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从聊斋开始修阳神

第11章 元旦诗会

从聊斋开始修阳神 痴迷修仙 5462 2024-11-12 09:01

  元旦当天,张元早上练完了武道。换了一身崭新的儒衫,揣了十两银子,装了一瓶酒精,便赶向县城杏花酒楼。

  杏花楼在阳信县城西区的碧水河旁边

  临近中午时分,张元赶到了杏花楼下,老远就看到王贵在向他招手。

  俩人一起迈步朝楼上走去。

  杏花楼在碧水河边,楼层不高,三层的木质阁楼。

  在这冬天来时,只会看到杏花楼旁边一片光秃秃的杏树林。

  倘若是阳春三月在此,就可以看到这里的杏花像是一片粉色的云霞,置身其中,犹如梦幻般的香气将你陶醉其中。

  杏花楼以杏花酒而出名,便是采自碧水河两岸的杏花、杏仁、杏子共同以秘法入酒所酿。

  走到门口,作为文人的第一眼总是会被门口的杏花楼招牌诗词所吸引。

  此诗据说是一位前朝大诗人,在此饮酒之后亲手所书,至于其中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在这杏花楼的诸多诗词当中,就以这一篇最为著名。

  其实这每年的诗会,说的是由秀才当中的几家富家子弟包场请客。

  实际上还有这位杏花楼的老板,也是一位老举人,自掏腰包出了不少钱。

  杏花楼是一位老举人所开,做这门文人雅士的生意,堪称是颇有心得。

  在这个时代能够脱产读得起书的家庭,必然不会太穷。而能够考上秀才的,家里基本都是小康家庭。

  县里的二三百名秀才所拥有的家产,基本上占了全县资产的大头儿,能消费得起高端消费的人,这些人占一半。

  他每年联合书院以及几位富家子弟,搞这个元旦诗会,让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读书人也能来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

  另外这里还可欣赏佳人现场歌舞,品美酒佳肴,堪称是县里穷书生的一场节日。

  不提门口镌刻的一副对联,更是直击这帮书生才子们的灵魂深处。

  上联: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下联:

  世间有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王贵在旁边不禁深深叹道:“王举人正是我辈中人,甚知我心啊。!”

  张元听的不经嘴角一翘,迈步就进了门。

  只见楼内雕梁画栋,装饰典雅,墙壁四周几乎挂满了一幅幅山水画。

  有本地的名家所作,也有,外地的珍品山水、山石、竹木、花鸟鱼虫等等。

  《竹林七贤图》,七位隐士正在竹林之中弹琴喝酒,放荡不羁的情形栩栩如生。

  另有《梁祝化蝶图》,梁祝的故事从二人初相遇,到最终化蝶,一副副画卷惟妙惟肖,令看见之人无不心生遗憾。

  诸多秀才书生,正三三两两散在一幅幅字画前品头论足。

  酒楼中有一个天井,从酒楼的回廊上还可以看到,天井舞台上此时已有县里的当红清官人正正在弹弦唱曲。

  台上的姑娘生的珠圆玉润,此时正听她开口唱到:

  “姊妹们害相思,我从来不信。到如今,看看要轮到自身。想着他,念着他,恹恹成病。”

  “不茶还不饭,不痒又不疼。同般样的相思夜,我相思还害得很。”

  声声清雅哀婉,整个人有一种未亡人楚楚可怜的模样。

  听的楼上楼下回廊上的一百多个文人骚客,个个犹如百抓挠心,恨不上前去一把抱在怀中,好好安慰一番。

  一曲唱罢,楼上楼下顿时响一阵鼓掌喝彩,姑娘抱着琵琶朝四周行了一礼。

  佳人下去喝水润润嗓子,今天的场子气氛巳经热了起来。

  张元一路走来,正不断同熟识的秀才打着招呼。

  ……

  “赵公子到……”

  一声高呼从门口传来。

  只见门口进来一位正值而立之年的公子,他也是身穿一身青衫。

  只是他的锦缎青衫丝滑柔顺,绣着朵朵白云,一看便是价值不菲之物。

  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家仆,三四个秀才。一进门,楼上立刻就有人高喊:“诸位,今天全场的消费由赵公子买单,大家欢迎一一赵公子!”

  旁边王贵捅捅张元:“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是诗会的会长,当今县丞之子。”

  张元一听,这叫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

  两人无冤无仇,既然有赵公子买单来举办诗会,多少也是占占人家便宜,他自然不会当吝啬之人,也开始鼓掌起来。

  既然正主已经压轴出场。今天诗会也就正式开始。

  只见酒楼的侍女端来一盘盘的精致的糕点、淡雅芬芳的茶水,大厅之内每张桌子上都给摆上了。

  这时,赵公子也站在天井当中方才清倌人唱曲的地方,对着四周的读书人行了一礼。

  “诸位同窗能给我赵某这个面子,来这里参加杏花楼诗会,是我赵某的荣耀。我想大家为此也是准备多日,每人面前的桌上,都有茶水和点心,大家随意品尝,若还有其他需求,尽管提出来。”

  “每人要是有了诗,待会儿就有人送上笔墨,写好之后,我会和王举人一同带着大家来朗读评诗。”

  张元和王贵在同一张桌子上坐下。

  张元记起原身以前来过一次,便明白这诗会并不是现场规定内容,让大家作诗。

  毕竟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已。

  哪有几个能够七步成诗的?

  若是诗会现场让大家做诗,现场几十上百人,只怕无一人能够做出一首有品味的诗出来,岂不让众人扫兴。

  这诗实际上是在这一年当中,大家平日里所做的好诗。

  只要还未流传出去,就可以在诗会上自由发挥,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诗词,在这诗会上扬名。

  王贵问道:怎么样?张大才子,你最近又做了什么好诗没有?”

  “没有。”

  张元是只顾着吃糕点,喝茶水。

  酒楼糕点做的还不错,脂油膏,玉带糕,桂花糕,枣泥糕,茯苓糕,他只觉得样样香甜,吃的是停不下来。

  王贵见他应付差事,现在不想谈论诗词,便望向了一边。

  只见每张桌子上都放上了笔墨纸砚,其中有人早已提笔开始写诗。

  赵公子王举人此时正在旁边踱步观察呢,见有人似乎写完了便走了过去。

  他们来到一位已是而立之年的秀才跟前,见诗已写完,便将它拿在手中读了起来。

  《登高台而待明月》

  山之凹处渐生光,光中一点金星委。

  是时依凹有片云,云忽数层点缀美。

  星为钩复钩为璜,鎏彩万状莫能拟。

  过云擎出烂银盘,盈袖天香露华绮。

  诗一念完,四下一阵窸窸窣窣,已经有一半以上正在写的人,悄悄把自己的诗作给收了起来。

  此诗水平确实不俗,他们自知就是强行写出来的诗,也跟这首没法比。

  这只是今天的第一首,他们也就不好再出来献丑了。今天就算专注于欣赏别人的诗算了。

  赵公子也是有品之人,开口赞道:“山间生云,云过月出,一派山中美景。今天开场就得佳作,就是不知周兄你从何处山间得来呀?”

  周秀才站起身来向着四周拱手一礼:“呵呵,赵兄过奖啊!这是我夜宿青羊山中,见山中美景有感而作,今日带来与诸位同窗共赏。”

  王老板,王举人今年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此时一身的员外服,挺着个肚子,脸上也胖乎乎的。

  自张元见他以来,一直是笑眯眯的,显得整个人一派和气。此时抬手指了指前面:“看,前面又有人做出来了,我们去前面看看。”

  《泛月》

  四围山隐树,一片水明渠。

  万景空澄里,银蟾只自如。

  此诗一出,众人一看这位秀才不少人都认识,乃是朱有才朱秀才。

  又看看前面的周秀才,巧了,连续两首诗都写的夜景。而且两首的水平都差不多,看来这这一届诗会只怕是好诗不少,竞争激烈。

  又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诗给悄悄的藏了起来,或者干脆没写完的都不写了。

  王举人呵呵一笑:“朱秀才这首诗简洁明了,颇有意趣,也是佳作呀。”

  他回望四周,这这个时候佳作在前,众人中还有敢把诗亮出来的,必然是认定自己有实力的。

  正抬头观望,就见一儒生颇有自信朝他看来。他与赵公子二人对视一眼,便快步上前,接过手中散发着墨香的纸读了起来。

  《菜花》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众人一听,顿时觉的这首诗颇有田园诗趣。难怪这么有自信,敢挑战前面那两位。

  他这诗虽然写的是菜花,但是说的是人家菜花能榨油,与民生有用而不是闲花野草,无病呻吟。这便是人家的生活理念,这便是他的底气所在,也算不错了。

  众人继续放眼巡视,看看还有谁敢继续挑战呢?

  《读贞观政要》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又有一首佳作念的出来。

  此诗乃这位秀才感慨贞观之治,也是一首诗以言志,且言之有物,自然也是不服前面几位。

  眼见战况越来越激烈,众人只觉得是今年不虚此行。只怕再往后还有更好的诗来,都在积极寻找,还有哪位敢出来挑战。

  只见赵公子手上,又拿着一张纸轻轻念道:

  “《古别离》

  苦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千会,后会滔滔无止期。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

  众人放眼望去之间,一名年轻的秀才,正在自斟自饮,自有三分的潇洒,又有七分的淡定。

  众人正在窃窃私语,这位秀才是谁呀?把相思之苦写的是惟妙惟肖。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张远熟悉的声音传来:“张元,你的诗呢?怎么不拿出来?“

  张元心说,我还在听他们写,还在评别人的诗呢,还没到我出场的时候。

  他抬头一看,正是候子玉这家伙。

  刚才来的时候没看到他,现在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钻出来的,是不是刚才来的来晚了。

  有熟识的都望了过来:“听说张元前一段时间做了一首桃花仙人诗,不知道今天的诗怎么样,还没还没拿出来呢。”

  又有人说:“真的假的?不过今天晚上已经有好几手佳作了,他还能有更好的诗吗?

  其实赵公子和王举人在场内来回巡视,品评诗词的时候,便已经看到了张元这个奇葩。别人都在做诗词时,只有他在胡吃海喝。

  他二人顺着众人的目光走来,只见张元面前的白纸洁净如新,不由问道:“你的事呢?”

  张源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去:“不急不急,现在就写,让我想想。“

  此言一出,诸多秀才就有人不乐意了:“现在想想什么意思?从前没作好,现在才开始写吗?厉害啊!”

  又有人劝道:“且莫言语,先看看他写出什么诗再说。”

  张元的目光,扫过场中诸位秀才脸上各种各样的表情,最终在中央天井刚才清倌人弹唱的舞台上停了下来。开始作词。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谏友。》

  若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张元写一句,赵公子念一句,直到这首诗一经写完,全场“哗“的一下顿时沸腾疼起来!

  “今年的诗会来的值了!”

  “这现场做出这种诗来,不说是才高八斗也差不了多少了吧!”

  又有接口“不说才高八斗,咱们县本朝的诗,恐怕就有这一首排第一了。”

  这时一个幽幽的女声,从身后传来:“公子这首诗是你写给奴家的吗?“

  张元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名中央舞台的清倌人。正不知何时,听着诗词悄悄的溜到了张元身后。给他提了端了一盘糕点,提了一壶茶水上来。

  “正是。”

  张元接过茶水糕点一边放在桌子上,一边说:“小生刚才听姑娘唱曲有感,这才写下此诗,正是送与姑娘。”

  这名清倌人女子眼睛一红:“相公,果然是个知心的。”

  这时就有人不服了!

  眼看着佳人被张元用一首诗给泡到了。虽然大家平时也有这么干了,但是文无第一嘛,有人可不愿眼看着他在众人面前抢风头。

  有人出来问道:“你刚才来的时候故意不写,说是什么这诗是给人家姑娘写的,难道这诗是你刚才作出来的不成?”

  “还有传说你那《桃花仙人诗》也是你当时在桃林里现场所作。你若真有这个才华,现在就再作一首让我们看看,我王大就服了你。“

  张元一脸不屑:“凭什么再做一首?你说不行就不行啊,我要是再作一首能有这个水平的,你输给我多少银子?给我什么好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