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沛公起兵
黎明前的沛县城墙像一道黑沉沉的山脉压在萧何心头。他站在西门箭楼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这块青玉是十年前他弱冠之年父亲所赠,如今已被摸得温润透亮。
“萧大人,县令又变卦了!“曹参气喘吁吁地爬上台阶,铁甲碰撞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这个平日里总是一丝不苟的狱掾此刻满脸是汗,发髻散乱,“他密令关闭城门,要捕杀您和我!“
萧何的手指突然收紧,玉佩发出轻微的“咔“声。他望向城外——那里,刘邦和他的十几个人应该正躲在某个地方等待信号。
“果然如此。“萧何的声音冷静得可怕,“去召集我们的人,按第二套计划行事。“
曹参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先派人通知刘季他们撤?“
“来不及了。“萧何从怀中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帛书,又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箭,熟练地将帛书缠在箭杆上,“去南门,找樊哙。“
曹参瞪大眼睛:“您要亲自射箭传书?万一被巡逻的...“
萧何已经大步走向城墙转角,那里有个视野最佳且隐蔽的射位。他挽弓搭箭的动作行云流水,谁能想到这个整天埋首竹简的文官竟有如此箭术?弓弦震动,箭矢带着轻微的破空声消失在夜色中。
“走。“萧何把弓扔给曹参,“去县衙。“
曹参接过弓,突然发现萧何腰间多了一把从未见过的青铜短剑。
沛县南门外,樊哙正蹲在一棵老槐树下磨他的杀猪刀。这把刀跟随他十年,刃口雪亮,能一刀斩断猪头骨。突然,一支箭“哆“的一声钉在树干上,离他的耳朵不到三寸。
“娘的!“樊哙跳起来,正要破口大骂,却看见箭杆上缠着的帛书。他笨拙地解开,借着月光辨认上面潦草的字迹:“县令反悔,可速来。“
樊哙的大手攥紧了帛书,粗壮的手臂上青筋暴起。他转身奔向树林深处,脚步声惊起一群夜栖的乌鸦。
树林里,刘邦正靠着一块石头假寐。三天前萧何派人送信,说沛县令有意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邀他回来共商大计。他本不想冒险,但萧何的信中那句“沛县父老翘首以盼“让他心头一热。
“大哥!“樊哙的粗嗓门打破了夜的宁静,“出事了!萧大哥来信说县令变卦了!“
刘邦猛地睁开眼,一把抓过帛书。尽管识字不多,但他认出了萧何特有的潦草字迹。他站起身,感到一阵热血涌上头顶:“召集所有人!“
十几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很快聚集在刘邦周围。月光下,他们的眼睛亮得吓人——有逃犯、屠夫、吹鼓手,还有那个偷鸡的老丈吴伯。短短三个月,这群乌合之众已经有了军队的雏形。
“沛县有变,“刘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萧功曹需要我们。“
周勃挠了挠头:“会不会是陷阱?“
“萧何不会害我。“刘邦斩钉截铁地说,尽管他心里也没底。他从怀中掏出那片白蛇鳞,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愿意跟我去的留下,不敢的现在就走。“
没人移动。樊哙“锵“的一声抽出杀猪刀:“大哥去哪我去哪!“
刘邦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好,那我们——“
“等等!“卢绾突然指向沛县方向,“快看!“
城墙上突然亮起三支火把,排成一个三角形。紧接着,西门传来一阵喊杀声,随即城门缓缓打开。
“是萧大哥的信号!“樊哙兴奋地大叫。
刘邦拔出青铜剑,剑尖直指城门:“冲!“
十几个人像出笼的猛虎般冲向城门。刘邦跑在最前面,夜风呼啸着掠过耳际,他感到一种奇异的解脱——终于不用再躲躲藏藏了!
冲进城门时,眼前的景象让刘邦愣住了——萧何和曹参正带着几十名县卒与守卫厮杀。平日里文质彬彬的萧何此刻手持青铜剑,剑法竟出奇地凌厉。一个守卫举戟刺来,萧何侧身闪过,反手一剑刺入对方咽喉,动作干净利落得不像个文官。
“刘季!这边!“萧何瞥见刘邦,高声喊道。
刘邦带着人冲杀过去,两支队伍很快汇合。萧何的白袍上溅满血迹,脸上却带着罕见的兴奋:“县令在衙署,樊哙!“
不需要更多解释,樊哙已经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这个巨汉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挥舞着杀猪刀冲向县衙方向。刘邦、萧何等人紧随其后。
沛县的街道在黎明前的微光中显得陌生而诡异。零星有几户人家点亮了灯,但很快又熄灭。没人敢出来看这场变故——在这乱世,好奇心往往意味着死亡。
县衙前,二十多名县卒严阵以待。樊哙二话不说冲了上去,杀猪刀划出一道银光,最前面的县卒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劈开了胸膛。鲜血喷溅在县衙的白墙上,像一幅狰狞的壁画。
“拦住他们!“县令的声音从衙署内传出,尖利得变了调,“每人赏百钱!“
刘邦一个箭步冲上台阶,青铜剑格开两柄刺来的长戟。周勃和卢绾从他两侧突入,很快杀出一条血路。萧何和曹参则带人包抄后路,将县卒团团围住。
混战中,刘邦瞥见县令肥胖的身影正慌不择路地向后堂逃去。他正要追赶,樊哙已经像头发狂的公牛般撞开三名县卒,杀猪刀高高举起——
“狗官受死!“
刀光闪过,县令的头颅像熟透的瓜一样滚下台阶。无头尸体晃了晃,喷溅着鲜血倒在衙署门前的青石板上。樊哙一脚踢开尸体,仰天长啸,满脸是血的样子宛如地狱恶鬼。
战斗很快结束。幸存的县卒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求饶。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照在县衙前那滩渐渐凝固的血泊上。
萧何擦了擦剑上的血迹,走向惊魂未定的县吏们:“沛县令背信弃义,已伏诛。今暴秦无道,天下共讨之。我沛县当顺应天命,共举义旗!“
县吏们面面相觑。主簿王德——那个曾经告发刘邦的瘦高个——突然跪倒在地:“萧大人明鉴!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其他人见状纷纷跪倒,高喊愿随萧何起事。萧何却摇摇头,转身看向站在血泊中的刘邦:“沛县不可一日无主。今有刘季,斩白蛇起义,天意所属,当为沛公!“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邦身上。他浑身是血,衣衫破烂,却站得笔直。阳光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金边。
“我?“刘邦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我不行...萧兄你...“
萧何大步上前,双手捧上县令的印绶:“刘季,还记得我们年少时在酒肆的约定吗?“
刘邦怔住了。二十年前,两个年轻人喝得酩酊大醉,曾约定若遇乱世,当共创大业。那时萧何还是个刚入县衙的小吏,而他刘邦只是个整日游手好闲的浪荡子。
“这...“刘邦的手悬在半空,迟迟不敢接过那方沉甸甸的铜印。
萧何压低声音:“白帝子之事,我已听闻。天意如此,你还犹豫什么?“
刘邦猛地抬头,对上萧何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他深吸一口气,接过了印绶。
就在这一刻,樊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如洪钟:“拜见沛公!“
周勃、卢绾、吴伯等人纷纷跪倒,高呼“沛公“。萧何和曹参对视一眼,也郑重行礼。县吏们见状,不得不跟着跪拜。
刘邦站在台阶上,手中铜印沉得让他手臂发颤。三个月前他还是个亡命山林的逃犯,如今却成了众人跪拜的“沛公“。这种转变来得太快,快得让他头晕目眩。
“都...都起来吧。“刘邦声音有些发哑,“既然诸位推举,刘某...恭敬不如从命。“
萧何站起身,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他转向众人:“今日起,沛县响应陈胜王,共诛暴秦!曹参,去打开粮仓;周勃,召集城内青壮;卢绾,准备旗帜...“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这个平日里的文官此刻展现出惊人的统帅才能。刘邦看着萧何忙碌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自己接过的不仅是一方印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正午时分,沛县中心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一面赤色大旗在县衙前冉冉升起,旗上绣着大大的“沛“字。萧何站在高台上宣读讨秦檄文,声音铿锵有力。刘邦——现在该称沛公了——身着从县令府中找到的最像样的衣服,腰挂铜印,站在萧何身旁。
台下,樊哙正带着新招募的壮丁操练。这个昔日的屠夫如今成了教头,吼声震得树上的麻雀纷纷飞走。周勃和卢绾忙着分发武器——有的是县武库中的正规兵器,更多的是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
刘邦望向远方,那里是咸阳的方向。他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何方,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从接过印绶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无法回头了。
“沛公,“萧何不知何时已经念完檄文,正含笑看着他,“该您说几句了。“
台下数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刘邦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他本想说些豪言壮语,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最简单的句子:
“暴秦无道,民不聊生。今日我刘邦与诸位共举义旗,不为富贵,只求一条活路!“
短暂的寂静后,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赤色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阳光将“沛“字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