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成为公认的反派董卓

第5章 新军条例

  “璜儿,这两千人骨头硬,但心是冷的,跟咱们还不完全是一条心。接下来你你来领50亲卫,充当十长,我再从牛辅、段煨处各调100骑兵给你,走去骑兵营寨。”

  进入骑兵营,牛辅、段煨立马打马前来迎接,三人跟在董卓一个身位,后面50亲卫牵马跟随在后!

  董卓大步在前,进入大帐,两边分列十人,都是亲信将领,董卓径直走到主座,董璜侧身后立,牛、段分居东西两列之首,董卓坐定,众将同时拱手躬身道:“主公!”

  董卓大笑,让众将士坐下!董卓仔细看着众人,略略在脑中搜索一会,清楚了下面有几个是后世比较有名的武将,左边牛辅手下分别是李傕、郭汜,崔勇(历史被徐晃一刀切了)、胡不救(羌人,以后杀樊稠之人胡封父亲)。右边是段煨,张济、王豹。其他不出名的懒得写!

  开口慢慢说来:“董越带兵走了,留下了2000兵!大家都说说!”

  牛辅张口就来,分了。其他武将也分分点头!

  “哈哈,我就知道,你们啊,假装思考了一下,听我安排吧!”

  朗声道:“命:董璜为新军副统领,调张济,王豹,崔勇,胡不救为新军军司马。

  牛辅、段煨从你二部各选100骑兵划给董璜,100骑兵为军中十长,加上亲卫50人共150人新军十长。

  另100骑归为张济统领,张济100人,400匹马,三个月后,我要400能战敢战骑兵。

  看向牛辅、段煨,我不白要你们的兵,借你们100还你们200兵!依令吧”

  点到名军官的全部起身拱手称:“诺!”

  “接下来三天各位白天练兵,晚上都来帐中与我一起商定《新军条例》。”

  《内务条令》:统一着装标准、仪容整洁(如发型、指甲长度)。

  严禁随处大小便,严禁乱拿乱放,等

  严格作息时间表(晨检、训练、用餐节点),确保生理节律与战斗需求同步。

  营区清洁标准、物品摆放“毫米级”定位(如床铺叠放、储物柜分区)。

  《纪律条令》又名《军纪歌》,四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令,一切缴获要归公,一切军事要保密,一切队列要整齐。

  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对敌条令》:待战能静,临战不怯,冲锋有序,撤军不乱!

  《保密和值守条令》一切军事行动必须保密,不讨论,不谈论,不记录,违反者连坐!行军必出斥候,扎营必有值守!

  《行军队列条令》行军不语,节奏统一,军姿齐整,不入民宅,不走小路。

  众将大为不解,可以说很多都不能接受。不理解不接受就对了,这是一千多年的智慧浓缩!可是董卓素来威望,也没人敢反对。接下来一个月军中怨声载道,这是后话,慢慢的在董卓的威逼利诱下,终归是实施起来了!三个月后军队军容军纪为之大变!

  第三件事,通知下去三日后军中大比!,本太守准备了十万钱,作为大比赏金!”

  第四件事,军中成立识字班,每天认字半个时辰,成立巡逻队,检查各处。成立宣讲员,士兵每天站军姿半个时辰听宣讲军规,晨跑半个时辰背诵军规军令!先从四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始,一字不改,明天全军宣讲!”

  董卓三日都呆在骑兵营,期间就出了一次营见了凉六凉七凉八三人,分别交代了他们一些事情,嘱托他们打听寻访史留名的当世名将名臣!

  他望向校场——混寝帐内,曲长赵铁与疤脸新兵挤在草榻上,就着油灯读《兵律》。

  “叔父,这是《伤兵救助抚恤条例》和《军中婚配条例》”,董璜来到身前,董卓一脸愁容!

  这是这两日和众将谈论《新军条例》时,谈到的话题,了解到军中单身将士多达2千,过往伤兵致残致死多达三成。于是命李儒写的,这两件事都更后勤相关,李儒来写最合适。

  “叔父莫忧。”董璜展开《新军条令》竹简,

  “婚配所,已收二十三家适龄女子画像,都是郡中官吏衙署族中亲戚。”

  风呼啸入帐,董卓冷笑:“你那‘战友情谊日’写得倒暖,可明日‘决胜擂’淘汰的二百人,怕是要砸了你的媒婆铺子。”

  帐内夜话“曲长,真要和咱睡一炕?”新兵刘三搓着冻疮手。

  赵曲长卸下玉腰带扔进木箱:“条令写的明,混帐同寝。老子当年戍边,还和羌人俘虏挤过马槽呢。”

  草帘外飘来肉香,刘三咽唾沫:“炊事帐真炖肉了?不是说粮饷没增?”

  “翻倍了。”赵曲长翻着识字册,“你看这‘忠’字——咱吃皇粮,就得忠到底。更要感谢咱董将军,没有董将军,皇粮有的是,归不归咱们吃就不一定了!”

  校场淬火,小将李利(李傕亲戚,刚任命的宣讲官)宣读《练兵21条》,声震箭靶:“第三条,蒙眼骑射!坠马者负重20斤长跑3千米!”

  骑兵营哗然,杨二啐道:“瞎眼骑马?这董家老儿是要折腾死咱!”

  次日晨,杨二蒙布策马,箭矢贯入靶心时,他扯下蒙布大笑:“老子当年追匈奴,连星星都没的!”

  灶间温情,铁匠张四锤击新甲,火星溅上婚假文书。

  “老张,真不领假?”同袍递来媒婆名册。

  他抡锤如擂鼓:“等老子把孝字刻进甲胄——闺女嫁我,我得认得字!”

  月下书声识字帐内,油灯将人影投在土墙。

  “‘孝’字咋写?”刘三炭笔打颤。

  赵四蘸墨示范:“横是爹娘肩,竖是孩儿脊。记住了,写歪了罚站军姿。”

  鸣金三下熄灯睡觉,帐内混着草屑声,尽是笔尖刮墙之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