十五章 韬光养晦(1/2)

  为什么要韬光养晦?

  因为隋文帝是个多疑的皇帝。

  杨安对历史上的皇帝曾经专门研究过一段时间,将所有的皇帝,大致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第一类明君,最典型的是唐太宗;

  第二类暴君,最典型的是隋炀帝;

  第三类昏君,很快就要被隋文帝灭掉的陈后主,就属于这一类。

  就社会的影响来说,明君通常都是正面的。

  但昏君和暴君就不一样了,这两者之中,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便是暴君。

  昏君通常既无才又无德,除了好色和醉生梦死,对社会虽然没有贡献,但危险也相对要小。

  而暴君就不一样了。

  暴君相对于昏君,有才而且精力旺盛,喜欢折腾。他才能强大,本领大,足可以让四海沸腾,民不聊生。

  杨安认为,隋文帝勉强可以归于明君一类。

  可跟唐太宗这样的明君相比,隋文帝又差远了。

  因为唐太宗心胸宽广,纳谏如流,不会杀害忠臣,从不担心大臣会阴谋篡位,更不会老是怀疑太子要提前夺他的皇位。

  这也是唐太宗本身文武双全,自身能力特别强,有足够自信的缘故。

  隋文帝就不一样了,有史料记载,他深沉稳重,狠辣多疑,这在阴谋篡位时,帮了他大忙。

  但在他登上皇位后,狠辣多疑的性格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最大的功臣,第一宰相高颖被免职,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二子便因为死于隋文帝的疑心:太子杨勇被废,后被隋炀帝杨广矫诏赐死,四子杨秀因隋文帝疑心造反被废,后软禁被叛军杀死,

  皇帝多疑,是历史中的普遍现象。隋文帝杨坚本就多疑,登上皇位后,疑心病更重。

  作为太子,一国储君,杨勇该怎么做?

  杨安给太子分析过,最好是什么都不要做。

  像在东宫内举行娱乐活动,看话剧举行宴会欣赏舞蹈这类,隋文帝本来就坚决反对,当然不能做。

  跟朝中大臣结交,关系亲密,这事也不能做。

  当然这些都是坏事,做了影响不好。

  但是那些好事,比如说到外面体察民情,顺便处理几个渔肉百姓的恶霸地主,这种事能不能做?

  也不能做。

  因为若是做了,隋文帝就会怀疑:你是不是沽名钓誉?是不是急着接班?

  所以做好事也不行。

  最后商议得出的结果,杨安和太子达成共识,最好什么都不做。

  当然事非绝对,这得在把握皇帝心思的前提下,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你得揣摩隋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的真正想法是什么?

  比如皇帝让你办一件事,目的是要看看你有没有能力。

  那你当然要答应,而且要尽心尽力,办得让皇帝满意。如果你不答应,皇帝就会认为你贪图安逸,好吃懒做,没有能力。

  同样是皇帝让你办一件事,目的却是要看看你有没有借此机会沽名钓誉。那你当然要尽力推掉,就算万不得已被逼着去办,也要尽量低调,不可出风头。

  只要是可能出风头的事,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能去做。

  但是能让隋文帝开心,让独孤皇后满意的事,则尽量多去做。

  针对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好,杨安给太子开了个药方:

  一,学习隋文帝艰苦朴素的作风,将东宫重新布置一遍,所有装饰简洁朴素,一除奢侈之风;

  二,低调做人,着重表现在对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只要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派的人到东宫,太子夫妻一定提前站在门口恭迎,并好酒好菜招待,走时还送上厚礼;

  三、向隋文帝夫妻学习,贯彻一夫一妻制,决不再找小三;

  四、奉行孝道,以孝为先,太子和太子妃定期到仁寿宫给父皇母后问安,并带上自己亲手煲的养身驻颜汤。

  杨安穿越过来的第一个月,由于阻止百官觐见太子,及除掉太子宠爱的四名大美女,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太子的看法已大为改观。

  三个月后,隋文帝对杨勇的表现越来越满意,独孤皇后见到太子后也不再脸现怒色,而是称心如意。

  尤其是三个月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妃怀上了龙孙,这让独孤皇后喜出望外。

  半年后,杨勇的太子之位已经完全稳固下来,用太子自己的话说,就是稳如泰山,不可动摇。

  但杨安没有丝毫放松,告诫太子要继续韬光养晦。

  在没成成功登上皇位之前,一切都是未知之数,不可笑得太早。

  杨安给太子开的药方中的四点,太子仍然要坚持不懈去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