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拂面而过的风中,已带着深深寒意。
院中落了满地的柳叶,枯黄泛着流离之意。
李祺推开窗户,耳边是系统喋喋不休的声音。
【你在京中百姓、士子中的声望增加了,声望+1,当前声望56。】
【你在国子监中声名大噪,声望+3,当前声望59。】
【你在士林中声名鹊起,想要一睹你风采的士子汹涌而来,声望+6,当前声望65】
【由于你的声望增加,官位提升,皇帝给予了你更多的信任,天下人更加重视你的家族,李氏家族声望+20,当前声望-30。】
通往巅峰的道路上,总是尸山血海,累累白骨。
朝堂之上的大事传到了民间,两位尚书一朝满门被斩,牵连到的京中官吏有四十六家,李祺的声名借着这累累骨血,在京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随之而来的是士林中的滚滚声望。
几乎每一个瞬间,都有【声望+0.0000001】在系统中跳出,只不过没达到1点不会通知他而已。
“驸马,今日是去东阁,亦或诸部?”
一阵沁香之气自身后袭来,而后温柔的拥住李祺。
李祺如今的职事官是东阁大学士,这是主职,只是身上还兼着诸多的差使,所以他既可以去东阁点卯,又可以去诸部衙门清查。
“詹李之案方才了结,此时不宜再有大事发生,恰好国子监祭酒邀为夫往国子监讲学,正合为夫心意,父皇想必也乐见其成。
毕竟,李原名死在了一场学问辩论中,士林正驻足而视。”
清查蒙元旧俗之事,本就是从杨靖案中来剑指詹徽、李原名二人的借口。
最重要的是打击士林和宗族,继而让李祺自己扬名立万,聚拢门徒,成为当世儒门大宗师。
最终为儿子李显穆铺路。
阁老的儿子被称为“小阁老”,圣人的儿子被称为“小圣人”很合理吧?
等到李显穆长大就可以直接继承李祺的士林地位,继而成为一脚踏士林,一脚踏朝堂的真正的大佬!
既有声望,又有官位,到了那个时候,李氏才算是真正复兴!
如今国子监祭酒送来拜帖,请李祺去大明最高学府讲学,这便是给李祺扬名的机会,再进一步便是进宫为皇帝讲经,以及著书立传。
这是明显的示好,又是考验。
届时会有许多翰林院的士子前往,在一众英才之中,能否卓然而立,那是要凭借真本事的。
“太子兄长从洛阳送信回来,过年时不回京城,就在洛阳停留,待开春大地消解后再回京,大致是二月末三月初时。”
李祺手一顿,轻嗯一声以做应答。
他能看得出来朱标有意将自己收入太子宫,如同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鸿学大儒,作为将来建文天下的班底。
可惜。
天意如刀!
古来英豪多憾事,朱标建文天下的大愿,终归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空而已。
李氏不会站在一艘注定沉没的船上。
……
作为如今京城中舆论的焦点人物,李祺刚出府,消息就已经传的到处都是,公主府前甚至有不少人在特意等着他。
见他出府,立刻上前来。
“景和公安好。”
“景和公痛斥李资善,我河北士子无不振奋。”
“李资善妄为天下儒宗,不过笑人耳。”
李祺笑着一一回应。
这些人大多数是北方士子,自清查蒙元风俗以来,李祺的政治站位便逐渐明确。
他是在有意识的针对江南文人,即江西、直隶、浙江三省,这是大明科举最兴盛的三个省,号称夺尽天下文气、处处书院、家家诗书,每年科举中,七成以上的进士,都来自这三个省。
这是从南宋时期就沉淀下来的底蕴。
李祺的政治站位,自然而然的让江南之外的士子开始向他靠拢,在他三言两语逼死李原名后,这种靠拢到达了巅峰!
因为他是大明建国以来,可能出现的,第一个学识深厚、出身江南之外的大儒!
大儒掌握着儒家经书的解释权,是儒门正宗大道,其他的便是八百旁门。
在地域意识极其明确的古代,大多数的北方士人想要拜师大儒是非常难的。
而现在,士林中将有一尊巨头是来自江南之外的!
虽然他出身外戚、家族身负大罪,让他有些不够完美,但在这种江南文人横压天下的时代,已经足够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位驸马的官职太低了,只是一位正五品的大学士。
若是一位正二品的尚书,能够在官场上为门徒保驾护航,那就完美了。
希望李祺能够证道的士子,堪称茫茫多。
“还请诸位让出条行路来,同僚相邀,不好迟往。”
众人哗啦啦让出通路,李祺的车架往国子监而去。
“同去国子监!同去国子监!”
士子们呼朋应伴往国子监而去,甚至翰林院以及诸部亦有许多人往国子监而去。
真可谓,一人动,而引满城风雨。
李祺坐在马车中,听着车外的喧嚣声音,他看到了那些在街头巷尾的锦衣卫缇骑,他知道那都是朱元璋派来的人。
朱元璋性格就是如此多疑,纵然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
朱标大概是历史上少有的,东宫府臣完全由皇帝大臣担任的太子。
那些人都是他父皇的臣子,不是他的。
所以他阻止不了朱元璋做任何事,只能战战兢兢,而后垂泪。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朱元璋和他的子孙,真是完全不同。
朱元璋之后,朱家的皇帝大部分皆是有情之人,厚待功臣的永乐,只娶一妻的弘治,唯爱万贞儿的成化,这些朱家皇帝对信任的人是真的好。
“统御着整个帝国的巨龙,已然苍苍老矣,却依旧牢牢把握着每一丝权力,再伟大的人物,暮年也不过如此,曾经那个高喊着光复中原,重开唐宋之天的英雄,再也回不来了。”
李祺一直期待着朱元璋去世,即便等到那时,他也不剩几年能活,但他依旧期盼着。
因为——
他也想舒服的活着,哪怕只有一日。
马车停了下来。
国子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