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1/4)
【注视】
自从在星空下的草地得到了关键的启示后,陈深在深部探测的研究方向上有了重大的调整。
如果元素迁移理论成立,那么通过在探测设备图像反馈、视觉判断的基础上,加上针对微量元素的特征捕获手段,使得仪器能够从地表就开始捕获特定元素,再向地壳深处逆向追踪迁移来源,那么元素的捕获概率和捕获数量就会逐渐增加。
据此不断调整探测方向,从邻近地表发散的多条元素分布“支流”中,逐步筛选确定出真正的上游“干流”,沿着最为明显的迁移脉络逐层递进追溯,最终就应该能发现元素主矿的具体位置!
探索之路豁然开朗。
通过陈深的装置,在丘基卡马塔盆地举世闻名的铜矿之下,果然别有洞天!
锂、锌、钛等珍贵金属元素被一一发现,虽然这些元素在储量上无法与富铜矿藏的规模相提并论,但在这片自然赋予的富饶之地,珍贵元素的高价值和多样性,已经得到了毋庸置疑的证明。
然而,探测装置的图像捕获,毕竟属于非接触式的仿真再现,要想最为可靠地鉴别元素类别,在前期,还是少不了必需的采样分析。
每当由设在矿区外围的矿物成分检测室,即将出具本周最新的分析报告时,不知从哪里得知消息的阿隆索,总会催促陈深去拿回一份副本。
虽然当时还是因为自己的一段话启发了陈深,但现在,这丝毫不妨碍阿隆索成为陈深最忠实的学生,从渊博的知识到缜密的思维,阿隆索不止一次对陈深说过,从这位外国师傅身上,他看到了萨莱的影子。
又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抵不住阿隆索的一再絮叨鼓动,陈深只好再次来到了检测室的门口。
然而这次,与平日里不同的是,一向淡定自如、不苟言笑的检测员楚哲,竟然抢先从里面推门而出,手里紧握着一份报告,迎面快步走了过来,仿佛早就在等待着陈深的到来。
“你先看看这个吧,”楚哲开门见山地说到,脸庞闪现着一副疑惑与惊讶交织变换的表情。
陈深知道楚哲的性子,他没有多问,接过报告认真地看了起来,旋即被首页一段简短的数据说明所强烈吸引住:
元素样本5——
纯净态,呈六方密排晶体结构,晶格常数1为a=276.1pm,晶格常数2为c=445.6pm;质子序数75;相对原子质量186;归属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过渡金属……
“样本在哪?”陈深抬头问道。
“跟我来。”楚哲迈开修长的双腿,快步转回室内。
紧跟着来到检测室的陈深,直到在室内最显眼位置陈列的样本柜前,才发现,对于方才报告所提到的这份样本,楚哲明显慎重了许多:
不同于以往出具报告时,样品就已归类放置于样本柜中,这份样本,是被单独放在一张透明钟型玻璃罩倒扣着的洁净托盘里。
陈深不由得弯下上半身,以便凑近观看,他的鼻尖几乎碰到了玻璃罩上。
这是一块近似椭圆体,但棱角不甚规则的铜钼复合矿石样品,借助上方所提供的无影角度的近距补光射灯,陈深观察到了潜藏在矿石样本中,那份真正特别的“副产品”:
只见一种粉末状物质,分散嵌刻在铜钼矿石样本表面的数个浅坑中,在无影补光照射下,反映出一种银白色的静谧光泽。
结合自己在相关书藉中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对楚哲娴熟的检测手段的充分信任,陈深立即猜中了“副产品”的真实身份。
“那么,这真的是…”楚哲从未有过如此的犹疑,一向自负的他,此时却迫切需要得到对方的肯定。
“是的,它是铼。”陈深平淡地回答到,语气却不容置疑。
虽然参加工作后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但作为国内一南一北两所顶级的矿业王牌高校毕业生,陈深和楚哲都清醒地明白铼的地位。
作为地球地壳中最为稀有的元素之一,铼的平均含量估值仅为十亿分之一,其最大的特质就是——它是人类已知熔点和沸点最高的元素之一。
在工业领域,铼被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喷射引擎的高温合金部件,当前最为先进的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涡轮叶片及排气喷嘴,都离不开铼的“点石成金”。
在世界航空制造工业中,新锐战机的发动机所普遍采用的第三代单晶体合金,其中铼的含量就约为6%。
因此,铼的军事战略意义十分突出。
随后的几天里,几乎与陈深形影不离的阿隆索,明显感觉到老师的工作节奏加快了许多。
以采集到含铼元素矿石样本的地点为中心展开,“师徒俩”几乎走遍了方圆三公里的每一处角落。
从荒草丘陵,到乱石斜坡,再到小溪滩涂,深部探测仪的使用频率相比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