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魏征反对封伯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神色顿时变得庄正严肃起来,眸光深邃:“任老弟,诚如你所言,这些离宫确实符合皇家规制,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离宫距离长安城有多远?”
看着李世民陡然转变的神色气质,任以虚心头一沉:“老李,你是担心......”
李世民沉重地点了点头,深长叹息道:“任老弟,我的皇位坐的还不是很稳当呐!”
果然!
李世民在担心李渊可能会复辟!
任以虚心头一震,李世民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仁智宫、仁寿宫、温汤宫三座离宫,距离长安城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要是李渊在这三座离宫复辟,长安城一时半会可能反应不过来。
不像在弘义宫,就在长安城外的北苑,紧靠着宫城,一举一动都躲不开城内的视线。
而历史记载含糊,谁也不知道李渊到底有什么复辟之心。
就算李渊没有复辟的心思,武德朝和李建成一党的旧臣,也不好说有没有心怀野心的臣子。
任以虚紧皱着眉头,尝试着说道:“要不然,就在长安城边上,给太上皇重新修建一座新的行宫如何?”
“在长安城边上修建一座行宫?”
李世民闻声侧目,想了想,认同的说道:“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不过李世民很快又皱起了眉宇,“只是现在不适时宜,马上就要征战东突厥了,这个时候不宜大兴土木。”
任以虚闻声答道:“那就等攻灭了东突厥,再给太上皇修也不迟。”
“那倒也是。”
李世民点了点头,转眼舒展眉宇,看着任以虚笑道。
“任老弟可真是麻烦你了,不仅为了国事、还得为我的家事,操劳烦心。”
见着李世民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事情得以圆满,任以虚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不是你说的嘛,咱们兄弟情同手足,你面临着难处,做兄弟的,当然要出谋献策,相互帮助。”
政事堂。
一名太监指挥着一众小太监,将文书搬到政事堂里,然后将一封黄绢圣旨,给一众宰相递了上去。
“众位恩相,这些都是陛下批复完的奏疏,还有一封圣旨,是陛下交由你们执行的。”
房玄龄从太监手上接过圣旨:“噢?还有圣旨,不知是关于什么事情的?”
太监应声答道:“咱家也不知晓,还是诸位恩相自己审阅吧,告辞。”
“慢走!”
等送走那些太监后,房玄龄才回过身来去查看那封圣旨。
打开圣旨,房玄龄异目怔怔:“任以虚!长安县伯!”
杜如晦闻声一动:“关于任以虚的圣旨?”
房玄龄的惊声,立即引起了杜如晦,还有堂内一众坐堂宰相们的关注,众人纷纷好奇地围了过来。
“长安县伯!实封七百户!”
可看到圣旨上的内容之后,在场所有的宰相都不由自主地瞪眼失色,失声惊呼。
他们顿时都明白,房玄龄刚才为何会惊声失色了!
能不惊声失色吗,任以虚入朝才短短不到两月,可这官爵就跟坐个火箭似的往上升!
而且实封还如此之高!
这可比他们这些宰相中不少人的实封都还要高!
除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三个玄武门首功之臣外,其他宰相的实封都比不过任以虚!
看到这里,房玄、杜如晦、李靖、戴胄等人,眉眼都不由得蹙起。
尤其是和任以虚接触最多的杜如晦,心里不禁担心起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管任以虚做出怎般的功劳,可陛下给予任以虚这般优厚的封赏,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这个实封可比太多朝廷重臣要多,尤其是一些秦府旧臣、从龙功臣的实封都要多!
这可是把任以虚架在火上烤啊!
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封赏来!
这时,冷不丁的一声打碎了堂内的沉默:“玄龄兄,陛下这封圣旨不合规制吧?”
众人闻声抬头,却见是一脸严肃的魏征。
房玄龄开口问道:“玄成(魏征字)兄的意思是?”
魏征不满的冷声:“两月数迁,朝拜县伯,陛下对这任以虚也太过宠信了吧!”
尽管杜如晦对李世民给任以虚这般拔高的优待心里也不满意,可听了魏征这话脸色可不好看,当即朝着魏征恕了一句:““这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任以虚给陛下献上了制盐良策,身负大功,才有如此礼遇!”
再怎么说任以虚也是他杜如晦的人,他都没说话,关你魏征什么事!
“就是身负大功也不行,我朝可从未有过,实封与食邑等同的爵位,更别说两月数迁,还是超迁爵位这样的奇闻!”
魏征紧接着也反顶了一句回去。
其实说到底,魏征有意见地并不是任以虚,他对任以虚的印象其实蛮不错的,任以虚不仅才华了得,也有一颗真正身为汉人的心。
对任以虚六路大军全力围歼东突厥的部署安排,他就非常的赞赏。
他有意见的是违背常理制度的李二。
杜如晦还要说话,却被房玄龄示意拦了下来。
房玄龄接着问道:“那依玄成兄之见?”
“这封圣旨,我们不批,将它驳回去!”魏征严声说道。
众所周知,唐朝的政治制度非常的开明先进,朝政大权三权分立,中书决策、门下审批、尚书执行。
由三省宰相执掌的政事堂,更是朝政的核心,将决策权,审批,执行,三权集于一身。
唐朝政治制度的开明先进,尤其体现在对皇帝圣旨的封驳。
对于不满意的圣旨,政事堂或者说是门下省是可以打回去的。
在唐朝,只有经过中书门下同意、加盖中书门下印信的圣旨才能被称之为敕令,才算真正的圣旨。
圣旨由此还出了一个亚种的兄弟,叫“中旨”。
中旨,就是没有经过中书门下,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圣旨。
中旨比圣旨的公信力要差很多,有时还不为朝臣所认同。
这和后世的官方文件是一样的,领导签字的文件一样具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不能加盖公章的话,文件公信力还是要低一级的。