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22宁荣贾氏大小姐
理论上,太子应该就是嫡长子,这是封建时代的礼法。
实际执行另说。
当初的义忠亲王之乱,规模其实不大,就是他带着自家的东宫侍卫开动,打了皇宫戍卫的御林军一个措手不及,但实力上的绝对差距摆着呢,没等到天亮就被平定。
再加上太上皇本就在位时间够长、年纪够大,偏偏最器重的长子背叛了,老泪纵横之下,导致他本就不轻的眼疾彻底爆发,基本到了无法视物的地步。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这话一般都是用来调侃,放在朝堂上却要命,因为这么长的时间下来,满朝文武几乎都已经认可并站队太子,然后突然得知,这个太子没了,以后要换。
尼玛以为是过家家呢?
不论换谁,将来登基都要重用新人,那些“前朝余孽”呢?
结果当然是朝堂不稳,最终逼得太上皇都扛不住,干脆退位了,继位的靖安帝本来没啥机会,所以后宅是按皇子“配置”。
截止现在,他除了在登基后的历届科举中挑选英才,培养起来以备大用,至今的朝堂核心基本没换过。
这些“新人”中,林如海算是最出挑的人之一。
被弄死了,与二皇子有关。
他姥爷是当朝清流大佬,林如海原本拟定的位置是户部左侍郎,目前最出挑的皇子有两个,这里面没掺杂皇家内部的狗屁倒灶?
林锐敢赌倒立拉稀!
“夫人知道的不少。”但他在其中看到了另外的问题。
皇家、皇宫、二圣、夺嫡,这些都太远了,美妇人就在眼前。
“我还在国公府做姑娘的时候,每逢年节大事常随先父入宫拜见探望。”贾敏一脸怀念,“父亲本来想让二哥读书,虽说.....却也因此落下不少交情。
那时候,当今陛下还是安王,同样出了名的喜好读书,我也因此与当时的安王妃、现在的皇后娘娘亲厚,时至今日依然多有书信来往,聊的不就是这些个家长里短吗?”
林锐猛的一惊。
他真的没想到,眼前的美妇人竟然有这么高的交际圈。
“你.....还认识谁?”所以,他连说话都严肃许多。
“怎么,害怕了?”贾敏看出他的担心,很没好气的甩出一记白眼,“先父乃是朝堂公认的武勋之首,我这个做女儿的,自然需要帮衬不少后宅之事,手帕知交肯定会有不少。”
林锐露出惊讶的表情。
很多人以为,封建时代女性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其实是误解,属于典型的“不算错也不全对”,纯粹以讹传讹的口水话。
穷苦出身的姑娘没资格享受这“待遇”,从小都得为生活忙碌。
大户出身的闺秀们确实出门少,但她们也别想一直闲着,因为要跟着学习将来的立身基础——“后院外交”、最主要是参与各种交际,打造自己的圈子,回家后还得学习女红、礼仪等等。
不论古今,想要普通很简单,想要出头都得卷,从无例外。
贾敏是巅峰期的荣国府出身、先荣国公贾代善疼爱的嫡出小女儿,毫无争议的“荣国大小姐”,甚至是“宁荣贾氏大小姐”,先天上就有远超绝大多数人想象的最高层交际圈。
现在的贾家,估计也就贾母还能沾点儿边,其他人想都别想。
到底多少没人知道,但要说她和皇后有交情,真的不奇怪。
“看来,回京之后的事情比我预计的简单不少。”想到这里,林锐面露如释重负的笑容,“夫人,不瞒你说,我甚至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京城待不住,就尽可能找个离京不算远的地方外放。”
问题是,外放非常容易,想要回京可就难了。
“下放锻炼”的经历确实有用,难的是怎么保证按时调回。
“不至于。”贾敏俏脸露出毫不掩饰的傲然之色,片刻后却又慢慢变得复杂,起身后美目望向遥远的北方,“说到回京,我明白你已经安排好扬州的事情,这一路又是怎么计划的?”
“夫人忘了吗?林家的产业中有水运生意。”林锐含笑说道。
“不错!”贾敏表情一动,“我记得,还是你坚持要开的。”
“不瞒你说,我做这个确实有‘未雨绸缪’的意思,但更多却是为了搭上一条挣钱的路子。”林锐轻轻一叹,“可惜,叔叔的死将这一切全都打断了。”
“金陵薛家二房?”贾敏缓缓点头,“不错,他们一直做这个。”
“当初我打着叔叔和夫人的名义,私下里联系的人家,却让人误以为是林家的意思。”林锐苦笑着叹口气,“甚至连开张后的足足四条百料(五十吨)客货船都是人家白送的。
这两年为了把人情还上,我可是没少帮他们打理丰字号扬州分部的麻烦事儿,毕竟,银子一多伸手的也多,中间难免要打出叔叔的名头,好歹没让人家白忙活。
前几天我就已经去信,请他们代为操办,以前肯定没问题,现在的话,我真不敢说人家给不给面子,但无论如何,多准备几条备用路线总是没错的。”
“所以,你准备先去金陵?”贾敏明白他的意思。
“不错!”林锐点点头,“我们银子太多,运河怕是不好走。”
“海路吗?薛家二房确实是做这个的。”贾敏的表情愈发复杂起来,“当初在国公府,我还见过薛家大房的那位太太,算是个内宅好手,可惜没什么长远见识。”
“哦?”林锐考虑片刻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薛姨妈。
“和她那个姐姐一样,两眼只能看三步远。”贾敏毫不客气。
林锐:......
“那什么,你们贾家在金陵不只有薛家这一门交情吧?”人家怎么说自家事都行,他只能转移话题,“我听说真正和贾家交情深厚的老亲是甄家。”
“到金陵后,我会带你去看看。”贾敏点点头,“算起来,当初我刚进林家门的时候,奉圣夫人还专门派人送了不少添箱,一转眼多年不见,也不知道她老人家如何了。”
“多谢夫人!”林锐真没想的,眼前美妇人的圈子竟然高到如此夸张的地步,“有甄家出面的话,我们走出江南算是彻底稳了,只是如此一来,会不会耽误夫人的计划?”
说到最后一句时,他的语气明显古怪起来。
“什么计划?”贾敏没明白他的意思。
“夫人不想死了?”林锐似笑非笑的一句话将她砸懵。
“......”贾敏脸色巨变,猛的转身离开,“我看看玉儿——”
“夫人!”林锐急忙开口拦住她,“我知道你担心.....许多事情上都信不过我,我也知道你这段日子安排了不少手段,所以更要提醒一句,自己的女儿还是要自己疼。”
“只是玉儿吗?”贾敏回身后严肃的盯着他。
“夫人明白的!”林锐没有掩饰。
贾敏顿时僵住了。
“安平,你还年轻,一定要想清楚。”良久,她表情复杂的与他对视,“这世道从来都不简单,不要给自己背上抹不去的污点。”
“不简单吗?”林锐深深看着她,“其实也简单。”
气氛一瞬间凝固起来。
半晌,贾敏突然转过身,急急忙忙向暖阁跑去。
金陵,紫金街。
两座看起来并无多少出众的大宅并排矗立,外形上除了细节有所区别外,基本算是一样的,其中,东侧一座的大门上,挂着“积善之家”匾额,落款用的是私章,似乎是一位大人物手书。
西侧宅院的大门之上,干脆连匾额都没,只挂了一副风景画。
这里当然是天下闻名的大商——金陵薛家两房宅院。
“蝌儿,你来看看这个。”西侧薛家二房的正院书房中,一个脸色灰暗、似乎身患重病的老者语气虚弱,边说边将几张信纸递给眼前的年轻人,“看完后告诉我想法。”
青年立刻恭敬的接过信纸,认真阅读起来。
“父亲,孩儿听说林大人前些日子遭了——”半晌,他很不放心的将信纸送还,“按理说,此事应该是捅破天才对,偏偏这么些日子下来,竟是仿佛什么都没发生,恐怕不太干净。”
“不错。”老者点点头,“可惜林如海一世英名,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这么大的事情还能被压的毫无声息,至少也得是京城朝堂上的手笔,你有此担心是对的。”
“父亲?”年轻人立刻明白,自己没想周全。
“不要忘了,咱们薛家在扬州的生意多蒙林家照顾。”老者用力做了个深呼吸,“朝堂上的大人们可以不要脸,因为没人敢对他们说三道四,我们不行。”
年轻人表情明显一僵。
“父亲的意思呢?”他急忙问道。
“如今林家遭难,偏偏谁都知道他们有银子,内陆怕是很难走出去,这封信是那位名传江南的林锐林安平差人送来,就是想要我们帮忙走海路。”老者面露难色,“确实不好办。
但我们不能真的不管,这样,你以我的名义回信,就说我们薛家虽有难处,也能送他们出江南,接下来只要他们能回到京中,依靠林家的人脉和银子,重新起来是迟早的事情。”
“孩儿明白!”年轻人急忙答应,“只是,我们毕竟要在江南继续做生意,若是帮着送走如此大笔银子,今后怕是会有不少难处。”
“所以,我说的是送他们出江南,而不是送他们入京。”老者当然也有考虑,“这次决不能袖手旁观,若不然我们在江南遇到的就不是难处,而是灾难,那就让琴丫头去吧。”
“父亲,这样一来——”年轻人脸色猛变。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