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冰封纪元:寒冬之心

第2章 地下堡垒

冰封纪元:寒冬之心 特隆 2698 2025-05-04 10:28

  三年时光,足以让地表的冰层增厚数十米,将人类文明的痕迹彻底掩埋在亘古的严寒之下;也足以让林枫将“火种”基地,从一个精密的避难所蓝图,打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自给自足的地下微型王国。

  “火种”基地的主体结构,鬼斧神工地利用并加固了城市下方庞大、废弃的地铁隧道网络和冷战时期遗留的深层人防工事,深入地下近百米,有效隔绝了地表的极端低温和可能的辐射。“火种”并非孤例,林枫知道,全球范围内,必然有其他类似的尝试,但大多都因技术、资源或内讧而在严寒降临的头一年便信号消失。他的成功,源于远见、不计代价的投入,以及一丝残酷的运气。

  入口被巧妙地隐藏在一座彻底坍塌的大型购物中心废墟深处,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扭曲的钢筋和碎裂的混凝土块。只有通过特定频率的亚声波信号激发,并进行多重生物特征识别(虹膜、声纹、心跳频率),那伪装成断裂承重柱的入口才会显现。外部防御体系如同一层层剥开的洋葱:最外层是高强度记忆合金装甲门,能抵御小型爆炸;其后是可变频的电磁脉冲防御网,足以瘫痪大多数电子设备;再深入,则是可以瞬间释放零下两百摄氏度液氮冷冻气体的自动防御炮塔阵列,以及更深层、尚未完全启动的最终防御措施。

  基地的脉搏,是能源。林枫几乎耗尽了灾变前所有的财富和人脉,甚至不惜动用了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渠道,才秘密获取并组装了这台实验性的可控核聚变微型反应堆(内部代号“普罗米修斯”)。此刻,它在厚铅隔离的反应室内稳定运行,如同心脏般搏动,通过复杂的能源网络,为整个基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力和热能,维持着内部二十摄氏度的恒定室温。地表零下七八十度的恐怖严寒,在这里只是控制屏幕上冰冷跳动的一个数字,一个遥远世界的传说。穹顶AI偶尔会捕捉到来自地表残存气象站的断续信号,显示某些区域的极端低温甚至突破了零下一百度。

  空气和水,生命存在的基石。“火种”拥有独立的、远超空间站标准的生命维持系统。复杂的空气循环与净化模块(代号“盖亚”),不仅能精确模拟自然大气成分,更能过滤掉内部产生的任何微量有害气体,并通过电解水补充氧气,甚至能从岩层中提取惰性气体维持气压平衡。水处理中心(代号“尼普顿”)则通过一条深埋地下的、伪装良好的管道,定期、少量地从地表采集相对纯净的冰雪,经过融化、多重物理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和高强度紫外线消毒,最终注入储水循环系统,形成一个近乎百分之百利用率的高效闭环。水,在这里比黄金更珍贵。

  而基地的“心脏”,赋予这个钢铁堡垒以生机的,是那个占据了整整一个大型废弃地铁站台、经过彻底改造的多层立体生态农业区(代号“丰饶之角”)。这里是与外部冰封地狱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温暖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营养液循环的微弱水声。一排排由轻质合金搭建、可灵活调整的金属架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高效率的全光谱LED阵列,模拟着不同纬度和季节的阳光,精准地照射在下方。水培和气培系统,由“穹顶”AI精确控制,将调配好的营养液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

  一层,种植着经过基因优化、产量极高且适应低光照的土豆、红薯、以及富含淀粉的改良型块茎作物,它们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二层,是色彩斑斓的蔬菜区,番茄藤蔓缠绕,黄瓜垂下绿油油的身躯,生菜、菠菜等叶类蔬菜鲜嫩欲滴,甚至还有几株对环境要求苛刻的辣椒,为单调的食物增添一丝刺激。三层,则培育着几株基因编辑过的矮化苹果树、浆果丛(如蓝莓、草莓),它们是维生素和奢侈口感的来源,每一次收获都如同节日。角落里,还有一个独立的、严格控制环境的蛋白质培育区——利用处理过的有机废料(植物残渣、人类排泄物净化后的生物质)饲养的高蛋白黄粉虫(幼虫被磨成粉末添加进主食),以及数种人工筛选培育的食用真菌(如富含氨基酸的平菇、香菇)。它们是林枫维系身体机能、避免蛋白质缺乏症的关键。

  每天,林枫都会花费固定的数小时在这里。穿着轻便但全封闭的特制防护服,戴着过滤面罩,他像一个严谨的农夫,又像一个冷峻的科学家。检查设备的运行参数,用便携式光谱仪分析作物叶片的光合效率,微调LED的光照时长和强度,检测营养液的pH值和EC值,记录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数据,然后小心翼翼地进行采收、处理和储存。这枯燥、重复、近乎仪式化的工作,是他维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他用来麻痹内心深处那无边孤寂和蚀骨仇恨的唯一方式。他像一台精密、高效、不知疲倦的机器,维持着基地的运转,也勉强维持着自己摇摇欲坠的精神世界。他很少休息,睡眠也总是被噩梦打断。

  基地的智能助手——“穹顶”,一个拥有高度拟人化、音色柔和沉静女性语音的人工智能,是林枫唯一的“同伴”。“穹顶”负责处理基地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监控内外所有子系统(从反应堆的氚消耗到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利用基地顶部的隐蔽天线阵列,不知疲倦地扫描着全球残存的无线电频谱,收集、分析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碎片。“穹顶,外部环境报告。”林枫的声音在空旷寂静的中央控制室里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外部实时温度:零下78.3摄氏度。风速:每秒25米,强暴风雪天气。地表无生命信号。大气成分分析:氧含量持续微弱下降,惰性气体比例上升。高空电离层扰动加剧。”穹顶的声音通过扬声器清晰地传来,带着超越人类的冷静,“另外,捕捉到一段来自南极洲方向的微弱、高度加密的脉冲信号,疑似军用级别,但无法破译,信号已消失。”

  林枫坐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控制台前,眼神复杂地看着全息屏幕上滚动的数字、图表,以及外部摄像头传回的一片白茫茫、狂风肆虐的实时画面。南极洲?军用信号?那意味着什么?是某个超级大国最后的挣扎,还是……别的什么?他无从得知。三年了,他几乎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绝对的、令人发疯的孤独。基地是他的庇护所,也是他的囚笼。但每当短暂的睡眠降临,凌雪最后那绝望而担忧的眼神,以及赵天成那张狞笑的脸,就会如同鬼魅般交替出现在他眼前,让他从冷汗中惊醒。

  复仇的念头,像深埋在冻土之下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野草,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枯萎,反而因为孤独和压抑,生长得更加茂盛、扭曲。他命令“穹顶”将赵天成可能使用的通讯频率、可能出现的区域(基于他抢走的物资和技术推断)列为最高优先级监控目标。他必须找到他。

  他知道,自己活下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苟延残喘地“生存”。在复仇的火焰熄灭之前,在查明凌雪真正的下落(哪怕是尸骨)之前,他不能倒下。这冰冷的地下堡垒,必须守护下去,直到审判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