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十三章 计擒内奸(1/2)

  跟上次请罪书的格式差不多。

  同样是先说明情况,从抓住唐令则、云氏被捉奸现行说起。杨安当然不会写自己有意守株待兔,只说无意中发现二人偷情当场被抓,云氏畏罪自杀,唐令则被气愤难当的太子手下失手打死。

  因为唐令则是当朝命官,死在东宫,虽非太子亲自动手,但对手下疏于管教,致使酿成命案所以请父皇降罪。

  但这封请罪书的重点并非是唐令则之死,而在于太子对此事的反思悔过。

  经历此事,太子痛定思痛,反躬自省,深悔自己在男女之情上的错付。回过头来,才发现阿娘为他张罗来的原配妻子,现在的太子妃才是最珍贵的,值得他付出一切。

  为此,太子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以父皇和母后为榜样,和元氏奉行一夫一妻制。以后就算太子妃逼着他娶妾,他也绝不碰太子妃以外的任何一个女人。

  在行动上,将云昭训生下的一子一女,以及云昭训之父云定兴,给予一些银两,赶出东宫。

  至于高良娣、王良媛、成姬等人及子女,分别送去一纸休书,同样给予一些银两,赶出东宫,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封请罪书,写得情真意切,诚恳感人。

  也因为担心太子舍不得高良娣、王良媛、成姬三大美女,为旧情复燃埋下隐患。

  杨安说服太子亲自送这篇请罪书,以表重新做人之坚决态度。

  太子看过杨安执笔的请罪书后,担心被父皇识破,不相信是他亲自写的。

  杨安告诉太子,如果隋文帝问,就说是自己口述,手下整理出来的。虽非太子亲笔,却是太子本意,让太子相信:心诚则意切,意切则感人。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太子被杨安步步紧逼,只能按计划去行事。

  因为是冬至七天长假,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在仁寿殿。

  太子呈上的请罪书果然被隋文帝识破,怀疑不是太子亲笔,甚至怀疑不是太子本意。

  可太子却忽然痛哭流涕,痛哭着请求父皇降罪。

  太子痛哭是真的,只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因为真心悔过而悔恨,还是因为一日之间尽丧四美而痛心。

  反正太子哭得稀里哗啦的,感动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

  就算怀疑不是太子本意,可太子所有的子女及其母亲,也就是被休掉的宠妾被赶出东宫却是真的,如果没有太子的允许,这件事没有谁可以操作。

  所以最后,隋文帝不但没有降罪太子,追究当朝命官死在东宫这件事,反而对太子赞赏有加,独孤皇后对太子的态度也有所改观。

  隋文帝赞赏过太子后,心情高兴之余,居然要赏给太子一件珍藏已久的宝贝。

  太子本以为是什么奇珍异宝,结果居然是一件隋文帝穿得破了几个洞的旧衣服。

  如果杨安在场,一定会告诉太子,你父皇是在告诉你,太子将来是要成为皇帝的,要有艰苦朴素的精神,这皇位才能做得长久。

  不过太子这一次,表现得很得体。

  因为杨安在他来之前就打过预防针:如果这次你父皇再赏赐你旧刀、过期食品、破衣服一类的,你一定不能表现出失望,不但不能表现出失望,还要表现出应有的恭敬。

  当着父皇和母后的面,太子不但表现出应有的恭敬,还珍而重之的双手过顶接过旧衣服,随后隆重地跪地谢恩。

  如果杨安在场,一定会为太子的表现鼓掌。并深深地为太子的演技而折服。

  不愧为杨广的兄长,杨广演得好,可杨勇真要演起来,也不差!

  看到这一幕,之前一见到太子就脸现怒意的独孤皇后,脸上也终于出现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这是长假之内发生的第二件事。

  长假之内发生的第三件事,便是计擒姬威。

  姬威是谁?北周末年时,姬威在在杨坚的宰相府里任相府长史,后杨坚篡位建立大隋,姬威便被派到杨勇身边,年纪轻轻就担任太子内率,后内率分左右后,又担任太子左内率,与太子左庶子、太子卫率平级,是东宫的高级将领。

  为什么要擒下姬威?因为姬威是内奸,早早被晋王杨广收买,监视太子,定期汇报太子的习惯以及行踪。所以晋王杨广对太子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了若指掌,对付起太子来招招命中要害。

  但对于姬威这样有武功在身的武将,只能计擒,不能武取。

  长假快要结束的前两天,杨安和太子商量,由太子出面,请姬威等人喝酒。

  太子醉生梦死是常事,姬威也不以为意,跟众人一道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很是惬意。

  不想倒酒的酒壶却内有乾坤,酒壶中间被隔开,一半是酒,一半是水,太子这边的人杯中喝完加的是水,而独独姬威喝的全是烈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