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十四章 太子自省(1/2)

  在姬威这件事上,杨安设想过最好的结果。

  那就是姬威招了,并且找到他与晋王杨广串通监视太子的证据。处理起来很简单,可以将此事上报给随文帝,让皇帝定夺。

  差一点的结果,就是姬威招了,但却没有找到证据。那就不能让皇帝知道这件事。

  因为手上没有真凭实据,万一姬威到了皇帝面前,死不承认怎么办?如果皇上念着旧日情谊反而怀疑太子故意搬弄是非怎么办?

  到那时,岂不是搬块大石砸自己的脚,哑巴吞黄连有苦说不出?

  最差的结果,姬威没有招,也没有找到内通晋王的证据。

  除了最好的结果能上报皇帝,其它两种结果都不能让皇帝知道。

  而眼下的到的结果,恰恰是最差的。

  放,肯定是不能放的。

  因为这等于放虎归山,若是就这么把姬威放了,姬威在东宫肯定是待不下去。那就只能离开。

  到时候姬威会去哪儿?肯定是去杨广那,把现在东宫的情况跟杨广这么一说,杨广知道是他杨安撺掇着太子做出这么多事,成为他夺嫡路上最大的障碍,那非得不计代价、千方百计要除掉杨安。

  杀,也不能杀。

  送到隋文帝那?更不可行。

  这三条路都走不通,所以姬威就这么一直关着。

  直到冬至七天长假过去,杨广探亲结束都回驻地并州好几天了,杨安也没能想出好办法。

  杨安不但在如何处理姬威这件事上头痛,更令他头痛的是太子的状态。

  自从第二封请罪书送给隋文帝回来之后,杨勇便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虽然不再听淫词艳曲,也没有再找美女相陪,但情况也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

  太子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送酒菜的厨子外,什么人也不许进,什么人都不见,整日长吁短叹,醉生梦死。

  幸好东宫内这段时间内,也一直没有大事发生。一些小事则记录在案,先送到东宫内殿存档,留着等太子清醒过来后再处理。

  杨安的计划中,本来是除掉云昭训和唐令则后,便对太子进行洗脑。

  他会以云昭训为例,告诉太子,他所以为的“好妇”,其实并没有他看到的那么好,甚至是个荡妇;

  他所以为的“糟妇”,其实并不是他看到的那么差,只是没有生活情趣,但却能守身如玉。

  通过云昭训和另外三美的下场,杨安要让太子自己认识到,他所追求的欢乐,只是表面的假象,短暂的享受过后是痛苦,没有任何意义;

  长期的醉生梦死后,一旦看到假象背后的本质,换来的只能是加倍的、更加漫长的痛苦!

  他会将一些自己前世看到的一些关于浪子回头、幡然醒悟的励志故事,告诉太子:

  真正的快乐,是先苦后甜,如同艰苦的劳动之后,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的欢乐,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才会更长久;

  而且这样的欢乐,任何人也拿不走。

  可是再看看目前太子的状态,杨安想想还是算了。

  一方面,他不想逼太子逼得太紧,以免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他认为应该给太子留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杨安可以想见太子所受的打击有多大。任何一个人,遇到太子这样的情况,都会受不了。

  太子一直把云昭训当成宝,心心念念都是她的好,无论什么时候都把她摆在第一位,以至于连得罪独孤皇后,太子之位不稳都不在乎。

  可是换来的却是云昭训的背叛!不但云昭训偷人,连带着另外三大美女,高良娣、王良媛、成姬也都成为唐令则的胯下之臣!

  唐令则和云昭训虽然死了,可如果不是杨安拦着,太子恨不得啖其肉、鞭其尸。

  另外三人,也同样是因为杨安拦着,才没有被太子杀了,斩草除根。

  这样的背叛,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受不了。

  更何况他是太子杨勇,大隋的储君。

  哀莫大于心死。

  杨安只是希望太子这悲哀的时间不要太长,早点从阴影中走出来,早点醒悟过来。

  太子的智慧和能力并不差,缺少的只是野心和心机,也就是政治上的抱负和阴谋诡计。

  如果太子有了野心,就有了政治抱负,自然就会有心机。

  有了心机,对付起杨广这样强大的敌人时,才会和杨安一条心,杨安才不至于永远那么费心费神。

  在等太子自己清醒过来的时间里,杨安有意结交东宫内的各色人等,尤其是将来对自己、对太子大有用处的人。

  这些人当中,尤以此前结交的太监首领赵三,比杨安大了五岁,两人很是谈得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