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汉:吾绝不为海昏侯

第21章 陛下欲杀家父乎

  次日,刘贺按约定并未去椒房殿,而是转头去了严绮昭阳殿。

  严绮得知刘贺要来喜不自胜,不顾严寒,早早立于殿前等候,“妾,恭迎陛下。”

  严绮作为刘贺昔日的王妃,容貌德行都是上上之选。如今盛装出行,加之多日忧思脸色发白,乍看之下竟有西子捧心之美。

  若是细看....

  咳咳,不能细看。

  三国两丞相,一人风骨传世,一人志向永存。

  刘贺没有诸葛丞相的风骨,倒是继承了曹丞相的大志。

  “起来吧。“刘贺淡淡的看了两眼,并未过多停留。

  帝王的冷漠如同刺骨的寒风,严绮脸上的喜悦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起身时身形恍惚,险些跌倒在地。

  一众宫女大声惊呼,刘贺的脚步也微微一顿,最终还是没有停留。

  在宫女的搀扶下稳住身形,严绮脸上亦重新浮现笑容,快步跟在刘贺身后。

  “进来可好。”

  “劳陛下挂念,妾一切都好。”

  刘贺点点头,心中暗自懊恼,或许当初就不应该往宫门口迎接。

  人生最难的不是失望,而是给予希望后又被剥夺的绝望。

  终究还是太年轻,被丞相所误,没抵过美色的诱惑,让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没有过多的言语,宽衣解带。

  耳鬓厮磨间,严绮好像感受到了什么,眼神深处浮现出久违的笑意。

  ......

  清晨,刘贺在宫女的服侍下起来,瞅了瞅便宜儿子又象征性的说了几句宽慰的话便大踏步离开昭阳殿,颇有例行公事,

  身边的宫女忿忿不平,严绮却只是叹气,并未过多解释。

  另一边,刘贺回到温室殿,王善当即呈上两份奏疏,看上面的印泥还未打开过,应是大臣上奏的。

  刘贺啧啧称奇,自从娶了霍成君后,他已经好长时间没见过新鲜的奏疏了。

  一者是,按朝中惯例,往尚书台的奏疏一式两份。些许风言风语,刘贺想看也看不到,尚书台诸位自动帮他过滤了。

  二者,满朝文武都知道,如今大汉,小事霍光做主,大事刘贺做主。平时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也用不着刘贺操心。

  打开奏疏,刘贺恍然大悟,年光将近,该改元了。

  太常苏昌与太史令商议,又报丞相与大将军核准,制定了几个合适的年号,想让刘贺挑选。

  圣临,神佑,绍元,建武,永平,咸熙。

  按照惯例,改元应当在朝廷上众议,然后由刘贺决定。此次却是一反常态,由奏梳上奏。

  刘贺思索片刻,顿时就明白霍光的用意。此举可让刘贺享受帝王的乾纲独断,同时还能通过所选年号,看出刘贺的态度。

  思索片刻,神佑首先被刘贺排出,“神佑”二字听起来不错,还符合刘贺一直以来冒充“太祖高皇帝”指点的人设,但太过于偏向太祖高皇帝与神灵,显的可有可无。

  建武也不合适,彰显武功虽然好听,可野心太大。永平为长治久安,咸熙为天下和乐光明,二者太过理想化。

  六个年号,一下子被排除了四个,刘贺陷入了纠结。

  圣临:圣取“圣意天授”之意,《尚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临”乃是天命降临,又暗喻高祖魂临未央宫。

  绍元:绍取“继承、延续”之意,强调刘贺作为汉武帝之孙的宗法正统性;“元”取新帝登基,象征万象更新之意。

  刘贺思来想去,在“绍元”二字上画了个圈。

  “太祖高皇帝”在刘病已的传播下,已经是人尽皆知,用不着在年号上显示。

  再者他喜欢“元”。万象更新,开元盛世。

  刘贺将奏疏递给王善,吩咐道,“传召尚书台,论定策安宗庙功。”

  “诺。”

  自刘贺登基称帝,至今已有半年。终于等到收获之日,尚书台众人议功不可谓不快。

  仅过去一日,刘贺便收到了尚书台拟定封赏的奏疏。

  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因位高权重,又是博陆侯已是封无可封,是故只是简单的加食邑一万七千户,黄金六千斤,钱六千万,马一百匹.....等等。

  次之便是霍光手下头号亲信张安世,由光禄勋右将军升车骑将军,尚书仆射,加食邑一万户,黄金三千斤,钱两千万,马五十匹......

  可以说,张安世的封赏仅次于霍光,远超一众群臣,就连御史大夫蔡谊,丞相杨弊封赏也在张安世之下。

  杨敝蔡谊皆是加食邑五千,黄金一千,钱财若干。

  剩下的霍禹,由关内侯升广陵侯,任光禄勋,食邑三千。

  王式,龚遂,王吉,刘德,丙吉,封关内侯。

  其余,田延年,杨敝,韩增,杜延年,苏昌,范明友,邓广汉,赵充国等人不过是赐金,加食邑。

  这封分蛋糕的奏疏,看似从上到下雨露均沾,但刘贺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权力变化。

  张安世明升暗降,没了光禄勋的职位,也就没了兵权。给了尚书仆射,看似能处理朝政,可尚书令是霍光。

  看来刘病已的出现,让霍光对张安世也有了防备。

  对此刘贺并没有阻拦,因为阻拦也没用。他提笔在奏疏上写道,“大司马大将军大功于朝当仿萧何故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刘病已推行高祖犁,劳苦功高,当为广阳侯,食邑一千户。”

  “赵充国戍边多年,未曾有失,封营平侯,食邑三千户。”

  霍光的权势已经到了极点,即便加特权亦无碍大局,反而还能让他独立于朝堂之上;让刘病已为候,则是让他更好的吸引霍光的目光,至于赵充国不过是刘贺下的一步闲棋。

  西汉将星如云,猛将如雨。刘贺前世知道的就有,韩信,周亚夫,樊哙,周勃,周亚夫,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

  人数太多了,一时间根本说不完。

  不过这些人绝大数多都活跃在汉初,如今皆已作古,牛皮哄哄喊出“烦我强喊着虽远必诛”的陈汤又还未出生。

  刘贺有印象且存世的名将,唯有赵充国。

  他没指望些许封赏就能拉拢赵充国,毕竟赵充国也是霍光一手提拔上来的,且远在边疆。

  他此举,不过是想让赵充国心生感激,若是因此能让霍光与赵充国心生间隙就更好了。

  傍晚,刘贺前往椒房殿,迫不及待的告诉霍成君这个好消息。

  哪曾想,霍成君听后脸上无半分喜悦,反而大惊失色,“陛下欲杀家父乎?”

  刘贺心里咯噔一下,表面却佯装不解,“成君何出此言,朕可对霸水起誓,绝无此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