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十五章 见太子妃(1/2)

  太子妃元氏,原名元珍。

  要说起这位东宫女主人的出身,那也是名门之女,出身显赫。

  元氏的父亲元孝矩,在北魏时期就是皇族,后北魏成为北周后,元孝矩成为北周时的著名将领。

  元氏还是在北周时期就嫁给杨勇。

  随后,杨坚在北周时期成功篡位,改国号为大隋,元孝矩也成为大隋的一名武将。

  要说元氏嫁给杨勇时,两人门当户对,本应是门好亲事。

  但偏偏两人性格不对付。

  元氏出身皇族,父亲是一名武将,对女儿要求十分严格,而且是用教育男孩子那套教育自己的女儿。所以元氏总是板着个脸,很少见到笑容,端庄严肃有余,温柔活泼远远不够。

  这让随性散漫的杨勇怎么受的了?所以杨勇有次跟他的叔叔抱怨:“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实是可恨!”

  杨勇居然敢公开说他的母亲可恨,由此可见,杨勇对这个元氏不满意到什么程度。

  而在杨安的计划中,要赢得独孤皇后的信任,便是要从太子妃这里着手。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杨安觉得还没有到自己主动找太子妃的时候。

  就是找太子妃,也是太子主动去找,而不是他杨安。

  可既然太子妃传话要见他,该见还是得见。

  于是杨安跟着赵三赶往太子妃的住处。

  跟在赵三的后面,杨安猜测着赵三和太子妃的关系。

  杨安穿越之前的前身,不显山不露水,顶多也就是能作两首诗词,被太子赏识,从而进入太子的文人圈。

  而太子妃向来对太子的朋友圈不感冒,应该是连杨安的名字都没听过。

  可眼下,太子妃为什么要见他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杨安推测,太子妃已经知道最近东宫里发生的几件大事都跟他有关。

  但根据杨安对记忆中的史料分析得出的结论,因为太子的冷落,元氏虽身为太子妃,却管不了太子。

  而且元氏性格内向。不像有些女人强悍暴躁,如果男人敢对她不忠,她能下毒药把你给毒死。

  也因为性格内向,太子妃生气总是自己受着,最经常做的事,就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生闷气。史书中记载,太子妃就是因为生闷气活活把自己憋死的。

  如此一个性格内向,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的太子妃,却又对东宫内发生的事了如指掌,那只能有一个解释。

  那就是杨勇的身边有太子妃的眼线,而且一定是参与过这几件大事的当事人。

  这人是谁?杨安很肯定,就是此刻走在他前面带路的赵三。

  不一会儿,两人便来到太子妃的住处。

  元氏早已在门外候着。

  远远地见到太子妃,给杨安的第一感觉,太子妃是个大美女,虽然比不上云昭训,可是比起高良娣等人也不差。

  杨安的第二感觉是冷,不同于古墓中小龙女脱离凡俗的那般冷,而是世俗中带着一丝怨气的那种冷,虽然这一丝怨气微不可见,但杨安还是看了出来。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虽然贵为太子妃,可元氏同样也是一个俗人。

  没有哪个世俗中的女人,愿意看着自己的丈夫沾花惹草,整天跟别的女人鬼混而没有一丝怨气。

  要不然历朝历代的宫斗也不会盛行,皇后和皇帝的嫔妃们,也不至于围着皇帝争宠,一个个斗得你死我活!

  走到近前,赵三给太子妃介绍,这就是您要找的人,杨安赶紧给太子妃行跪拜之礼。

  按照隋朝礼制,太子妃是不必回礼的,可杨安站起来后,元氏抱拳就要如同士子文人一般回礼,杨安连口中呼使不得,折煞小人,赶紧再次跪下行礼。

  杨安骨子里的现代思想,并没有把这些繁文缛节当成一回事,但为了避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同时也为了以表尊重,还是入乡随俗。

  两人礼毕,太子妃便直入正题。不愧出身将门,虽严肃有余,温柔活泼不足,但是说起话来也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杨大人,你做了本宫一直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本宫不但佩服,而且很是感激。”

  “太子妃谬赞,”杨安心道自己所料果然不假:“不知太子妃所指何事?”

  “你我心知肚明,又何必说出来。”太子妃说完给赵三一挥手:

  “把我给杨大人的谢礼给端上来。”

  不一会的功夫,赵三便端了个匣子出来,太子妃将匣子打开,杨安看得清楚,里面都是珍珠、项链一类值钱的东西。

  “这些是我从娘家带来的一些嫁妆,留着它也是无用,就赠送给杨大人。”

  “回太子妃,臣无功不敢受禄。”杨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